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 408(一更) 委任後續(2 / 2)

“這個書籍的選擇必要在朝堂之上以奏章的形式上呈,也是你就任少府之後的第一項考驗,不要讓我失望。”

蔡昭姬聞言重重地點了點頭。

為了讓她力排眾議地坐在這個少府的位置上為她效命,喬琰甚至對少府的官職做出了那番簡化,蔡昭姬便絕不會辜負這份良苦用心。

在造紙與書籍印刷的技術都還在以日新月異速度進展的時候,書籍刊印發行乃是一項長期的事務,不能每次都由喬琰來想何時出何書最能順應時勢。

“其二則是,我想給你找兩個幫手。”

和彼時推行山河錄的情況不同,這次喬琰可不是要讓伏壽憑借著其所負責的的治水之事,和蔡昭姬再次聯合編纂書籍。

“兩日前,曹孟德送了一封書信到我手中,自請將家人送入長安。這是否得算是送來為質姑且不論,正好子桓跟隨伯喈先生身在長安,還能與親人團聚。我在意的是另一件事。”

“昭姬不妨在空暇之餘登門拜訪一番那位丁夫人吧。”

“兗州之亂中,滿伯寧建議丁、卞二位夫人在曹孟德未回之時坐鎮濮陽,二位夫人將濮陽大戶及孟德下屬震懾當場,令濮陽上下並未因四方調兵而生出動亂,實為巾幗不讓須眉之才。”

“不如先令她二人於少府領一屬官官職嘗試一二,若真為可用之人,再行擢拔就是。”

蔡昭姬:“……”

說實話,能有兩位眼力與行動力都不差的助手加入團隊,對眼看著就要麵對接踵而至重任的她來說,絕對該當算是一件好事。

但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錯覺,在喬琰說出這話的同時,她想了想曹操此刻已算半個光杆司令的狀態,不由覺得有點好笑。

陛下甚至不滿足於隻是從他身上扒走將領謀士,也並未止步於將曹丕完全按照樂平書院的培養體係栽培成才,甚至都把算盤打到他夫人身上了。

這等雁過拔毛的犀利手段,當真是……

不愧是陛下!

“陛下放心,借著我父親將子桓送上曹家門戶的機會,我會做出邀約的。”

九卿之中四位女子的委任,連帶著早先就在將領、刺史、太史令等位置上的女官,早已給長安乃至於天下發出了一個信號——有才學有魄力的,大可憑借著自己的本事自門戶中走出,以圖一個躋身上位。

這等競爭上流的風尚甚至遠比秦漢初年之時還要自由得多。

隻因此前的任何時候都不曾有帝王便是女子。

倘若,丁夫人和卞夫人真有喬琰所說的那般有本事,她們應當並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

“那就有勞昭姬了。”喬琰總算交代完了事情,更不必端起什麼公事公辦的態度。“我去陪朱檀消消食去。”

蔡昭姬腳步一頓,“陛下,您可以不必把自己想要出去騎馬遛彎說得這麼迂回。”

朱檀乃是天子坐騎,照顧馬匹之人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讓它撐著。

但她話還未說完,麵前又哪裡還能看到喬琰的蹤影。

這位在馬背上奪取天下的帝王早跑了個沒影了。

喬琰一身勁裝奔行在這關中官道上的時候,這片夾在武關、潼關、散關等關隘之間的沃野平原上,渭水奔流的速度已因上流鳥鼠同穴山的堅冰消融而比此前快上了數倍。

這些關中地界上的民眾也都默契地選擇通過渭水或者渭水支流取水灌田,以便讓經由兩年開采的地下水源有休養生息的機會。

大雍建立之時的新奇感,也已隨同春耕的開啟轉化為了這片土地上民眾振奮精神之態,而兗州豫州的易主更是讓這些距離天子最近的子民越發相信,他們彼時以那等萬民擁躉之法將喬琰送上帝王位置的決定並未出錯!

在這元昭元年裡,便已然有了四海歸一的征兆。

而他們所要做的,就是在此時種下田地裡的作物,以稅收供給這長安糧倉在今年秋收之時再添一筆進項。

去歲的長安三月裡,這處“金城千裡”的四塞之國還令人有種見日薄西山景象的錯覺,此刻倒是春風得意馬蹄輕快了。

在這風馳電掣的奔馬疾行之中,喬琰已越過了長安城郊的這片曠野,抵達了崤函道儘端的潼關之下。

作為長安的門戶,當喬琰駐足於路邊舉目朝著那方望去的時候,也見經由此地進入長安的民眾比之去歲似也多了幾分,而不再是早前那番多數人還是自南麵武關而來的景象。

這同樣是一個好現象。

這些人裡勢必有著經由兗州豫州進入洛陽,又隨即朝著長安而來的,而這其中,又還有多少潛在的人才呢?

喬琰剛想到這裡,便見一隊人馬正要朝著長安城的方向行去,卻因忽然留意到了她的存在,用隻有附近幾人能聽到的語氣說道:“陛下?”

喬琰回頭看去,就見這隊伍之中有個格外有將領氣質的也在此時朝著她看來,在目光中流露出了幾分打量之意。

不過這打量倒並不至於讓人覺得不快,反因其中還含著敬佩而讓人對其的第一印象並不差。

見喬琰的這道目光,將她給辨認出來的那人連忙說道:“這位便是張郃張儁乂將軍,是尊奉了陛下之命前來長安聽侯安排的,後頭的那位便是辛毗辛佐治先生了。”

喬琰恍然。

原來是他們到了。

“此外還有一件事。”那人小心地端詳了一番喬琰的臉色,見她似乎因這趟出外的巡遊,正在心情正好之時,本有些猶豫是否要將東西給拿出來。

但想到此事到底也該算是緊急軍情,若是隱瞞也沒什麼好處,“我等動身前往長安之時途徑洛陽,恰有一封書信送至此地,荀司隸便令我等儘快帶來送交陛下。”

“是鄴城那邊送來的。”

這等目前隻此一份的東西當然不可能通過飛鴿傳書的手段送到喬琰這裡,反正他們這一路快馬加鞭而來,捎帶上正好。

“給我吧。”

喬琰接過了那封包裹嚴實的書信,展開便見其上的第一行寫著幾個字——

《為漢帝討偽朝檄》

寫下此信之人,正是陳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