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器大師(1 / 2)

俞子元訝然:“煉器大師?葉師侄小小年紀……”

說到此, 他微微一頓。

世上奇事多矣,倒不能隻因其年幼而斷其無此本領。

天劍宗門內的煉器大師雖然不下於兩掌之數,但偌大宗門, 金丹以上的弟子何其多也, 需要法寶的弟子又何其多也?這些煉器大師也並非能每一份煉材皆能煉製成法寶, 縱然成了法寶,也未必能孕育出強大神通, 自然是“供”遠遠小於“求”。

門中貢獻能換取的法寶,其實大多還是來自於諸多修士奇遇所得、且用不上的。

俞子元暗忖,淩奚師弟不會說謊,他既然說葉師侄乃是煉器大師,那必然便是煉器大師,能多得一位如此客卿, 於天劍宗而言自然也是大有好處。

於是他便笑道:“原本我想著既然是晏師侄的道侶, 且其並無師門, 又願同住宗內, 也該視他為內門親傳一般對待。但如今他乃是一位煉器大師, 這待遇上便要再提上一提。”

其實並無這等說法,若是弟子的道侶,能入宗內同住已是宗門寬厚, 哪裡還有待遇一說?那道侶所用資源, 理應由那弟子自行分享,抑或是其師尊分撥罷了。俞子元原本這般打算, 是因風淩奚立下許多功勞, 宗門回報恐怕有所不足,他又隻有晏長瀾這一個親傳弟子,才有如此特例——他因與風淩奚關係親厚, 多關注幾分,提出這特例也是緣由。

但如今葉殊有如此本事,再如何厚待也不為過了。

俞子元略作沉吟:“尋常煉器大師待遇與封號弟子相若,有千塊下品靈石並三萬貢獻為月例,再每煉製出一件法寶,皆可依照法寶價值而估算貢獻。葉師侄既為長瀾道侶,又為煉器大師,便在此之上,再得千塊下品靈石如何?”

宗門貢獻不能胡亂添加,將那金丹親傳弟子的五百靈石兩萬貢獻換作千塊靈石,應是不會叫人詬病的。

風淩奚聞言,也算滿意,笑道:“既如此,我便替葉師侄謝過師兄慷慨了。”

俞子元取出一枚客卿令遞過去,笑道:“與我客氣作甚?”

風淩奚探手接下,遂挑眉不言。

此間事了,風淩奚與俞子元告辭。

俞子元得了多種奇物,心中也甚是熨帖,目送風淩奚、淳於有風禦劍飛走後,便喚了座下的心腹弟子來,吩咐一二。

先將他手中符令拿去,給晏長瀾名下轉去千萬貢獻,再去打探如今宗內哪一位煉丹大師得空,回來稟報後,他再從中擇取一位口風緊且技藝高明的,親去拜訪。

他那弟子領命,自然快步而去。

俞子元思及已入囊中的碧瓊漿,往年壓在心頭的那一抹幾不可察的抑鬱,如今竟然也都消散。

察覺之後,他略一頓,隨即莞爾。

從前他自以為並無心結,但雜務拖累、壽元將儘等事,到底還是隱約生成了些許障礙,縱然後來得了神變果,或許能夠神遊,那一眼可見儘頭的道途,又如何能讓他無半點介意?

而今能得碧瓊漿,又有玲瓏丹,對他大有助益,也叫他能奮力一搏。

如此,才真正叫他心中開闊,再無一絲掛礙了。

·

再說風淩奚,他與淳於有風返回驚天劍峰時,卻在洞府之外,意外瞧見了葉殊。

葉殊自然並非獨自前來,而是與晏長瀾相伴而立,這一雙道侶,竟仿佛片刻也離不得一般。

風淩奚倒不介意愛徒與之道侶情意深厚,隻一挑眉,問道:“你二人所來為何?”

若愛徒是為詢問劍道而來,須臾的彆離想必是能忍的。

葉殊與晏長瀾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