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221(二更) 漁陽戰況(2 / 2)

留給了麴演在敵方深入後給其迎頭一擊的任務。

涼州人好戰且好強的特質,讓麴演絲毫也沒有因為公孫瓚一眾騎卒的氣勢所震懾,反而在此時以一聲“殺”字拉開了這反擊的序幕。

公孫瓚確實沒被絆馬索給拉拽下馬來,可他和蹋頓在隊伍中格外醒目的位置,讓他在一瞬間變成了眾矢之的。

那些重甲步兵中手持盾牌而來的,比起他所統領的騎兵更有一種橫衝直撞的氣勢。

這些人為求瓦解他們的攻勢,擺出了一副不容錯認的擒賊先擒王之態。

以至於公孫瓚的長槊剛砸在了一麵盾牌上,發出了一聲悶響,下一刻,便有數支鉤鐮槍從盾牌下伸出,將他連槊帶人一道從馬背上拖拽了下來。

若非下屬救援及時,公孫瓚險些就要被紮死在此地。

但當他重新坐上馬背的時候,在他的肩頭已經多出了一道血口。

想到在方才的驚魂一刻中他所對上的那雙凶悍眼眸,公孫瓚毫不猶豫地下達了撤軍的信號。

做出這個決斷也並不隻是因為這個緣故。

在他們接連受阻的拉扯中,劉虞的近衛軍也已經從先前的混亂中反應了過來,眼看著就能對他們形成弓弩手的合圍。

再留下去非出事不可!

公孫瓚與蹋頓舍棄了一部分殿後的士卒,殺出了一條血路,意圖與北麵而來的軻比能會合,卻在此時忽然聽到了一陣響徹營地的呼喊聲,喊的正是——

“賊將已死!軻比能已死!”

張遼戍守雁門之際,與軻比能是打過交道的。

不過在這交戰的要緊時機裡,他根本來不及向喬琰遠程問詢軻比能是否當殺。

為了儘快擊潰敵軍的勢力,他當機立斷地做出了擊殺軻比能而後令人高聲宣揚的決策。

遠道而來的這位鮮卑支部英豪,本以為自己將在這場突襲中打出一個未來,卻沒想到迎來的是索命一擊。

而這一道賊將已死的宣稱,何止是讓追隨軻比能而來的鮮卑騎兵陷入了恐慌和無措,也讓公孫瓚和蹋頓意識到,他們已經失去了一路盟軍,必須換一個方向走。

更讓他們未曾想到的是,先前還被他們秉洶洶氣勢所輕易衝破的外圍防線,在他們率領著殘兵離開的這一刻,橫空殺出了另外的一支隊伍。

這一隊人馬雖不及張遼與麴演的部將精銳,卻也絕非劉虞的部將可比。

在朝著他們衝撞而來的時候,竟還帶著一種不容忽視的野性難馴之態。

周遭漸漸增多的火光中,公孫瓚看到了一張他尚且留有印象的臉。

數年前的漁陽平亂中,此人作為內附大漢的南匈奴部將,曾經被強行征調前來幽州作戰。

公孫瓚與他有過一麵之緣,或許還有過一陣的協同作戰。

但在今日,身為南匈奴單於之子的於夫羅,卻是在喬琰委托了張遼與麴演協助劉虞作戰後,自請隨同前來助戰的。

早前的戰事中,他和他的匈奴騎兵混在張遼的部將中,還比之雁門戰事鍛煉出的並州軍稍遜一籌。

這場突如其來的交戰中,他也足以成為獨領一軍的攔截者。

在公孫瓚敗退而走的隊伍中,於夫羅憑借著捕獵所形成的絕佳動態視力,和並不算太差的夜視能力,在隊伍中捕捉到了公孫瓚的存在。

也正是在他們這一行人殺出的一瞬間,他手中早已上弦拉緊的弩箭飛射而出。

饒是交戰中的危機應變,讓公孫瓚飛快地側身避讓,這一支弩箭依然紮進了他肩頭破損的鎧甲縫隙中。

霎時間的疼痛讓公孫瓚險些將手中的長槊脫手。

可自他任職以來的無數場戰事已經讓他養成了一種本能。

若他真將武器給放下了,那才是真要完了!

想到他還留有的後手,公孫瓚一咬牙,毅然放棄了自己的後軍,率領著親衛和能跟上隊伍的騎兵衝殺而出。

這支聞名幽州的鐵騎要想離開,誰也無法在此時將他們攔住。

等到劉虞和張遼會合朝著這個方向而來的時候,在已起了一層濃霧的夜色中,早就更加看不到公孫瓚的身影了。

好在……雖未留下公孫瓚,這場襲營的危機也算是過去了。

劉虞不由長出了一口氣。

公孫瓚的三方會盟少了其中一方,又遭遇了這樣一場敗績,要想再一次卷土重來隻怕是不太容易了。

就算他有此心,參與進這場襲營的烏桓人吃了這樣一個虧,在無法找劉虞討要個公道的時候,就隻能怪罪於公孫瓚!

他有大麻煩了!

但還未等他們為此勝而喜悅多久,在時近清晨的時候,忽有一騎自南麵而來。

人還未到,一道聲音已先傳到了此地——

“不好了!”

劉虞本就因為公孫瓚來襲之事還在監督營防加固。

他聞聲看去,驚覺那竟是他長子劉和的親隨,不由生出了一種不妙的預感。

來人行到劉虞麵前勒馬。

因緊急刹住腳步,又慌亂難當,他直接從馬背上翻了下來,在劉虞侍從的攙扶下,才站到了劉虞的麵前。

或許是因為清晨寒氣尤重,在他的臉上,熱汗都凝結成了鬢角的白霜。

但他說出的這句話,才更讓劉虞覺得如墜冰窟。

“今夜忽有哨騎來報此地交鋒,明公苦戰,大公子聞訊自狐奴縣領兵來援,路遇公孫瓚部將,為其所擄。”

“請明公速救大公子!”

劉和竟在今夜落入了公孫瓚的手中!

------

一封緊急軍報自代郡迅速送往了雁門,又送到了身在晉陽城的喬琰手中。

在這封急報中張遼寫道,公孫瓚劫持劉和退往無終方向後,劉虞在驚怒之中選擇出兵追擊。

按照張遼的分析,公孫瓚等人在戰敗後該當選擇直接往東撤退,而不是先南下狐奴,所以劉和的被擄,極有可能是公孫瓚早有預謀之舉,此時追擊必然中伏。

這和皇甫嵩當年解除陳倉之圍後進擊王國的情況不同。

當時那個叫做除惡務儘,現在這一出實在應該算是窮寇勿追 。

但劉虞並未聽從張遼的勸阻,反而在急怒之中讓他莫要臨事沮議。①

為防止公孫瓚等人通過無終要道後繼續往東遁逃,直到逃入盧龍塞以東的地方,憑借著手握劉和這個人質和劉虞談條件,更防止公孫瓚在兵敗後對漁陽以東各地的民眾劫掠,劉虞立刻整頓了漁陽守軍並民眾,合兵三萬出兵。

但事實證明,張遼的判斷並沒有出錯,公孫瓚與蹋頓果然埋伏於濱海道,將劉虞麾下本就不擅戰的兵卒殺得大敗。

交戰之中,為公孫瓚挾持為人質的劉和不幸中流箭身死。

劉虞險些為公孫瓚所獲,幸得有張遼在田豫的指路下繞行徐無山,自北麵而來衝入陣中,與護持劉虞左右的麴演合兵,將劉虞救走。

劉虞隻受了些輕傷,幸無大礙。

但聽聞此行損兵折將的結果與劉和身死的消息,他直接吐血昏厥了過去。

張遼緊急將他送往了並州方向,而後退居上穀居庸關形成了新的防線,以防公孫瓚趁虛而入。

這封軍報送來,正是要請喬琰定奪,接下來該當如何安排。

收到這一連串的消息,饒是喬琰猜得到,在得知劉虞即將成為天子的消息後,公孫瓚絕不會坐以待斃,勢必要做出對局勢有所改觀的舉動,也未曾想到,他能如此有效率地聯結鮮卑支部與烏桓這兩路同盟,合兵進攻。

更能挾製劉和誘騙劉虞出兵,打出了一手翻身仗!

能創立白馬義從的公孫瓚,確實有些本事!

她當即令人備馬,領親隨北上,疾馳雁門郡,見到了依然臥床的劉虞。

距離今年年初他辭彆喬琰回返幽州到如今,也隻不過是大半年的時間而已。

喬琰甚至都沒覺得自己身邊的部下在外表上有任何的變化。

可當她再見劉虞的時候,這位今年也未滿五十的幽州牧已因白發人送黑發人,鬢邊白發不知添了多少,在眼神中也透出一股深深的疲憊之態。

他竟像是在一夕之間老了五六歲。

劉虞望著喬琰還披著風氅匆匆趕來的身影,忽然落下了淚,慨然長歎:“燁舒啊,我悔不聽文遠之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