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四十八貫 旅院(1 / 2)

從深秋到初冬, 藕河鎮在日複一日的修繕下,逐漸恢複了往日的繁華景象。

謝靈在真正的寒冬時節到來之際,結束了在食棚做雜役的活計,也順利攢足了一筆傍身錢。

藕河鎮府所付的雜役工錢, 是按照藕河鎮上的雜役月均工錢來的, 這一點謝靈也是這段時間才了解清楚——

像她這樣最底層的各類雜役, 每月所得的工錢大概在三貫到三貫半錢這個範圍, 而在蓬籽窩賣吃食、雜貨、以及各種手工藝品等為生的商販們, 每月所得則要多一些, 最低也是三貫半錢以上,往高了就說不準了。

謝靈在食棚打雜了夏三月, 秋三月, 加起來一共六個月, 每月所得工錢是三貫錢,後又得了一筆不菲的賑災安置費,三十貫, 這樣加起來就有四十八貫錢。

這四十八貫錢, 因著她所住茅棚是鎮府搭建, 禦寒衣服與一些日用雜物也是鎮府發放的賑災物資,加上一日三餐可在食棚解決,便實打實地存了下來。

但要想憑著這筆錢在藕河鎮租賃房屋, 尤其是謝靈心目中那種寬敞、亮堂, 臨河而居, 帶圍院的二層小樓, 還是相當困難的。

因為租賃這種二層小樓,既有圍院又臨河而居,在毗鄰京都, 地理位置極其優越的藕河鎮,每月最低的租金也要付到三貫以上,若是地段好一些,多加一層樓或有多幾個房間門,一月七八貫照樣供不應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