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台風後淤泥 三更合一,228w、22……(1 / 2)

朱襄回來後, 朱襄負責口頭教育,雪姬負責揍,嬴小政終於蔫噠噠地改正了在被窩裡看文書的壞習慣。

朱襄每到一處地方暫住, 都會在庭院裡選一棵筆直的小樹為嬴小政記錄身高。

嬴小政站在郡守府的小樹旁,摸著樹乾上的刻痕, 踮著腳尖比了一比。

嬴政啊嬴政, 你要快點長大。等你長大後, 舅父舅母就不會能再威逼你睡午覺了。

所以睡午覺這種事就該禁止啊!是誰首先助長這種懶惰的風氣?!

朱襄看著嬴小政在樹乾前先踮腳尖,最後蹦跳起來,忍俊不禁。

自家政兒真是太可愛了, 必須在養崽日記本中記一筆。

朱襄在吳郡沒待多久,在叮囑嬴小政在農閒時彆忘記組織滅釘螺後,又帶人匆匆回到了東甌。

吳郡的杭嘉湖平原和寧紹平原雖然是後世產糧大區, 極具開發價值, 但血吸蟲病也十分泛濫。

特彆是杭嘉湖平原,後世在魚米之鄉中,物產豐盛都算前列的寶地,這時候就是瘴氣密布, 水蠱遍地的“死亡之地”。

朱襄知道開發這裡會死多少人。

李牧和王翦南下時除了掠奪物資,也會掠奪戰俘。那些戰俘刑徒的生命大多都被填在了這裡。

在這個生產力條件下,任何一處蠻荒之地的開發,地底下都埋葬著數不清的生命, 同類的血肉成了蠻荒之地變成膏腴之地最好的肥料。

朱襄曾想過能不能提高戰俘的待遇, 但李牧隻讓他彆看, 彆問,彆想。

朱襄還是想了。

開發蠻荒之地必須用人命填,不用戰俘的人命填, 就是用秦人的人命填。

現在秦國剛將南秦之地收入囊中,過多壓榨原住民,秦國在當地的統治就會不穩。

開發蠻荒之地是必須的,填進去許多人命也是必須的,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打仗,戰俘,刑徒。

這一條鐵律,從部落時代就開始存在。

何況李牧對待這些戰俘,放眼整個戰國也算不錯。他製定了類似軍功的“立功”製度,隻要每日乾活夠多夠好,就能脫離戰俘身份,成為秦國平民。

越人回歸部落製後,俘虜在沒東西可吃的時候甚至可能成為儲備糧。現在他們不僅沒有被故意虐待,還有可能成為擁有田地的平民,他們自己都覺得不錯。

俘虜大多是百越貴族的奴隸,他們在百越可沒有自己的地。

總之,用戰俘的命填杭嘉湖平原這種事明明很殘忍,在這個時代居然還算是“仁慈”了。

若不是李牧結識了朱襄,被朱襄的思想影響,也不會對戰俘如此好。

朱襄想明白這件事之後,在自己的計劃書中勾掉了一部分計劃。

開發吳郡和百越需要大量人力,朱襄知道百越的奴隸們生活得很慘,本想引誘那邊的奴隸逃亡,成為秦國的平民。

現在他明白,如果他這麼做了,已經漸漸把自己作為秦人的吳郡平民就要鬨了。

吳郡人當了許久的楚人,雖然楚王自稱蠻夷,但楚國作為周朝正統諸侯國,他們已經當作自己是正統的文明人。

即便他們祖上可能與百越同源,但現在百越是蠻夷,他們是文明人,這是事實。

讓一群蠻夷沒有任何代價地搶奪他們的土地,直接成為與他權利等同的人,就像是後世讓難民直接入境一樣,當地人絕對深惡痛絕。

這與中原戰亂時民眾互相逃亡不一樣。在中原人心中,其他國家的平民地位與自己等同。蠻夷是完全不同的。

蠻夷要融入秦人,得到當地人的認可,就必須付出足夠的代價。

比如在墾荒中做出巨大貢獻,或者在戰爭中立下較大軍功。

無代價地對蠻夷好,就是對秦人不好。李牧給朱襄上了一課。

朱襄能為趙國戰俘拚上性命,因為他是趙人。

但現在他是秦人。

何況當年就算趙國戰俘在長平的境遇也並不好,每天都有戰俘缺衣少食或者因為傷病死亡,秦人的後勤可不會覆蓋到趙人。

朱襄在心裡默念,人有親疏遠近。他隻有一雙手,隻能握住眼前的事物。

然後劃掉了計劃書上的一些內容。

百越確實能補充吳郡缺少的人手,但李牧和王翦的掠奪就足以彌補這個缺口了。

李牧和王翦甚至覺得舟師已經玩膩了,兩人本來就是陸地戰的好手。在不算太好的連綿山地上練練兵,對預演攻打也很有好處。所以他們決定聯合蒙武,從江西南下,與蠻越練練兵。

蠻越部落各自為政,隻要壓力不夠大,沒有滅頂之災,他們會傾向於用秦軍削弱敵對部落。

李牧以前去草原掠奪匈奴的時候就經常遇到這種事。

所以李牧隻要能先把他們打怕,再聯係到其中幾個比較貪財的部落。他們就會引秦軍去攻打其他百越部落,收取一部分戰俘和物資作為帶路費。

有些強大的部落甚至可能滅掉小部落,用小部落的戰俘向秦軍換奢侈品。

春秋戰國,一個獨特的野蠻時代,奴隸時代最後的餘暉。

進入封建時代後,封建軍隊就較少做這些事了,除了衛青。

衛青攻打草原部落,從來都是擄走他們的女人,牽走他們所有的牛羊,然後趕著牛羊去最肥美的草場,把彆人的草吃光。

西漢特色堅壁清野。

所以衛青俘虜和殺敵數量可能不比外甥霍去病耀眼,但草原人最恨的就是衛青。衛青每打一個部落,幾乎就是讓那個部落人全部死絕。

不列入軍功的那種死絕。

李牧對待匈奴人,和衛青半斤八兩。

現在他就把對待匈奴人的那套,用在了對付百越的部落人身上。

王翦原本走得是堂堂正正(離間計不算)大軍團作戰路線,跟著李牧混久了,近墨者黑,也學著李牧這些陰損的手段。

朱襄欲言又止,在燭火前枯坐許久,最後隻對李牧和王翦道,對俘虜稍稍好一些,至少不要以欺辱和虐待他們取樂,給他們一條活路,一點隻要足夠努力能成為秦人的希望。

朱襄還提議。有些俘虜是整個部落被端走,彼此間有親屬關係。他們可以組成如秦軍那樣的伍什,一同墾荒立功,最後整個伍什都能一同成為秦人。

李牧和王翦同意了。

朱襄的意見並非空中樓閣般的善意,按照他的意見,能更好地激發俘虜的工作積極性。

朱襄勉強為戰俘留下了一條狹窄的刀尖之路,通向一個不算光明但勉強能活下去的未來。

這就夠了。

這就夠了。

朱襄不斷告訴自己,這就夠了。然後,他不再關注吳郡在杭嘉湖平原墾荒的事,南下去了東甌。

這次東甌王帶兵去和蠻越們打仗——蠻越見東甌從秦軍這裡換取了許多好東西,心癢無比,又在掠奪東甌。

至於蠻越北部被秦軍掠奪,這有什麼關係?中原人叫他們蠻揚蠻越,難道他們就是一個部落一個國家了嗎?

拜托,他們是很多獨立的不同。其他部落的遭遇和他們有什麼關係?

沒遇到滅頂之災前,他們的凝聚力比北邊胡人都差遠了。

東甌王雖然沒有親自迎接朱襄,但東甌留守的王室子弟,有一個算一個,全來了。

朱襄還從中間見到了一個衣冠打扮特彆像中原人的孩童。

那孩童估計和政兒差不多大,表現得非常沉穩。

東甌王那個每次見到朱襄就眼睛放光的重臣,見朱襄注意到那個孩童,立刻帶著孩童上前拜見。

孩童名叫歐陽搖,是剛繼位沒多久的年輕東甌王歐陽安朱最喜歡的孩子。雖然還沒有立太子,但東甌王將身邊為數不多的熟悉中原文化的重臣都派給了歐陽搖作為老師,顯然已經屬意歐陽搖成為太子。

東甌王讓歐陽搖學習中原文化,扮作中原孩童打扮,也彰顯了這個在朱襄麵前看上去唯唯諾諾的年輕東甌王,那一顆不安分的心。

東甌遲早會回到越國祖地,重建祖上輝煌,洗刷身上蠻夷的身份。

在與朱襄交談後,東甌王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心。

朱襄並不知道這位歐陽搖就是被秦始皇征服後改名為騶搖,秦末農民起義時高舉反秦大旗,被西漢封為東海王的越地曆史名人。

東甌國重新走進封建化,改變斷發文身的習俗,從吃魚蛤蛇蛙的原始生活大步跨入封建時代,歐陽搖居首功,在後世溫州等地一帶民間地位很高,廟宇祭祀延續到現代。

但朱襄知道這個小孩一定會成為曆史名人。因為他看著這個小孩,想起了在吳郡埋頭苦乾的胖外甥,條件反射摸出一塊糖遞給小孩。

小孩在老師鼓勵的眼神下接過白紙包裹的糖球放入嘴裡,然後眼睛一亮,給了朱襄半顆心的好感度,出現在了朱襄的好感度列表中。

朱襄哭笑不得。

為了大批量收割好感度,他是不是該去尋一尋幼年期的曆史名人,程序化地分發糖果?

“好好學習,將來你必有出息。”朱襄向歐陽搖贈送了一卷自己注釋過的儒經,真心祝福道。

雖然歐陽搖肯定還會敗在秦軍手中,這次說不定他還沒有當東甌王就成了秦人。但人才就是人才,他成了大秦人,將來也一定能做出一番事業。

他已經出現在了朱襄的好感度列表中,哪怕隨著年歲漸長忘記了朱襄給他的這顆糖的滋味,忘記了朱襄。

但是朱襄會記住他。

他未來會有機會施展才華。

小孩拿著朱襄注釋的儒經時,表情還有些傻乎乎的,不知道自己獲得了怎樣的好東西。

他的老師開心得眼淚都流了出來,讓小孩趕緊向朱襄磕頭感謝,謝朱襄傳道解惑之恩。

小孩雖然懵懂,但也按照老師說的話給朱襄磕了個頭。哪怕他現在是東甌王子。

朱襄待他磕了頭後,才讓他起身。

如果他不讓小孩磕頭,自己這份禮就太重了。

短暫的插曲過去,朱襄便全心全意投入到種田上。

他重新規劃田地,挖水渠,為鹽堿化較為嚴重的地進行衝水稀釋鹽堿。

秦國關東有許多地都有鹽堿化問題,所以在應對鹽堿地時有豐富的經驗。待還不知道在哪的鄭國修建了鄭國渠之後,鄭國渠最大的作用之一就是通過漫灌後排水的方式,降低鹽堿地的鹽堿度,提高田地的肥力。

這裡水資源豐富,隻要有足夠的灌溉設施,就能輕鬆做到這件事。

修建水渠的時候,朱襄遇到了一點點麻煩。

貴族們雖然願意用奴隸來挖水渠,但他們太斤斤計較,這段在我的領地上,那段又在他的領地上,一百米的水渠要分成兩三次來修,各自出力不同,否則他們就認為虧了。

朱襄最後與他們商量,直接讓他們拿出金銀布匹等錢財,雇傭秦軍為他們挖水渠。

秦軍在沒有戰爭的時候雖然有糧餉,糧餉的數量顯然不多。有不傷性命的賺取外快的機會,勤勞的大秦人都很珍惜。

挖水渠而已,秦國搞基建想來是秦軍、刑徒和庶民一同去,他們打仗的時候也會用水攻,他們熟悉極了。

東甌的貴族付錢的時候都是按照本國的“物價”,所以例如東珠、絲綢等物品,比起中原來說便宜許多。

朱襄討價還價,以“是你們太麻煩,長平君我很生氣”作為威脅,拿到了更高的報酬。

然後,他分文未取,全部合理地分給了乾活的秦兵。

這種自己不拿一絲一毫的“將領”,向來都會得到兵卒們瘋狂地擁戴。

朱襄覺得他們太苦,不僅將報酬全部給了他們,還嚴抓後勤,收購鹹魚和肉乾,讓他們每日都有葷腥的湯水可以喝。秦兵們彆說挖水渠挖得熱火朝天,個個都願意為朱襄赴死了。

甚至有將領悄悄對朱襄說,朱襄有沒有仗想打,他們現在急需向朱襄證明自己的忠誠,朱襄說打誰他們就打誰,就是去攻打東甌王宮,他都認為以現在的士氣能打下來。

朱襄腦袋上飛過一連串烏鴉,臉上滿是“點點點”。

為什麼秦兵挖著挖著溝渠,突然說要為他打仗,為他赴死了?

“你們好好完成每日我安排的事就足夠了。”朱襄道,“還有,再次強調,不準私自出工!該休息的時候就要休息。你們本來在這裡就水土不太服,若生病了受傷了,我可沒辦法救你們。”

將領聽著朱襄絮絮叨叨地叮囑,心裡突然想起了吳起為士兵吸膿包的事。

他當時看了這個故事,對吳起的行為嗤之以鼻,認為自己不會被收買。

不過可能因為他本來是個中層將領,所以不會被吳起這樣的行為給迷惑。

但現在他不確定了。

至少如果現在朱襄公遇刺,他想自己一定會為朱襄公擋住劍鋒。

將領回去歎息這件事,他身邊的人道:“但朱襄公一定不願你為他赴死。”

另一人笑道:“所以我們才甘願為他赴死啊。”

求他人紛紛點頭。

他們都在想,朱襄公,給個機會?

朱襄知道這件事後,趕緊在軍中召開了安全會議,強調軍隊秩序和安全。

他們又不是來打仗的,就挖個水渠而已。要是這樣都能出現傷亡,他會慪死。

朱襄在李牧來為他送物資的時候,對著李牧抱怨許久,直言李牧練兵練出了問題。

李牧給了朱襄一個白眼,懶得辯駁。

他再次確信,朱襄若帶兵,定能成為很厲害的將領。

隻是朱襄自己不願意罷了。

“你做得如何了?”李牧道,“這裡進入七月之後會有大風大雨,十分危險。你要提前回吳郡。”

“台風?我知道。”朱襄道,“正因為六月底七月初會有台風出現,我才要抓緊時間。台風就幾日而已,躲一躲就行,我不回去。”

李牧道:“你如果不去吳郡,就去王宮。我相信他們的王宮應該不會塌。”

朱襄本想說沒必要,看著李牧不讚同的眼神,點頭道:“好。”

李牧卻不相信他。他做完手頭的事後,就會來這裡監督朱襄。

朱襄不知道李牧這次下定決心要當定他的保姆了,待李牧走後,對相和說,他答應了就會做嗎?東甌王宮太遠,他才不去。隨便找個貴族的府邸住幾日就成了,貴族的府邸久經台風肆虐,肯定不會塌。

相和也忍不住給了朱襄一個白眼。

有時候這位朱襄公真的很氣人。

李牧離開後,朱襄繼續規劃田地,修建水渠。

他會在台風來之後才進行耕種,這之前必須把水渠修建好。至於地上那些野蠻生長的農作物,就讓它們繼續長著吧。

在溫州登陸的台風有三種,一種“正麵台風”,在廈門、溫州登陸,是對溫州威脅程度最大的台風;第二種“南登台風”,在廈門以南登陸,對溫州影響不大,隻有零星風雨;第三種“北登台風”,對溫州的主要產糧地樂清、永嘉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