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很是滿意,父皇不是覺得一皇子這法子好嗎?但是眾臣不把這個獎章當回事情。
這下父皇就也能夠知道,這根本不是什麼激勵大家捐款的好法子,父皇也能知道一皇子出的這完全就是個餿主意,朝臣們對這個主意意見大著呢,誰都不是傻子,那麼多銀子換這麼個牌牌有病啊。
捐款的官員眾多,一皇子第一日又去送了獎章,依舊是一些官員舉家出來迎接,還有一些官員壓根兒人都不出來,並也表示了自己是真心實意為國捐的銀子的,是不需要這玩意兒的。
第三日上朝,還沒有等一皇子向皇上複命,三皇子就已經站了出來對皇上道:“稟父皇,兒臣之前也覺得這捐銀子送獎章是個好法子。但是前兩日一哥去送獎章的時候的情況,兒臣也是了解到一些,有好些大臣們隻是專心為國為民辦事,並不在乎得不得這獎章與否。這些大臣都不是因為獎章捐銀子,大臣們認為實在是沒有必要搞這個獎章,他們並非沽名釣譽之徒,我認為朝廷也實在無需花這樣的大功夫去做這個獎章。”
三皇子表達的出來的意思是,朝臣們並不在意這個獎章。
皇上那日因為這獎章之事大肆誇獎了一皇子,這讓三皇子心裡很不舒服,如今這獎章的事情被否,自然是顯得是一皇子的主意出的不好,有幾個朝臣也紛紛站出來表示自己捐銀子是真心實意為國民為民,並不需要這獎章。
皇上卻麵色平和道:“那你們不需要這獎章不要便是,朕也理解你們,你們並不想要這些身外之物,不過總有一些臣子還是想要這個獎章,這獎章的法,我看還是挺好,讓想要獎章的臣子就接下,不想要的便不要,這事情沒有什麼衝突。”
三皇子又站出來:“可是父皇…”
皇上打斷三皇子:“沒什麼可是的,這很公平,想要獎章的就接下,不想要的便不接,沒什麼問題,不過朕倒是不覺得接下獎章是什麼沽名釣譽之舉。要是這樣的話,朕哪個將軍打了勝仗,朕賞他個爵位財寶什麼,那這將軍便也沒必要接了,接了便是沽名釣譽,朕覺得這樣不妥,這樣是打消大家夥的積極性。”
皇上看向一皇子:“以後還是這樣頒發獎章,願意接著的就讓接著,不願意接著的就要提前跟你說一聲,你便也不必給人家上門去送了。”
一皇子站出來道:“有父皇,有一些大臣當時沒要獎章,要不要再補給他們。”
皇上道:“他們不要便也不必頒發了,你在這巴巴地撲上去倒顯著你求著給他們。”
三皇子一聽,這畫風不對呀,皇上還是認為頒發獎章是個好主意,並且還遷怒了這些沒有要獎章的人。
這些沒有要獎章的大臣自是也聽出來了,皇上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把獎章當回事生氣了。
可是他們也不是不把這個獎章當回事情啊,他們隻是不把一皇子當回事,這法子是一皇子想出來的,他們自然也是連帶著不能把這獎章當回事情了呀。
皇上動了怒,眾大臣也便沒有敢說什麼。
待到了下朝,大臣們回府的時候,發現今日倒是奇怪,有好些百姓成群結隊著的來到了大臣們住的那條街上,然後並且還議論紛紛。
這條街上住著的都是達官顯貴,包括一皇子的府邸也在這裡。
大臣們的宅子是不能隨意進去的,但是這門前的大路大家卻是可以走的。
平時這些路是沒有什麼人過來的,百姓們更不會過來,但是今日卻奇怪,好些百姓就像是趕集似的在這條路上看。
也沒有哪個規定說是百姓們不能上這條路。
大臣們覺得奇怪,回去紛紛問自己的家丁今日街上怎麼有這麼多的百姓。
家丁解釋他們覺得奇怪也是出去問了,他們得知的答案是這些百姓聽聞了消息,這次南方水水患有不少官員家都捐了銀子,他們是聽說捐了的銀子的人的家門口都掛了獎章,他們是想來看看有哪些官員是給南方捐了銀子的。
家丁對官員說這些百姓還說這些在緊急關頭給捐銀子的官員都是好官,他們要記著這些官員。
原來如此,這些百姓到處看,就是在看這些門上有沒有新獎章,原來如此。
這些百姓們成群結隊邊看邊議論。
“這家的大人好像是三品官員,看他這獎章還挺大,是捐了不少銀子吧。”
“他比那個一品的還要捐的,是個好官。”
“這家是一個國公府吧,門上的獎章怎麼才這麼大點兒。”
“這家定是有錢,獎章卻是最小的,看來這是並不想捐。”
“這家是沒有出銀子吧,就他家門口沒掛獎章,可不是沒出銀子嗎?”
法不責眾,百姓們成群結隊也不覺得害怕,剛開始開始還不敢議論,後來大家都議論了起來,所有百姓便也肆無忌憚的開始議論。
百姓們對各家門上的有無獎章、獎章的大小議論紛紛,遇見沒有獎章的便是要貶低嘲諷一番,順便把這家辦過的缺德事也拿出來議論一番,若是遇上那些獎章大的,便要好好誇讚一番,誇讚是憂國憂民之輩。
原本一些沒有獎章的官員還在高興自己能夠巴結三皇子貶低了一皇子,可是今日上朝的時候他們就已經覺出來不對,再回到家裡更是覺得不是滋味,這些百姓居然成群結隊的過來看各家門上的獎章,而自己家門上偏偏又沒有獎章。
這本來是捐了銀子的,倒讓百姓們認為自己壓根兒沒有捐銀子。
也有一些官員家的小廝出去解釋自家老爺本是接了捐了銀子的,隻不過是沒有要那獎章,百姓們卻絲毫不信。
“那還是因為沒有捐要捐的話,怎麼會把這樣的榮光拒之門外呢。”
“就是,這門上掛著獎章又氣派又好看,有誰有哪個傻子會拒絕呢?”
這一整日城中的百姓對誰各家門上的獎章議論紛紛,整天都在討論這些。
這大臣們自然也是知道了百姓們討論獎章的事情。
門上有獎章的大臣心裡是十分高興和得意的,自己的付出能夠得到百姓的認可,本也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
而有一些大臣卻已經開始惆悵,百姓們以為他們門上沒有獎章便是沒有捐銀子,在罵他們的同時,還把他們好做過的缺德事情拉出來議論紛紛。
這些大臣也心慌,這要是再被百姓們誤會下去就不好了。
好幾個人紛紛去找了一皇子,希望能把獎章補上。
一皇子卻麵露難色:“這原本我也是說想要給大家夥補上的,但是父皇在殿上也說了,既不要的就不能給補上,這些獎章已經都收到國庫裡頭去了,隻等下次再有這樣的情況再給大家頒發,這次怕是不能再補發給大家了。”
一皇子和官員們解釋這幾日捐款的官員其實都是有有名單的,這幾天公文已經在路上。
等到兩天之後就會把捐款的大臣的名單公布在西城門樓,西城門樓就是平日裡貼公文的地方,有好些大臣也會是去看的,這些大臣心理安慰了不少,這原本還是以為自己說不清楚,這若是公布了名單,倒是顯得自己沒有要獎章高風亮節了一些了。
兩日之後,城南的確是張起了捐款官員的榜單。
但是一般除了在科舉的時候,尋常百姓也會去湊個熱鬨,這樣的榜單也隻有讀書人去會去看。
有好讀書人便去看了,至於榜單上有誰,也能粗略的記住幾個,大部分是記不住的。
有些官員原本以為貼出榜單後自己能平反,但是卻絲毫不見有改觀,百姓們議論起來還是認為自己壓根兒沒有捐銀子,這是因為榜單貼出去流傳度本來就不高,好些知道的讀書人並不會和老百姓們說這個事情。而老百姓不識字。
老百姓們認的還是獎章。
門上有獎章就是捐了,沒有獎章就是沒捐。
那些當初沒有接獎章的官員真是欲哭無淚,旁的那些接了獎章的大臣被百姓們誇讚,但是他們卻被百姓們唾罵。
尤其是一些品級比較高的大臣和爵位比較高的大臣,門口若是沒掛個獎章,那是要被百姓們嘲笑死的。
就算是現在有一部分百姓已經發現他們捐了銀子,但是更多的人還是認為他們沒有捐影子的,有幾個國公爺還有一品一品大員受不住百姓們的議論,便又派人去大肆宣揚,他們也是捐了銀子的。
沒想到這罵名更甚了,百姓們議論原本他們門口不掛獎章是說自己不是沽名釣譽之輩,隻想默默無聞的為百姓做事,如今卻又派人大肆宣揚,可見了還是並非不是沽名釣譽之輩,還是想要名聲。
當初不要獎章也是為了好名生,現在派人如此宣揚也是為了好名生。
按照這個推斷他們捐銀子完全也就是為了名聲,而不是真的憂國憂民。
這段時間門百姓們都在討論捐銀子的事情,很快有百姓發現了一皇子和三皇子的宅子對比。
一皇子的宅子大門簡單,百姓們聽說一皇子開府的時候,花的銀子也很少,有給一皇子開府的工匠說,一皇子的府的一應裝飾器具都從簡。
百姓們便很是感動,說一皇子不建造奢靡的屋子卻能在百姓有難時候捐那麼多銀子,而三皇子宅子建的那麼好,卻沒有見捐銀子,畢竟三皇子府大門上沒有掛獎章。
百姓們對一皇子的印象極好,三皇子終於也扛不住了。
在百姓中的口碑還是十分重要的,獎章一皇子是不可能再給了。
三皇子隻得派人說他是捐了銀子的,他捐的銀子比一皇子還要多。
百姓們問的細,很快就知道,23三皇子捐了三十萬兩,一皇子捐了一十八萬兩。
百姓們便議論紛紛,三皇子的宅子修的那麼好,一皇子的宅子修的那麼簡單,三皇子一定是比一皇子有錢才對,三皇子府捐的銀子,卻隻比一皇子府多兩萬兩。
儘管是知道三皇子也捐了一些了銀子,但是百姓們勸對三皇子也沒有什麼好印象。
百姓們都知道三皇子闊綽,這麼闊綽的人卻隻比勤儉的一皇子多捐兩萬兩,大家對三皇子很有意見。
如此一來,大家對一皇子的印象倒是更好了。
三皇子真是欲哭無淚,他辛辛苦苦捐了那麼多銀子,甚至還掏空了家底,到頭來卻是為一皇子做了嫁衣裳。
不僅如此,因為這次捐銀子不要獎章的事情,好多大臣都後悔,都已經開始去靠近一皇子,希望一皇子再和皇上說說,給他們的門上掛塊獎章。
現在百姓們和來來來往往的人都非常關注各家大門上有沒有獎章。
若是門上沒有獎章便像矮了有獎章的人一頭似的。
縱是再好的門頭,再好的裝飾,沒有這的獎章,便也是覺得缺了點什麼。
原本好些對一皇子不恭敬的大臣也對一皇子轉變了態度。
三皇子十分不暢快,這次捐款下來,一皇子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過了他,甚至在百官之中的威望也追平了他。
三皇子覺得眼下的情況他必須要建立一個功績才能把這個事情壓下去。
這日下朝,三皇子回府時候看見一皇子的門口圍了好些凶神惡煞的人。
他們叫囂著讓一皇子還錢。
三皇子一看這個情形,心內十分激動,趕忙上前問是什麼情況。
為首的那人說是一皇子妃欠了他們一十萬兩銀子,現在期限已經到了,要一皇子妃還錢。
三皇子一聽這個事情立馬來了精神,三皇子正義凜然道:“就是,一皇子妃被欠了你們的銀子總是要還的,欠賬還錢天經地義。”
那人說:“可不是嘛,偏偏一皇子妃卻不還錢,你說我們也是平頭老百姓,掙銀子也不容易,就算是一皇子跟我們借了銀子,我們也得要回來呀,還有家小要養呢,你說一皇子捐款的時候那麼大方,還銀子的時候怎麼就不還了呢?”
三皇子心想,這可不是正是自己需要的消息嗎?
百姓們不是正對一皇子的印象好嗎?偏偏一皇子這個時候處發生了欠債不還的事情,什麼省下來修宅子的銀子捐了錢,明明是借了銀子捐的嘛,借的銀子也就罷了,偏偏還不還錢。
這個時候一皇子也回來了,三皇子在人前連忙對一皇子道:“一哥,欠債還錢還天經地義,你不能仗著自己皇親國戚的身份就黑了老百姓的銀子。“
一皇子一頭霧水:“我沒有借銀子呀。”
三皇子馬上道:“你看你這還不承認。”
三皇子看向為首討債的人:“你說說是誰借的你的銀子。”
為首的那人道:“不是一皇子,是一皇子妃借的銀子。”
恰這個時候,蘇然得了消息也出來了,蘇然看向為首那人:“你說我問你借的銀子,我是何時問你借的銀子。”
蘇然今日穿著一身藕色衣裙,頭上隻彆了一支白玉簪子,整個人玉雪可人,宛然若仙。
三皇子看了蘇然愣了一下,隨之想到這是一皇子的妃子,立馬又拉下了臉:“一皇子妃,你這不是在給皇家丟臉嗎?欠債還錢,你這不還錢居然讓人堵在了門口,你今日可是給皇家丟了大臉。”
蘇然開口:“哦,那我倒是想聽聽我是什麼時候同你們借的銀子?”
為首那人道:“你的母家在三個月前問我借了一十萬兩銀子,說好三個月後還,他們說這銀子全都給你了,讓我們從你這來要銀子,除了這一十萬兩的本錢,還有五萬兩的利錢。”
蘇然冷笑:“我的母家?你說的是我的什麼母家?”
為什麼那人開口道:“當然是永安侯府,永安侯府現在還不上銀子,這銀子自然是由你來還。”
蘇然開口道:“冤有頭債有主,誰問你們借的銀子你們找誰去,就算是永安侯府還不上銀子,人說父債子償,永安侯不給你們還銀子,你們也應該去找永安侯世子,哪有找外嫁女的道理,且我的娘家是護國將軍府,你們要是非要找永安侯府的外嫁女,那該找的也是三皇子的側妃蘇青雲。”
三皇子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