第二百三十三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2 / 2)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這話我聽過。”年輕女子馬上接話道。

陸軒微微一笑,沒有絲毫意外。

這話現在說的太多了,哪怕沒有接觸過中醫的,基本上也都聽過這句話。

“那麼怎麼樣才能通呢?”

陸軒又丟出了一個問題。

辨證很重要,同樣的,開方也一樣重要。

辨證準確,可如果開的藥不準確,不僅不會起到什麼效果,反倒是會加重病情,這跟辯證錯誤的後果是一樣的。

辨證準確了,接下來就是如何治病。

痛則不通。

想要止痛,那就得讓它通了才行。

如何通,就成了最需要去做的一件事了。

腦海中泛起這些,麵對年輕女子投射過來的目光,陸軒繼續說道:“因為它是一個虛寒引起來的不通,那麼我們肯定一個是要改善它虛的症狀,一個就是改善它寒的症狀,說簡單點就是溫補。

我們張仲景的經方效果就比較好,對於痛經就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這個方子大家都可以查到,傷寒雜病論上麵都有詳細的記載,但是我們平常用的劑量一般不是上原方的劑量,因為原方向上寫這個條文上寫說,若其人內有久寒者,以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其實當歸四逆湯本來它就是一個驅寒的,如果加上吳茱萸和生薑祛寒的力度就更強了。

咱們說這個方子它其實就是說桂枝湯,桂枝湯看過《傷寒論》的都知道,萬方之祖,很多經方裡都有桂枝湯的影子,甚至就是以桂枝湯加減。

比如桂枝芍藥薑棗草,桂枝湯裡麵加上當歸、通草,細辛和吳茱萸。

這個方子裡麵當歸它是辛甘溫的,它主要是個補血和血,因為我們精血主要來源於肝氣,當歸補血和血把肝氣補足了,配芍藥是補我們血虛,芍藥是個陰藥,桂枝湯裡麵一個是桂枝,一個白芍,桂枝是陽藥,白芍是陰藥,然後桂枝和細辛兩味藥,這兩味藥都是屬於陽藥,陽藥是個甘而溫的,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可以把我們寒氣給它推出去,相當於這個車堵了他去疏通,他承擔主要的責任去疏通,把溫度升高,溫經散寒。

那麼甘草、大棗它主要是益氣健脾,因為我們知道它是一個什麼症,是一個虛寒症引起來的瘀,所以我們不光要解決它瘀,還要解決它虛的問題。

補充我們脾胃的功能,一些健脾,幫助我們歸芍就可以補血,脾補起來之後人轉動通暢了,補血的效果他肯定也好。

這個方子裡,它有一味很重要的藥,那就是通草。

那麼通草我們看它是個什麼呢?

長長的一條,細細的、白白的,就相當於我們平常吃的粉條很粗的粉條,很輕。”

陸軒描述著通草的形狀,而後繼續說道:“平常我們用通草主要是起到一個清熱利水通乳的作用。比如很多產婦下奶下不下來,很多都會用到通草這味藥。

我們在這裡用這個通草,主要是用它來通利,經脈也是起一個疏通作用。

《四聖心源》作者黃元禦寫過一本《長沙藥解》,要點裡麵就說這個通草它可以通經閉,所以說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它比當歸四逆湯溫中散寒的力量更強。

如果說你這個寒沒有那麼強,疼的不是特彆嚴重,你當歸四逆湯也可以,如果說寒很嚴重,還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對於痛經的效果更好。

現在日本漢方醫學其實比我們國內的中藥應用的更廣泛,而且日本人他更加相信中醫。

他漢方製劑裡麵他就指出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它治療什麼?

治療婦人下腹痛,婦人下腹痛是什麼?

婦人下腹痛大部分都是月經胎產這些疾病。

通常如果說瘀很嚴重的時候,我們可以與其他藥物進行一個配伍,比方我們就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進行一些配伍,有些可以加一些桃仁紅花,這些來提高溫經止痛的療效。”

“日本也看中醫?”年輕女子似乎是第一次聽說這事,臉上露出好奇之色。

“看,不止看,而且比起我們,他們對中醫更加重視。”

說到日本,陸軒頓了頓,笑著道:“對於我國的醫書,日本最為喜歡的就是《傷寒雜病論》,這本書他們研究了幾百年了。

漢方,與漢字、漢語一樣,是中國特色的文化之一。

從唐代開始東傳的漢方,在日本這塊土地上不斷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學術特色鮮明的日本漢方。從吉益東洞到大塚敬節,從淺田宗伯到細野史郎,從丹波元簡到森立之,一大批日本漢方學者以其聰明才智,共同構築起了精美的漢方醫學大廈。

在中醫的基礎上,建立起了屬於他們自己的一套方法。

比方說,日本漢方實用性強。

其表現有二:一是重視方劑。

吉益東洞明確指出:醫之學,方也。

複方是古代醫家使用天然藥物的經驗結晶,是治病智慧的所在,更是漢方醫學的核心內容。

二是重視方證。方證是臨床用藥的目標,實用性極高,方證相應就能取效。沒有糾纏於籠統浮泛的方義,而著力於明確規範的方證,這正是日本漢方的求實之處。

但不可否認的是,日本漢方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日本漢方隻是學了中醫的一些皮毛。

為何我會這麼說?”

陸軒自問自答道:“第一,加減不便。由於日本漢方推廣成方顆粒製劑,由此限製了方劑藥味的加減以及藥量的增損,久而久之,也影響了日本漢方對單味藥物的研究,特彆是藥證的研究不深入,這容易使日本漢方釀成有方無藥的弊病。

在國內,也有成方製劑,但絕大多數情況下,大家看中醫的時候,都是生藥材熬煮,中醫也會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對經方進行用量加減,根據不同的症狀加減一些中藥,而日本漢方則是直接套用古書中的經方,不經任何改變,很難適應現在的情況,難以做到對症下藥,這也是為何我會說日本漢方有很大弊病的原因所在。

而這一點,也是我們需要注意的。”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