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八零年代(45) 是啊,就是這樣沒錯……(2 / 2)

快穿之回收站 林躍然 8613 字 8個月前

這明顯就不是聯歡晚會的開場,也不是電影和電視劇的開場啊!

好多人都不由自主地嗨了一聲,表示著自己的失望。

“在三個多月前,在考古界有了一個重大的發現,那就是鳳凰骨和龍蟲的出土,由此引發了我國數十家科研單位的聯合科考……這些專家到了山河省沁城雲河縣以後啊,通過辛苦努力和緊張工作,終於取得了一係列的優秀成果……”

“咦?”

原本都有點鬆懈的村民們,這會兒一下子就激靈起來。

“是咱沁城的新聞啊?”

“呀,這可真不錯,咱沁城都上電視了!”

雖說沒有電視電影和聯歡會吧,但沁城能上電視,大江村村民們也是臉上有光。

大夥看得更專注了。

“然而呢,就在半個月前,考察組專家們又有了意義更為重大的發現!”

“那就是,在山河縣紅掌山附近,又發現了一處距今六千多年的城市遺跡!”

“在這個城市遺跡裡,出土了人類的遺骨、骨器、陶器、玉石器、絲織品、甚至還有記載曆史的絲織物!”

“經過專家們仔細的鑒定和比對,已經可以確認,這個古代城市就是磐朝的第一座都城!”

“不太熟悉曆史的觀眾們可能對這個大發現,還沒有什麼概念,那在對沁城雲河縣考察的專家們采訪之前,我先來簡單地科普一下……”

看到這兒,村裡的老人們都互相看看。

“磐朝是什麼朝?”

“這個古代城市裡是挖出了寶嗎?”

“六千年前!”

不能怪他們不知道磐朝,建國三十年,他們這些五六十歲的老人都是在建國前生的。

那會兒國家貧弱,又是各種戰亂,能活下來就不容易了,哪還有機會讀書寫字啊!

就他們現在認的這百十來個字,還是建國後掃盲班裡學會的呢!

字都不大會認,就更不用說辰國的曆史了。

倒是有幾個年輕人還能說上兩句。

“磐朝是咱辰國的第一個朝代,是六千年前建的,比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早!”

“而且咱們辰國這六千年以來,文明就沒斷過,不像其它的,早就沒了後人了。”

電視機裡的女記者也在侃侃而談。

“建國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的曆史學者認為,磐朝和岷朝這兩個朝代,都隻是辰國的曆史書上記載的,而且這個記載的神話色彩很濃厚。”

“我國又沒有發掘出磐朝和岷朝的文物來證明這兩個朝代的存在,所以他們更傾向於認為,咱們辰國也就隻有四千年的曆史而已。”

“磐朝都城的發現,有力地證明了我國曆史記載的正確,也間接證明了岷朝的存在。咱們的六千年曆史,並不是自己編織出來的,而是真真正正地發生過的。”

有幾個老人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哦,是這樣啊!”

“這麼說,要論資排輩,還是咱們國家全球資格最老?”

旁邊的年輕人笑著應和,“是啊,就是這樣沒錯。”

倒是有個中年人在旁邊嗨了一聲。

“嗨,爭這個有啥用?”

“祖上厲害又不表示現在厲害?”

旁邊就有人反駁他,“咱們辰國還不厲害?自從建國,一打七,打了那麼多年,就沒輸過!”

“看現在還有哪個國家敢來撩撥我們麼?”

“打仗厲害有什麼用?也不當吃不當喝啊!還有這個曆史,我就沒琢磨出它有個啥用!”

“咱們曆史最悠久能咋樣?老百姓過的日子有人家驍國芙國那些發達國家好嗎?”

他這話一出,立馬就引來了一堆訓斥。

“陸老六,你這是掙了兩錢就不知道自己姓啥叫啥了?連國家的曆史都要嘰歪兩句了!”

“你那麼能氣,怎麼不見你買台電視放這兒給大家看哩?”

“要比能耐,你有江易能?人家江易還去山河縣給專家開車呢!也沒耽誤人家掙錢,掙了錢還想著村裡人呢!”

“少來這兒說些陰陽怪氣的話!上回咱沁城有個大發現,咱們沁城人去到外地,一說起來,大夥都知道沁城,咱的腰杆也能挺得硬些!怎麼就不管用了?”

“就是,祖上厲害,說明咱根上就厲害,以後還能再厲害!”

“總比那些不著四六的強,那些祖上就沒乾過啥好事,一時半會兒的叫他猴子稱了大王,早晚有一天也得跌到泥地裡!”

陸老六一時犯了眾怒,嘴裡嘟囔了幾個字,也聽不清說的啥。

他倒是有心想賭氣不看這破節目了,然而他看看他的位置,正是前五排,好不容易占來的,實在是舍不得走,就閉了嘴,一聲不吭了。

而女記者也解釋完了磐朝都城發現的偉大意義。

鏡頭一轉,就出來個白發眼鏡老頭。

這人可不正是白教授?

“這一處紅掌山都城遺跡,實在是研究我國曆史的國之重寶,不光是填補了磐朝文物和曆史的空白,還發現了許多六千年前的古生物和製品……”

“六千年前辰國祖先的生活,實在是超乎了我們現代人的想像……”

“這是出土的上百枚骨笛,跟據帛畫和文字記載,磐朝先民就是用這種骨笛的聲音來指揮馴養的鳳凰的……”

“還有這種帛畫,它的纖維不是植物的,但也不是咱們知道的蠶絲,而是一種蜘蛛吐的絲!”

“這種絲織物要比蠶絲還要結實幾十倍,而且防水防氧化的性能很好,經曆了六千年,仍然沒有腐化……”

“這是白教授畫的磐朝先民圖,我們可以看到啊,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動物和植物,這些生物在漫長的歲月裡已經滅絕了,如今隻能通過帛畫和遺骨來還原它們……”

“其實這次科考,一開始並沒有紅掌山的發掘計劃,是一位熱愛考古的年輕人,給了很重要的線索……”

“這位年輕人,就是沁城本地的,本來我想讓他也一起接受采訪,但這位年輕人來了這邊一趟,又幫了不少忙,聽說有記者來,他就趕著回去了……”

雖然白教授沒說這人的名字,但在看電視的村民們,不約而同地都看向了江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