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2 / 2)

狄思科:“……”

一時不知該如何解釋名字由來。

“這有什麼!”郭美鳳不愧是親媽,立馬就幫兒子找到了理由,“肯定是藝名!我演出那會兒,觀眾隻知道我是‘四兩銀’,基本沒人叫我郭美鳳!”

四哥見他們一直說不到正題,焦急地問:“老五,你真的唱一首歌就要三百塊啊?”

狄思科一愣,“報紙上連這個都寫了?”

他趕緊展開報紙,仔細看了一遍新聞內容。

這篇新聞的標題為《從“供給製”到“商品化”,文化市場的一潭死水變活了》。

刊登在日報的第二版,幾乎占了一整個版麵。

主要講的是改開以後,八億人看八台戲的曆史被徹底改寫,打破了文化服務被國家包辦的格局,各地湧現出許多新型文化市場。

作者在這裡舉了兩個比較典型的“文化商品化”的例子,一個是廣州出現了一家產值上百萬的影音公司,另一個就是北京的一間音樂茶座裡,觀眾競價點歌,一首歌被爭出了三百塊的天價。

“狄道格”和“耶利亞音樂茶座”都被反複提及多次。

而且這篇報道中唯一的一張配圖就是他的那張。

見他放下了報紙,狄思慧又將另兩份也遞

過去。

“五哥,這是今天的晚報和這禮拜的青年報?[]?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上麵也有你呢!”

狄思科心中詫異,但還是將報紙接了過來。

晚報的內容與日報的大同小異。

而青年報上那篇針對性極強的專題報道,則引起了他的注意。

文章題目叫《新人歌手橫空出世,歌星會唱也應會說》。

這篇文章的切入點比較刁鑽,作者先是批評了某位著名歌星在接受電視采訪時,說話毫無邏輯,常常詞不達意,讓觀眾大跌眼鏡。

提議歌星們應該重視語言表現力,在舞台上,既要展現動人歌喉,也應言之有物,體現自身的藝術修養。

然後這位作者便舉例還原了耶利亞音樂茶座中,三位客人為了一個點歌權激烈競價的全過程,並為讀者呈現了新人歌手狄道格,在麵對天價點歌費時的處理辦法。

稱讚其言辭真誠,重視與觀眾的情感互動,此番應對便已價值三百。

相比於那個被嘲諷的著名歌星,作者對狄道格這個新人的態度,可謂是寬容又欣賞。

但狄思科的心情卻頗為微妙。

這個作者在文中對狄道格的背景做了詳細介紹,不但知道他跟大明星一起拍過牙膏廣告,還說他“師從著名作曲家、聲樂教育家白宜萱”。

在此之前,連狄思科自己都不知道,給他上聲樂課的白老師竟然這麼有來頭!

幾天之內突然冒出這麼多跟他有關的新聞,還對他這段時間的活動知之甚詳,這要不是有人特意安排的就見鬼了!

“兒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你真賺了三百塊的點歌費?”

狄思科回過神時,一家人都眼巴巴地望著他,眼裡既期待又忐忑。

他挑個豬蹄塞給侄子彬彬,點頭說:“抽成以後,也就一百多。小六的學費先彆急,我這段時間再多接點活。而且我之前不是拿回來兩箱牙膏嘛,回頭我出去支個攤兒,兩箱牙膏也能賣幾十塊。”

郭美鳳雙手合十,念了一聲佛,然後神采奕奕地說:“你現在可是一首歌能賣三百塊的!擺攤兒的事,讓你二哥四哥去,就不用你操心了!”

狄思科笑著答應了。

其實,申請表被學生處弄丟那事,讓他這些天的神經都有些緊繃。這會兒瞧見他的四個哥哥,無論是瘸腿兒的,還是腿腳利索的,都老實在家呆著呢,他心裡多少能放鬆一些。

儘管老五上報紙用的是藝名,卻也足夠郭美鳳歡喜了,下午便置辦了一桌好菜,讓一家人為他慶賀慶賀。

在家裡吃飽喝足後,狄思科重新披掛上陣,又趕去茶座上班了。

隻不過,今天剛走到茶座門口,他就發現在“滿座”牌子的旁邊,擺著六個大花籃。

位置相當醒目。

狄思科以為附近又有什麼門市部開業了,沒怎麼在意就擦身而過。

可是,過了沒兩秒,他又停下腳步退了回來。

隻見其中一隻花籃的條幅紙上寫著——【預祝狄道格先生演出成功!】

他又去看旁邊的花籃,寫的是【toD,goodshow!】。

另外四個花籃上的內容也是這類祝福語,唯一的相同點是,都沒有落款。

此時正是上客高峰期,許多熟客見到花籃旁的狄思科都跟他打招呼。

有人甚至笑著調侃:“小狄,恭喜啦!國際友人都給你送花籃啦!”

狄思科麵上表現淡定,好似這些隻是尋常小場麵,內心裡卻恨不得趕緊掩麵而逃!

如果於童此刻在現場,他一定要搖晃著對方的肩膀說:“彆整活兒啦!這份突如其來的寵愛,我承受不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