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第 361 章(1 / 2)

在陸景堂的那場夢裡, 因為陸萍被韓家淩/虐致死,以及後來的種種事,他們大房和三房完全決裂。

二房則因為隱瞞了景年的死因, 陰錯陽差, 跟三房走在了一處。

然而現實中,因為陸萍早早和離,韓家也未像夢裡一般爆出那些醃臟事兒, 如今大房和三房還能保持大麵上的和平。

反而是二房和三房, 在景年一家搬到京城後, 發生了數次衝突, 最後關係越發惡劣, 幾成仇人。

因此三郎見到陸景賢兄妹三個, 格外沒有好臉色,當麵就扔了個冷臉過去。

陸景賢麵色不變,就像沒聽見三郎的冷嗤聲,依舊一副斯文模樣,麵帶笑容,十分和氣的樣子。

景年記得誰跟他說過,好像陸景賢是四年之前那一科會試中的貢士, 後來殿試, 取中二甲中遊, 不好不壞。

其實在他考前,京中便有風聲,說陸三元的堂弟此次參與會考,雖會試未能奪魁, 但殿試定會後來者居上, 一舉奪下前三甲。

踩著陸景堂的名聲, 將陸景賢無限捧高,流言越傳越誇張。

就連昭明帝都對陸景賢起了興趣,要來他會試的卷子查看。

看完之後,大失所望。

答得是還不錯,二十出頭的年紀,能答成這個樣,稱得上人才。

可也就是不錯了,會試三年一次,每三年,昭明帝能看見最起碼十幾份跟陸景賢水平差相仿佛的卷子,遠比他好的也為數不少。

優秀,可又不那麼出挑。

跟陸景堂完全沒法比。

因為之前期待太高,沒有達到預期,反而失望更甚。

緊接著,又有流言傳出,將陸景堂因為學業不如陸景賢,中途輟學的經曆說得有鼻子有眼。

頓時引起軒然大波,活了一輩子第一次見三元及第,跟他們說比不上一個普通二甲進士?

昭明帝險些以為是自己看走眼了,後來聽身邊親隨,講了講“陸三元家中往事”,這才明白怎麼回事。

說實話,昭明帝看陸景堂,是帶一點兒偏心的。

這可是他親自點的三元及第,往後寫在史書上,要跟他連在一處的。

陸景堂自己也爭氣,書教得好,官做得好,事情也辦得漂亮,按照這個情況發展下去,史書上說不得就得留下君臣相得,互相成就的假話。

因此聽說他的“三元及第”差點兒讓一對昏聵鄉下夫婦給耽誤了,昭明帝對陸景賢天然帶了幾分不喜。

上有所好,下必從之,底下那些大臣,哪個不揣摩著皇上的心思。

殿試的時候,陸景賢的卷子差一點兒就被打落到三甲,但昭明帝覺得,他是個明君,明君不能以個人喜好乾涉科舉大事,這才捏著鼻子提到二甲。

後來翰林院館選,陸景賢倒是考進去了,可硬要說起來,翰林清貴是清貴,可也有“天子私人”之稱,遭了皇上厭棄,得,修書撰史去吧。

一套史書反複修來回修,能把一個人最好的年華都修進去。

陸景堂在翰林院的時候,三天兩頭被召進宮,有時連著幾天都不用去翰林院點卯,早上直接進宮,晚上下班回家,偶爾太晚,蒙皇恩會宿在宮中,幾乎把“天子近臣”四個字寫在了臉上。

陸景賢在翰林院,彆說進宮了,都沒怎麼見過彆的部門的同僚。

他在翰林院蹉跎三年,修了三年史書,考評得了個中平。

求外任補官,哪怕當個下品縣縣令也是好的,可依舊沒機會。

陸家是從陸文敬起家的,可陸文敬四個兒子,隻有大兒子靠著陸景堂勉強算是有了出路,如何顧得上他一個隔了不知道多少房的侄子。

陸景賢可以說在京幾乎毫無根基,人脈都在大房這一邊,偏偏又因為許多外人不清楚的事,將大房得罪的不輕。

陸景堂很願意跟幼弟多講一些事,有些話他不好跟父母講,也不好跟朋友、跟同僚講,反而能跟還在讀書的幼弟講。

景年總是能理解他,哪怕不理解,也會義無反顧的支持他,並且對他要保守的秘密守口如瓶。

所以景年知道,陸景賢曾經放下身段,跟陸景堂道歉求和。

陸景堂直接沒搭理他,連信都沒回。

倒不是他刻意打壓,若他有這個想法,能讓陸景賢書都讀不了,更彆說科舉。

可是何必呢?他隻要一路往前,昂首向上,陸景賢以及整個三房,都會被他遠遠甩在身後,就像現在這樣。

一開始陸景賢還抱著“是不是信丟了”或者“沒看到”這種想法,後來又寄來幾封,語氣一封比一封急促,措辭一封比一封誠懇,全都石沉大海。

於是他明白了陸景堂的態度,再沒寄信過去。

景年以為,這就是撕破臉了,換成是他……換成是他根本不會寫那些信。

所以現在意外碰麵,陸景賢甚至笑得出來,好似毫無芥蒂,讓景年覺得莫名其妙又心生警惕。

阿兄說,這樣的人,心思藏得深,他玩不過,讓他離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