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4 章 番外二(4)(二更)(2 / 2)

或許從呂蒙這裡和甘寧有所區彆的,也就是身處在南邊的這方聚落群體,會用某種特殊品類的番薯汁來給橡膠進行最早期的硫化反應,其餘在種植和食用的方式上都相差無幾l。

甘寧點了點頭,便見呂蒙又拿出了下一件東西,“我原本以為,我們能從重新開啟的絲綢之路上獲得自天竺尋來的棉花,已算是奇跡之事。“

若沒有棉衣的存在,這數年之間的寒冬時節不知要有多少人被凍死,又倘若沒有棉衣,他們的將士要想翻越懸度山而過,取下對於貴霜帝國的作戰勝利,幾l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再想想去年的綏州之戰,棉花在其中的貢獻同樣不少。

“你說棉花這種作物是怎麼想的,明明最需要它的是嚴寒地帶,它卻愣是隻長在這等炎熱的地方。”

天竺是何等炎熱的氣候已不消多說,呂蒙所探索的這片山嶺土地疏鬆,稍顯貧瘠,卻也同樣是濕熱之地。

更讓他訝異的是,甘寧打開了從旁取過的匣子,在將其打開後赫然也是棉花。

但有意思的是,這兩種棉花的樣子並不全然相同,其中由南路帶來的棉花在纖維上更長,顯然要更適合紡織,而北路的棉花則更有細絨質感。可當兩人比對了這兩種棉花在當地的產量後又發覺,北路的棉花要高得多。

而無論是哪一種棉花,都要比他們現在在大雍地界上種植的更長。

“你說這兩種棉花能適應大雍的氣候嗎?或者有沒有可能還有什麼棉花能兼並這兩種品類的優勢?”甘寧左右手各自拿著這棉花之中的一朵,在比對了一番後問道。

但他剛問出口又搖了搖頭,說道:“算了,術業有專攻,不想這種頭疼的問題。我們隻需要將它帶足夠的種子和棉花回去就得了。”

難道還能指望他像是賈詡一樣,在一身謀士技能之餘還要學會種田嗎?

還是算了吧。

見甘寧沒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意思,呂蒙便拿起了下一樣東西,“再便是這個瓜了。”

那是一枚葫蘆形的金瓜。

“這片山地的沙質土壤裡真是養活了不少好養活的東西,比如此物。產量不產量的都在其次了,活躍在這片山嶺之中的人少有不能夜間視物的,我連蒙帶猜地跟他們比劃了一番,他們才說,大概是因為吃了這東西的緣故。我猜醫學院的那些應該會很喜歡它。”

呂蒙說完便朝著甘寧望去,有些疑惑地問道:“你為何是這個表情?”

甘寧失笑,從一旁的下屬身邊接過了另一個箱子,將其打開便見裡麵也是兩種瓜,和他從南邊找到的那個雖各有差異,卻也自有其肖似之處,巧合的是,呂蒙所尋到的瓜好像恰恰是這其中的過度品

種。

“我倒是沒從當地人那裡聽說此物能防夜盲,或許其各自的用途,還是得等到帶回大雍之後才能知曉了。總之能有此物解饞,不必令我再跟那柿子葉打交道,我就已是心滿意足的了。”

“就是這些人的烹飪方式著實差勁,非要往其中放幾l個滿是辛薑刺舌之氣的紅果,按說該當還有些旁的做法才是,且等回返中原之後再說吧。”

往瓜裡放辣椒那都是其次了,甘寧一想到自己在最開始遇到那些人的時候從他們手中接過的土豆拌黏土,都覺得自己的胃部還有那麼一陣不舒服。

不錯,土豆。

因其可食用的部分是生在土中,又顆粒不大,仿佛隻是一個個被放大了些的豆子,便被甘寧毫不猶豫地取了這個名字。

想想這東西在烹煮之中不知為何還要跟土混在一起,他更覺得這個名字再合適也沒有了。

但讓甘寧萬萬沒想到的是,也便是在他思忖著土豆這東西到底要不要被帶回去的時候,他就看到呂蒙朝著後頭的從屬招了招手,拖上了兩個麻袋來。

當第一個麻袋被打開的時候,裡麵露出來的東西分明就是土豆,但卻又要比他所找到的土豆大上了數倍。

而呂蒙一開口便是,“若論吃食之收獲,無有超過此物者。”

甘寧:“……?”

呂蒙道:“那生活於高山之上的當地人無法改變此地的環境,就隻能令其所食用的作物適應這裡。這種東西在野生狀態下有相當多的門類,有的帶毒,必須與黏□□食,有的產量不高,不宜納入耕作,也不知是經曆了多久的變化,這才令其成為了被這些人馴化的存在。”

一想到這土豆在此地的畝產,根據這些土著所說的情況計算,約莫能達到畝產大幾l百斤的數值,又不像是樂平月報上所記載的薯蕷那般,還需要經由嚴苛的種植流程且小心伺候,呂蒙便不由露出了幾l分喜色。

若是此物在被遷移回到大雍後還能夠保持著這等適應性,那麼他所立下的活民之功勞,便已不必多說了!

他有些遺憾地說道:“可惜此物還是有些限製,比如說它不太容易保存,一旦其生根發芽,便會帶毒,所以當地之人為了將其長期存放,不得不將它踩破,衝洗,隨後放在山坡上風乾,最後就變成了這樣。”

在呂蒙的授意之下,那第二個袋子在甘寧的麵前被打開,見裡麵放著的都是一個個黃白色的風乾團子,果真是那等易於存放的風乾狀態。

隻不過……

甘寧眉頭一挑:“踩踏?”

呂蒙正了正臉色,“穿了膠鞋的。”

他不說還好,用這等正兒八經的語氣說出來,還是說的這個找補辯駁之言,真是讓甘寧下意識地便覺不太對。

他一邊將手在背後擺了擺,示意下屬將那野土豆拿回去,彆在這裡丟人現眼,一邊又將呂蒙做出的這個解釋給權當聽過去算了,不必兩人在土豆這玩意上互相傷害。

畢竟若非要比的話,一時之間也分不

出他們兩個到底是誰更慘一些。

反正等這東西被送回去後,曾經折騰出各種吃食的陛下肯定會想出合理解決之法的。

至於要如何將其帶回去,雖說也麵臨著存放問題,但有海上航船的負載在,總還是能解決的。

他們的這出會師,其實比他們原本所預想的要順利得多,現在還未到元昭五年的六月,他們就已經各自折返到了原本出發的地方。

這意味著,隻要他們這趟西行折返的航程足夠順利,說不定他們還能趕上元昭六年的年節。

這讓他們在徹底交代完畢了各自的收貨之後直接支起了個烤架,將甘寧在方才的土豆交流完畢後帶來的玉米和羊肉都給各自串了上去。

甘寧磕著他帶來的向日葵瓜子和呂蒙帶來的安胡克(花生),盤算起了他們兩方在各自有了一番收獲之後,該當以何種方式將東西給送回去。

他們來時的船隊消耗,甚至是因海中風暴而造成的減員,在回程之時可能並不會因為他們已經有了更多的海航經驗就有所改變。

他們兩方各行南北的隊伍能夠全都安全回返已經算是萬幸了,不能指望不會在航行中遭到大自然的打擊。

倘若這些東西之中有任何一種,在明明已經擁有的情況下因半道翻船而失去,甘寧無論如何也原諒不了自己。

“北麵那群家夥極喜此物,將其當做主食,要換到足夠的數目不成問題,經由晾曬之後的貯存也不算太難。”甘寧指了指烤架上的玉米,說道。

“那兩種薯類也是同樣。再加上這安胡克和向日花種,以及瓜、棉、膠樹之種,在每艘船上都放置一批。?[]?來[]_看最新章節_完整章節”

“膠樹的成長需要時間,光帶著種子回去是絕不夠的,再去用船上金銀絲帛跟他們多換幾l桶,這個便不必分散放置了,分放在你我二人的船上便是,總不能遇上這等風浪,將兩艘主艦全部摧毀了。”

兩艘主艦都是扶南大艦的最高規模,且不說其在設計上本就是能扛得住熱帶地界航行的,在徐揚二州工匠的嚴密排查下,更是將其中可能出現的隱患都給修繕了個徹底。

這兩艘船能承載的負重也要比其餘的船隻強上不少,恰好在此地的載物上派上用場。

這麼一來,最後剩下的就是土豆了。

這東西既然不能在常規的狀態下安然度過五個月的航行,那便乾脆不以貯存的方式來對待它好了!

甘寧雷厲風行地吩咐道:“將兩艘船的其中數間庫房改造成農田,直接將土豆種下去。”

反正呂蒙也說了,這東西被那些生活在山中之人馴化成如今這個樣子後,最大的優點之一就是耐活,隻要他們能令庫房之中的土壤光照和水分都足夠充裕,應當能令其存活,帶到陛下的麵前。

總不能隻給陛下帶去這些風乾的土豆。

那多不像樣。

土豆和橡膠的重要性,值得他們以這等慎重的方式對待。

這場朝著那南北兩支新大陸人發起的交易,很快在甘寧這

位主帥的指揮之下如火如荼地展開。

就是讓甘寧有點頭大的是,那北麵半島之上群落的首領用蹩腳的漢話同他說著“走”字,不是要讓他儘快離開此地,而是想要讓人和他一並離開,去學習製作紙張的方法。

饒是甘寧已經和對方說得很清楚了,他們的到來乃是陛下保佑,無法確保回程還能同樣順利,或許會在這長達一百多個晝夜的海航中死去,而他們到底何時才會在下一次抵達這裡,更是一件難以預料之事,對方依然固執於這個想法。

甘寧實在無法拒絕對方非要塞人的行動,想到陛下可能也會對此地的文字有所好奇,他便乾脆又找這位首領要了幾l塊石板和樹皮板,且要求隨同上船之人需要會他們本地的文字。

那麼等他們學會了中原文字後,也就能對這些外邦圖文做出破譯了。

這麼一看,多帶上幾l個本地人竟好像也不算是件壞事。

於是在經曆了為期一月的物資交換後,這些船隻裝滿了回程乾糧和淡水,連帶著那些對於大雍而言至關重要之物,在一個天氣正好的午後重新揚帆起航。

甘寧和呂蒙等人是歸心似箭,隻恨不得下一刻便能出現在大雍的沿海城鎮之地。

那位應當被稱之為瑪雅人的部落領袖則是依然保持著遲緩的動作。

他望著那列船隻遠航而去的方向,直到對方徹底消失在了海麵的儘頭這才收回了遠望的視線。

“外來人啊……”

在這片海灣之上留下的外來人腳印,隨著下一次潮水的漲落,很快會被徹底抹消殆儘。

但這些人留在此地的鐵製刀兵甲胄、紙張以及海外強國的友誼會被刻畫在他們的石板之上。

同樣不會在短時間內消失的,還有被立起在這座海灣處的一塊巨石。

在石上刻著這樣的一行文字——

【元昭四年春,大雍樓船將軍甘寧、橫海校尉呂蒙奉天子詔遠航至此,結兩岸之誼。】!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