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您能不能彆總說這老一套?”
牛玲玲在氣頭上直接杠起來。
得,李肆趕緊悄無聲息的撤離上樓。
……
幾天後仿佛忘記了吵架,李肆和母親牛玲玲也要回家了,姥姥姥爺大包小裹的往車裡裝。
牛玲玲實在看不過去眼。
“爸,爸,爸,就我和李肆兩個人,實在是拿不下這麼多的東西!”
“大小夥子,有勁兒!”
母子倆上車。
“拜拜~”李肆從車窗探出頭。
“姥姥,姥爺,我有時間就回來看你們!”
“這孩子,真是長大了!”
陳玉清悄悄的抹著眼淚。
一路舟車勞頓,先從島城坐火車到營東,然後就可以從營東直接坐班車到基地,其實原本不用這麼麻煩,隻不過老媽牛玲玲還在氣頭上!
“嗚~”從班車上下來,李肆環顧著四周環境伸了伸懶腰,
兩年後有個小品,裡麵有一句非常經典的台詞。
“工人要為國家想,我不下崗誰下崗!”
如今其他行業都不景氣,但是在“下崗”這個詞如火如荼的時候,基地裡麵的人們仿佛沒有受到影響,油田和鐵路基本上可以被並稱為老大,依舊快樂的生活在大集體的體製內。
油田基地家屬院兒,是營東市所有人們最羨慕的地方,油田和地方、工業與農業,在這個年代相互依存又根莖分明,界限分明卻又心心相惜。
整個河坪鎮的一半,幾乎都屬於油田基地的範圍,家屬院也都是住著跟油田有關工作的人,或者靠著油田生活依附著油田廠。
老一輩河坪鎮的人,習慣將林七采油廠大院走出來的人叫做油田人,而油田人也習慣外麵統稱為“地方”。
大院和外麵是兩個社會,基地有自己的住宅區,現在還有自己的醫院,成套的教育從小學、初中到廠屬中專、大專。
財大氣粗甚至早些年都有獨立的公檢法,隻不過近些年的陸續取消了,隻剩下大院派出所,再加上其他的配套設施那基本上就是一個小型的城市。
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隻要你是廠子裡的工人基本上都管,就算孩子教育都不是問題,作為“油二代”上不了高中也可以到油田中專,哪怕就是混日子到時候也可以當工人,成為被“地方”人羨慕的好青年。
這也是大多數小年輕的選擇,小學,初中就是四處瞎玩兒,然後初中畢業到油田中專再混幾年。
當然也有一些少數的父母有遠見,並沒有安逸於現在的生活,把孩子的教育問題看的比較嚴,送到高中期望於可以考上大學,畢竟在90年代末已經看出教育的趨勢。
這些優厚的便利條件,導致油田的工人就連尋找人生伴侶,多數的情況下那也是內部消化,找“地方上”的對象都被人瞧不起。
種種的事情,無不在表現出油田的優越感!
而林七廠是隸屬於營東利勝局管理,利勝是我國第二大油田,早些年經濟沒發展起來的時候,整個營東大半個都是油田的範圍。
不開玩笑的說,原身記憶中便宜老爹李大海,七八年前隻是辦公室的副主任,也就相當地方上的一個副科,但是哪怕副縣長過來化緣的時候,那也得把頭低下坐人。
當然現在沒那麼誇張了,但油田仍舊還是舉足輕重,或者說哪怕就是幾十年後,油田同樣是好單位。
“媽,我爸怎麼沒來接?”
李肆大包小裹的背著很無奈,這也是這兩天“太懂事”了。
一旁的牛玲玲顯然還在生氣中。
“哼,管他乾什麼?”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