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2 章 【一更】392(1 / 2)

大雍第一座火電廠落成的時候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動靜,甚至韓星霽和樓時巍兩個人都沒去現場看看。

彆說他們,真正去看的也就是大司空,也就是工部尚書過去了一趟。

如果不是第一座火電廠,那麼大司空可能都不會跑這一趟。

一方麵是需要處理的國政很多,大家很難抽出身來,另外一方麵則是這座火電廠的落成對於所有知情人來說就是水到渠成,為了這座火電廠他們已經準備了很久了。

從勘探煤礦到修路,足足耗費了一年的時間才將準備工作做好,等火電廠建成也用了兩年的時間。

當然這個時間並不僅僅是建設火電廠內部,最主要的是鋪設線纜。

因為有華夏特殊線纜支撐,這讓大雍不需要經曆電線杆林立的時代,直接將大部分線纜埋在地下,一路通往京城。

是的,第一座火電廠自然是要供應京畿周邊,當然說是京畿周邊,實際上距離京城也有三百多裡。

而那裡是朝廷圈出來的工業基地。

韓星霽一開始不想把工業基地放在這裡,但是沒辦法,大雍人口少,人類活動範圍比後世要窄很多,總不能為了一個工業基地去伐木砍林吧?

而設立在這裡主要也是為了輻射京畿周邊的基建,不管是鋼鐵還是水泥從這裡運輸到京畿更加方便。

大雍如今初步的建設就是依托各大城市為起點,一點點向周邊輻射。

倒不是韓星霽不想全域推廣,主要是這些建設都離不開人,而基建無論是為了利民還是為了經濟效益都離不開人,也隻能慢慢來發展。

這些東西都是經過慎重商量之後定下來的,而現在韓星霽的著眼點卻已經到了另外一方麵——民智也該開啟了。

這個想法其實一早就有,隻是那個時候還不太成熟。

正所謂倉稟足而知禮節,隻有吃飽了肚子才能追求更多,比如說讀書當官。

如果一家人連吃飽都不可能,怎麼會想著去當官?誰會讓家裡的勞動力耗費時間去讀書呢?

當然也有天才一邊乾活一邊讀了出來,但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

隨著糧種越來越好,水利設施的逐漸鋪設,大雍的糧食產量對比以前可以說是迎來了井噴時期。

因為產量高,所以哪怕收完稅,百姓手裡也能有一定程度的存留,更不要提韓星霽還降低了稅收。

大雍的稅收並不全是交給國庫的,至少有一半是要交給皇帝的小金庫。

以天下來奉養一家不是說笑,而後才是各級官員從中取利。

韓星霽從來就不是個貪圖享受的,除了宮裡為了鋪設電線而重新翻修了一次之外,其他東西他很少換,寢宮裡的一些鋪陳都已經擺了三年也沒換過。

對此,新一任的宗正韓子培難得說了一句:“陛下是長情之人。”

這句話倒是沒人反駁,皇帝的確是長情之人。

當初皇帝和攝政王大婚,從上到下都以為緊接著皇帝會廣選淑女入宮留下皇嗣。

當年太·祖就是這麼做的,當然太·祖也是間隔了一年,也算是給了自己的皇後一點尊重。

結果萬萬沒想到三年過去了,皇帝一點納妃的意思都沒有,朝野中對此頗有微詞。

畢竟皇帝已經二十五歲了,不算年輕,以當下人均壽命來看,皇帝也該想想皇嗣的事情了。

皇帝喜歡什麼人大家不管,但是你要不留下後嗣那可就不行了。

一開始這種聲音隻是在中低層官員那裡發出,高層沒有一個人出聲,畢竟大家心裡都很清楚到底怎麼回事。

這樣的奏疏基本上也都留在了三省那裡,壓根就沒送到皇帝麵前來。

隻是今天顯然例外,韓星霽這裡收到了好幾封勸諫奏疏,就是讓他納妃的。

這種奏疏出現在他的案頭本身就代表著三省乃至於六部的看法——他們默許這些人勸諫,也就是同意這些人的看法。

韓星霽看到之後將奏疏往書案上一扔笑道:“太陽打西邊出來了,他們居然開始管後宮的事情了。”

樓時巍正在處理軍報,往北的軍隊並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或者說是人類沒有給他們太大阻力,他們唯一遇到的阻力就是氣候,越往北越冷,生長在大雍的軍隊很難適應這樣的寒冷,所以外出領兵的郭甸上疏奏請以當地人增兵。

樓時巍當然不會反對,隻是增兵要怎麼增,增多少,怎麼訓練,還有語言通不通這些都是問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