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 173(一更) 羌漢語言(2 / 2)

誰看了都得說一聲積極。

事實上他們這些人裡,並不是個個都因教導之恩而來的涼州。

大漢的舉孝廉製度,讓大多數沒有門路從仕升遷的人,會選擇養望求名。

那麼為恩師之命而攔一霸道之軍出征,算不算是一樁美談呢?

必然是算的。這是為師恩而舍命。

但人有利益權衡,此事無可厚非,就連喬琰自己也是在剛意識到自己穿來的是漢末之時,先選擇通過黃巾之亂來謀劃出一番能令她往後受益的名聲。

所以她並不會譴責於這些人的選擇,而是果斷地給他們安排下去了差事。

而在這些人隱晦的交談之中,她還聽到了個特彆的消息。

“袁青州有意延請鄭公往鄴城一行,重新籌辦太學,但鄴城中的洛陽貴胄與河北士族具在,無有我等出頭的機會,反倒是這喬並州如此慷慨地給了我等抄書進學的機會,實不似我等來涼州之前所聽聞的那般可怖。”

喬琰還挺想聽聽她在傳聞之中到底是個什麼形象的,也不知道跟馬超的那個誤解比一比,到底是誰要更勝一籌,可惜這交談兩人中的另一人隻回了句“是極”,也沒接著說下去。

不過這話中更讓她留意的,還是袁紹要邀請鄭玄入鄴城籌辦太學這件事。

太學……

若真讓他將這事情辦成了,對喬琰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鄴城和樂平之間也不過是被太行山脈阻斷而已,對於真心想要求學之人來說,這不是一段不可逾越的屏障。

若沒有乾擾的因素,在數年之後,以樂平書院為中心,又因為科學院的存在,她必然能將此地構建為一處文化中心。

就像戰亂之中,荊襄會因為相對太平的環境成為士人避難的場所一般,樂平也可以因為她喬琰的軍事力量以及太行山脈的存在而達到這樣的地位。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附近絕不能有一個皇室權威之下的太學!

她轉頭對著一旁的近侍說道:“去替我將奉孝請來。”

算計河西四郡的豪族暫時告一段落,馬騰和徐榮也已經將啟程朝著西域而去,先給郭嘉再找點事情做做!

------

與此同時,在荊州的長沙郡,一列列兵卒正在登上戰船。

南方的造船能力,還未曾經曆在後期水戰要求的督促之下所出現的種種變革。

但海上絲綢之路的走通,還是讓交州方麵的船隻優化傳到了長江以南更廣闊的地界上,其中就包括了長沙郡。

這些戰船看起來在結實耐用之餘也不乏美觀,便讓眼前的場麵更有了一派盛大的景象。

孫堅看著自己麵前的這一串船隊和整裝待發的兵員,眼神中也滿是躊躇壯誌。

這便是他在這一年中於長沙郡中訓練出的兵將!

兵是強兵,將是良將。

與他一道參與討董之戰的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可都是與他一道出生入死的悍將!

而此刻登船的隊伍中,尤顯英姿勃發的,正是他的長子孫策。

見朱儁前來給他送行,他連忙迎了上去,“朱將軍前日有感風寒,何必出來走動。我早先已與您說過,您參與到攻伐長安之戰便已是足夠了,這荊州劉表,有我出手拿下便是。除了伯符與我一道出征外,我妻兒都留於長沙,還需朱將軍為我看護一二。”

“我現在可不算是將軍。”朱儁擺了擺手,“一晃你我相識都已有七年了,你還是當年那個樣子。”

朱儁說的“那個樣子”可不全然是褒義的意思,他緊跟著說道:“我時常為此而覺憂心,又想著你既能以力破敵,倒也算不得是什麼事。不過嘛凡事還是小心為上。”

孫堅笑道:“朱將軍且放心吧。我等昔日一道攻南陽黃巾,那宛城的城頭還是我孫堅頭一個登上去的。從長沙往南陽郡的這段路,我也於討董之時走過,對沿路之地再熟悉不過。”

孫堅這話說得不無道理。

荊州對孫堅來說,並不是個陌生地界。

他如今麾下聚攏的兵卒,也都是儘心效命於他的忠義之輩,又經過了一年有餘的出戰準備,更多了勝算。

誰能戰勝這樣的一支虎狼之師呢?

起碼劉表不像是有這個本事!

朱儁回道:“好啊!那我便等你凱旋的消息了!”

孫堅大步朝著為首的船隻走去,這按劍而行的虎步雄視,讓人實不難看出他誌在必得的決心。

在登船後,他便拔劍北指,高聲喝道:“眾將士,隨我出戰!且看那賊子劉表有何本事阻攔我等!”

隨著他話音落下,這雖不至舳艫千裡的排場,卻也有舟船橫江之勢的長沙大軍當即分作了兩隊。

一路向北,直接橫渡長江撲向雲夢澤。

一路向東,在行抵漢水與長江的交界之處轉道,繼續維持著水路進軍的架勢。

夏秋兩季正是漢江漲水之時,這些船隻又因為運送的是軍糧,吃水不深,還可保持航行,這無疑是降低了孫堅陸上行軍的運糧負擔。

所以他隻需要領軍穿行過雲夢澤後,與船隊在竟陵會師便可。

隨後船走水道,人走陸路,順漢水北上,襄陽便不遠了!

劉表倒也不算是個庸才,對他的這等盤算心知肚明。

那駐守於江夏的黃祖,先是派出了小股騎兵在雲夢澤中騷擾作戰,意圖達成疲兵的效果,又在華容道設下了伏兵,而後便在竟陵鋪開了應戰的隊伍。

在孫堅得報的消息裡,此人甚至在漢水之上橫江鐵索,以防他的水路進軍。

可孫堅正如他跟朱儁所說的那樣,對這些地形他都堪稱了如指掌,又如何會被黃祖的這些小小花招給阻斷了去路!

竟陵城外,黃祖所聚攏起來的大軍竟在孫堅所率領的先頭部隊衝撞之下,便被打了個四散奔逃,根本沒等到大軍交鋒的那一刻。

在對麵潰逃的敵軍中,孫堅一眼便看到了黃祖的蹤影。

他毫不猶豫地率軍追擊了上去。

若讓這家夥在三番兩次地挑釁過後,還能全身而退渡過漢水,逃回江夏西陵郡治去,他便不叫孫堅!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