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232(一更) 臥龍鳳雛(2 / 2)

可這種目光的彙集,就讓有個人感覺到壓力了。

這個人當然不會是喬琰,也不會是此時很覺棋逢對手的諸葛亮和龐統,而是田豐。

他是負責記錄弘文館中士人言論的,那麼諸葛亮和龐統兩人年齡小歸小,當然也是記錄的範疇。

好巧不巧,在這兩人的打擂台剛開始的時候,他就被崔鈞給抓了壯丁。

崔鈞是真沒認出田豐來,他也就是因為田豐和他一樣都是河北口音,覺得對方有些親切,便時常跟他聊上兩句,和荀彧被喬琰告知要對田豐故作不識的情況還是不太一樣。

但不管是真沒認出還是假沒認出,田豐現在都處在了眾人視線的中心。

在喬琰伸手拿起之前那幾張記錄紙張的時候,田豐整個人的心神都已經處在了緊繃的狀態,生怕被喬琰發覺出他的不妥來。

袁紹的謀士臥底到了長安弘文館這種招聘人手的地方,要是被彆人知道了,估計這些人在笑話長安居然能被人這樣潛入的同時,還得說他田豐一句不講規矩。

——如果他能回得去的話。

這還極有可能變成喬琰發起對袁紹討伐的理由之一。

他絕不能留下這樣的話柄!

田豐努力降低了自己的存在感。

隻是這一邊寫著,他也一邊感慨,喬琰麾下已經得到委任的人才就不在少數了,尤其是那一片潁川係的士人,隨著她進駐關中擁立天子,以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速度擴張了開來,在製定法令、實施屯田、招攬人才的各個方麵發揮出了驚人的作用。

現在怎麼還又有了這等年少才高之人。

田豐看著諸葛亮和龐統二人,實不難想到,再過幾年後這兩人會是何種風姿。

但再想想她那樂平書院中的濟濟人才,哪裡隻是兩人這個數目,田豐又乾脆破罐子破摔不想考慮了。

他尚沉浸在思緒中,也沒影響他手下筆耕不斷,將這二人的話都給如實記錄下來。

好在這一心二用也並未持續多久,起碼還沒讓田豐下意識地在心中想著“該當提醒明公警覺此事”的時候,也將這句話給寫出來,那兩人的聲音就在龐統一句“何妨他日以實證來看”的話中停了下來,田豐也可以頓住了筆。

也正是在此時,本還在爭辯中的兩人都朝著喬琰所在的方向看了過來。

似乎是對引起了樂平侯對此事的關注,也對影響了此地的正常交流有些不好意思,他們先是歉意地朝著周圍行了個禮,這才站直在了那裡。

喬琰拊掌而拍的聲音打破了此地在一瞬間陷入的寂靜。

“有點意思。”

她這句有點意思還得算是一句誇讚,隻因她下一句就是:“昔年我與楊德祖在洛陽鼎中觀外,以策論呈遞觀中名士,彼時許子將以一句雛鳳有清聲為點評,今日見你二人之辯,倒是讓人不免想到當年。”

這句話裡,她竟是將諸葛亮和龐統二人將她自己和楊修相比了。

但眾人仔細想來竟也覺得確實相似。

當年的鼎中觀裡,陳紀也是在的,今日他也在這兒。

隻是當時的許攸許劭陳琳等人換成了今日的荀彧王允崔鈞。

分量一點都不比當年要輕,反倒還尤有過之。

更不用說還有喬琰這位大司馬驃騎將軍在此。

不過這樣一來倒是讓人不免想到,從當年到如今也就是不到八年的時間而已,喬琰已經從當年被品評的“雛鳳”變成了今日的執掌風雲之人,也是——

今日的點評者。

她道:“當年有子將先生對我給出了一句寄望,方有我隨後的麵見天子,今日巧遇此景,若能點評一二,倒也未嘗不是人才接續,薪火相傳。”

見諸葛亮和龐統都對由她來點評無有異議,她抬手示意,當即有人將紙筆給取來放到了她的麵前。

在這個鋪紙於前的片刻裡,她的目光不經意地掃過了在場的眾人。

弘文館這地方畢竟是在為大漢朝廷擢選人才,她如今既要在紮實於庶務的同時謀求更進一步的位置,就並不適合和這些人有過多的接觸,而應當順其自然地等到他們跳到自己的飯碗之中。

起碼要在大司馬位置到手後,再通過人才崗位的調度,將有機會培養成心腹的,安排在更靠近自己的位置上。

所以她其實隻在剛落成的時候來過一次此地而已。

但今日諸葛亮和龐統的意外一辯,卻讓她有了個名正言順來到這裡的機會,以及借此成就一樁美談的契機。

誰又能說這不是一種氣運。

她掣筆思忖也隻在一瞬間,眾人便見她在紙上落筆寫下了十二個字。

這十二個字好像既是對那兩個少年的點評,又是對這弘文館所題的對聯。

隻因紙上赫然寫著——

“談笑鴻儒鳴鳳,往來俊采遊龍。”

她寫下這二句後又朝著諸葛亮和龐統看去,笑道:“你二人時正年少,何妨以臥龍鳳雛為名號,然尚未學成,此為言過其實之論,意在鼓勵少年人效仿爾等奮進爭先,但五年之後,我想看到此話為真,不知你二人可有此膽一試此名?”

這句“言過其實”照應的便是龐統的觀點,而那“此話為真”又分明是諸葛亮的想法。

諸葛亮與龐統對視了一眼,在轉回與喬琰的目光對視後,同時朝著她俯身拜來,回道:“願承君侯此言。”

正如喬琰所想的那樣,當年被人評點之人在掌權後麵見少年人爭辯,給出了另外一句寄望,這就是一樁必然要和弘文館之名一並為人所傳揚的美談。

他們二人都不是意圖隱居避世之人,也各有一番抱負,若有此名推動,無疑是一件意外之喜。

唯獨有一點問題的隻是……

龐統在起身後又瞧見了身在人群中的堂兄,陡然意識到了一件事。

他原本明明是來弘文館一覽風物景象的,可這句“願承君侯此言”,竟像是給自己簽訂了個以五年為觀察期限的賣身契了!

哪怕喬琰並未明言,非要讓他是在自己的麵前兌現這個五年後的鳳雛之名,但他若是回返了荊州,還真能長成和諸葛亮匹敵的樣子嗎?

龐統望著與他隻差兩歲的諸葛亮,不由陷入了沉思。

他心中好像已經有了一個肯定的答案。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