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 章 大結局(1 / 2)

和親草原之後 粟粟很酥 10624 字 7個月前

李景晏被群臣逼得無路可退,好不容易在內侍的攙扶下站起來,顫抖著手指著群臣控訴:

“你們想要逼死朕嗎?”

為首的老臣毫不避讓,高聲疾呼:“陛下,臣等並非是想害您,恰恰是要保存您最後一點顏麵啊!”

“北戎王已兵臨城下、劍指長安,此時此刻,您唯有主動退位讓賢,平息這場將起風雲,方能得回些民心,不至於因先前犯下的過錯而背負千古罵名啊!”

“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陛下眼下還有追回的機會,就莫要一錯再錯,若是踏入萬丈深淵,就再也回不了頭了……”

李景晏氣的幾乎發了瘋,他目眥欲裂地怒吼道:

“放肆,放肆,亂成賊子!朕是天子!你們怎麼敢……怎麼敢集體來對付朕!”

禦史台的忠臣們齊齊跪到他身前死諫:

“陛下!眼下正是我國百廢待興之時,國力空虛,如何能抵戎國千萬精銳之師?再者,這數載間,因安柳之亂,百姓早已苦不堪言,飽受煎熬,怎能再經受這戰亂之苦?”

“還請陛下退位,給天下蒼生一條活路,給我大夏一條生路!”

禦史台此番勸諫一呼百應,滿朝群臣紛紛跪下來,朗聲高呼:

“請陛下退位!”

李景晏怔住,他看著跪了滿地逼他退位的群臣,目光沉黑一片,看不出情緒。

良久後,他突然大笑起來,笑得直不起腰,笑得喘不過氣,笑得癲狂無狀。

群臣皆以為他瘋了,卻見他緩緩直起身子,兩行清淚滑落麵頰。

“哈哈哈……”

“你們一個個的……”

“一個個的來逼朕……”

他邊哭邊笑,目光破碎,瘋了一般,扭頭吩咐身邊內侍攙他出去。

“劉喜,扶朕出去。”

說罷,在內侍攙扶下,跌跌撞撞便要走出大殿。

可群臣此刻個個義憤填膺,滿腔不甘,哪裡會讓他輕易走。

他們不由分說攔住他的去路,不給他離開的機會。

“請陛下退位!”

他們今日是鐵了心要逼他退位,李景晏能夠感覺到他們的果絕。

“你們……”

當真是半點喘息的機會都不給他,李景晏語塞,目光灰暗一片,被瞬間打倒了穀底,不見天日。

他被逼的無路可逃,也知道自己大勢已去。

這一仗,他一敗塗地。

踉蹌著身子,他以袖掩住口鼻,咳得聲嘶力竭,一抬手,鮮血滿袖,殷紅刺目。

他癱軟在內侍身上,劇烈喘息著:

“朕,答應頒布退位書,還有罪己詔。”

此言一出,全場目光閃爍,激動不已,司澧司楠更是喜極而泣,與眾人一起高呼著:

“陛下聖明!”

李景晏氣息微弱,麵色慘白。

“那朕現在可以走了嗎

?”

全場齊齊讓出一條道,目送他離去。

“臣等恭送陛下。”

李景晏在內侍的攙扶下,跌跌撞撞走出太極殿,而後沿著白玉台階拾級而下。

天高地迥,宮城浩大,他的身影宛如孤舟一片,在風雨中飄揚。

司露緩緩轉身,耳畔步搖輕動,鳳尾裙迤地璀璨。

她眸光悠遠,看著李景晏離開的身影,看著他踉蹌孤愁,此時此刻,仿佛天底下至憐至弱之人。

而然,她對他卻生不出半點憐憫。

李景晏,一點也不值得可憐。

他這一生,雙手沾了那麼多無辜之人的鮮血,作惡多端太多,這是他應得的下場,如若不然,這天底下就沒有公理可言了。

終究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罷了。

*

李景晏在內侍攙扶下,走下九十九級台階時,已是唇無血色,氣喘籲籲。

他看著遠處殿宇琉璃瓦上跳躍的浮金,眼前突然變得虛浮一片。

過往的人生宛如浮光掠影,不斷浮現在眼前。

母後早亡,年幼失恃的他唯有不斷強大,才能保住這岌岌可危的太子之位。

瑉王、澧王、德王,他們都在暗中虎視眈眈,想要將他的太子之位搶走!

他不甘心,不甘心就這樣將儲君之位,拱手他讓!

起初,他是想將他們一個個踩在腳下,讓他們付出覬覦他這把龍椅的代價!

可後來,他漸漸被權力蒙蔽了雙眼,犯下了太多惡行,一雙手染滿鮮血,再也回不了頭。

他不得不承認,登上皇位,禦極天下這條路上,他犯下太多罪孽。

可他拚了命地登上高位,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機會,無所不用其極,最終登上去後,上天卻還是讓他重重的跌下來,粉身碎骨、一無所有。

到頭來,萬千浮華都是虛妄。

天邊紅日西沉,餘暉傾灑,遍野金芒。

他這一輩子,終是活成了一個笑話。

噗——

心血突然翻湧,後頭一陣甜冽,李景晏猛地嘔出一大口血來。

眼前一黑,他緩緩倒了下去。

“陛下、您怎麼了?”

內侍驚呼起來,嗓音尖銳劃破天際。

“快傳太醫、傳太醫——”

*

自那日後。

李景宴一病不起,遷出了宮,去到香山行宮修養。

太醫說他心脈儘虧,氣息散儘,恐怕年壽不永。

泰元四年五月初七,皇帝李景宴頒布退位詔書,禪位東陽王李雍。

李雍是皇室宗親,這些年來一心為百姓、不圖名利,在封地東陽大有作為。

他帶領一方百姓開山修路、務農耕桑、闊通商貿,立下不朽功績,是世人口中當之無愧的賢王。

可以說,他的即位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

大夏朝廷真正做到了

司露所要求的,擇宗室賢能者繼位。

此外,李景晏的退位詔書上還附帶了一份罪己書,他陳罪己身,昭告天下,清晰列舉了這些年來自己犯下的種種罪行,還無辜枉逝者清白。

這也讓全國百姓知曉了當年冤案的真相,他們唏噓、感懷、為沉冤得以昭雪而潸然淚下。

同日,戎國和大夏的和平盟約,也緊隨其後簽訂了下來,自此,兩國將迎來長達百年的和平年歲。

這件普天同慶的大喜事,讓百姓們看到了希望,他們堅信百年後,大夏會恢複從前的鼎盛富強、萬邦來朝,變得更加輝煌盛大。

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們更感念將這份來不之不易的和平帶來的人,戎國的皇後,大夏的昭樂公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