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離開提籃橋,謀劃第一桶金(2 / 2)

“我和啟然兄認識多年了,哪怕30多年沒見了,但想必還是能給我幾分薄麵,未來的路能走順一些!”????“謝謝爺叔!”吳明帆深深鞠了一躬。

這份情受大了,那位絕對是扛把子的人物!

爺叔也坦然受之,伸出乾瘦的手拍了拍吳明帆的肩膀,因為這封推薦信自此這倆人沒有師徒之名,卻有了師徒之實。

男人之間,一切儘在不言中!

爺叔最煩那些繁文縟節。

1985年秋,吳明帆依次出了提籃橋的四重大門,當邁出去的那一刻整個人恍如隔世,因為魔都不愧是現在最發達的城市。

哪怕是80年代中期,它也已經顯示出應有的威力,提籃橋位於外灘最繁華的地方,往出去走了不到幾百米就仿佛到了人間。

如今才隻是中午,但依然車水馬龍、人聲鼎沸。來天華酒樓、苔聖園、悅來、金八仙、粵味館、半島、笠笠、步步高、金蘋果、大富豪、乾隆美食等飯館酒樓各有自己的特色,吸引八方賓客。

在其他地方可能萬元戶在當地備受吹捧,但是在這黃浦江上數不勝數。

買完票坐在老式公交車上,看著外麵的事物陷入沉思,謀劃著如何獲得第一桶金,之前有了一些想法的還是要實地勘察,有時候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

吳明帆,1960年出生,如今也算是起點孤兒院了,從小就不知道母親長什麼樣子,在10歲的時候父親重病去世,得虧鄰居們民風淳樸,從小算是吃百家飯長大。

這一世的便宜老爹曾經是青幫大哥,這個身份以前那可遭老罪了,原身從小也算是耳濡目染,或者說是基因遺傳吧,要不然也不會十多歲就開始倒賣票據。

當然這也和餓肚子有關係,畢竟這年頭糧食都是定量的,誰家也不可能養一個半大小子,所以饑一頓飽一頓都是常事。

按照原身記憶找到家,他家住的這棟是單開間的石庫門,彆以為魔都人個個都是富豪,可能房產證上的麵積全部加起來也就幾十平米。

這屁大點兒的地方,竟然擠進去了整整五家幾十多口,人均麵積還不到兩平米,記憶中人口最多的好像整整一家三代九口人,整體居住麵積還不到15平。

可見居住環境有多麼的緊張,尤其這個年代一閉燈閒著沒事兒乾,那孩子如雨後春筍一般,估計這兩年又多了好幾口。

石庫門是魔都標誌性建築,原本應是石箍門,大門以石料做門框,以烏漆實心厚木做門扇,石頭門框把木門箍起來,也就是石箍門,魔都方言“箍”發音庫,這種建築因此得名“石庫門”。

吳明帆家住的這棟石庫門的閣樓,算上閣樓總共是有三層。

站在門口駐足了幾秒,一進大門是一個狹小的院子,中間還有一口其他院裡都羨慕當然天井,因為並不是所有院都有這個。

“你找誰呀?”一個穿著格子襯衫兒的大媽在洗衣服,到陌生人進來麵露警惕。

“姆媽,我是吳明帆啊~”吳明帆笑嗬嗬的打了個招呼。

彆看原身四處閒逛,但在這院裡邊人緣兒還不錯,主要是自從後來倒賣票據之後有閒錢了,麵對這些鄰居從來都是出手闊綽。

從小就被父親教導,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

“明帆,哎呦你怎麼回來了?”眼神中的警惕並沒有消散,因為被判了20多年怎麼這麼快就回來。

吳明帆馬上解釋道:“姆媽,我的事情是冤枉的,所以查清楚就無罪釋放了,這是我的文件!”

聽到這話,再看見文件上的文字,大姨整個人瞬間發出爽朗的笑聲。

“好好好,回來就好,一會來家裡吃飯!”

“不了,吃過了想回家歇歇!”吳明帆笑著婉拒。

畢竟現在誰家都不富裕,劉大叔和劉大媽倆人上班,養活著全家九口人。

路過一樓的南麵比較大,有二十多平米。剛剛碰見的劉大媽家就住在這兒,他們家也是整個院兒裡人口最多的。

“儂是誰呀?”

“嬢嬢,我是吳明帆~”

“不上船,我是…算了,您慢點!”吳明帆也懶得解釋,這個嬢嬢年紀大了耳朵不好。

未完待續……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