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最重要的東西(2 / 2)

就在談判雙方即將簽訂停戰協定,但南棒竟以“就地釋放”為名,強行扣留北棒人民軍被俘人員兩萬多人,並且宣稱南棒準備單方麵繼續打下去,企圖破壞停戰的實現。

為實現穩定可靠的停戰,誌遠軍推遲停戰協定簽字時間,有必要再給南棒以重大打擊,讓他們認清現實。

於是誌遠軍以金城以南地區的南棒部隊為主要攻擊目標,發起金城戰役,狠狠打擊南棒軍,確保停戰的順利實施和停戰協定的落實。

此役,誌遠軍殲敵5.3萬餘人,將南棒4個師打殘,收複陣地160餘平方公裡。

說起來,記憶裡那部《金剛川》也是以金城戰役為背景拍的,不過不是以戰役本身。

那拍的是,誌遠軍戰士要在第一時間趕往金城參加最後一場大型戰役,如果沒能及時趕到,對戰況的影響可想而知。

當時戰士們要通過一條名為金剛川的川流,才能繼續趕往金城,工兵連修建了一條木橋,可供戰士們通過。

但是,米軍也知道隻要阻止誌遠軍通過金剛川,自己就能在金城大戰中有更大的優勢,於是配備著榴彈炮、延時炸彈、燃燒彈以及多發子彈的轟炸機、戰鬥機不斷轟炸木橋與我軍戰士們。

而讓米軍驚訝的是,每次把橋炸爛,我軍戰士們都能在短短幾個小時內重新修複木橋。

圍繞著金剛川,江上的一座木橋展開的激烈爭奪。

米軍轟炸,我軍要過橋,這就是主要的矛盾。

不過那部《金剛川》拍的真不咋地,首先敘事風格就不正常,其次把兩個大國拍成了傻子。

黑了誌遠軍,也黑了米軍。

不管是誌遠軍還是米軍,但凡真是像電影裡拍的那樣,北棒戰役都不用打那麼久。

一座橋,白天修了炸、炸了修,晚上兩步一盞燈繼續修,擺明了告訴敵人,我在修橋,你快點來炸。

米軍知道白天炸了幾次,能不知道晚上是絕佳修橋機會,沒有采取其他方式,隻是派了個酒駕的牛仔過來。

我軍防空炮手暴露了,沒有改變位置,在原地抽煙烤玉米,等敵人來打。

我軍部隊被遠程炮火覆蓋,連長還騎著心愛的大白馬,生怕彈片炸不到。

這導演肯定喜歡吳白鴿,人家白鴿他白馬。

米軍也是笨蛋,一輪齊射之後暴露炮兵陣地位置,就乾等著被我軍喀秋莎給團滅了。

當然,這個李謙不太確定那個年代米軍炮兵的機動能力。

就說那座橋,渡口都暴露了,非得修的橋麵整整齊齊跑過去,赤水河、金沙江白過了。

真實的過金剛川,周邊山頭設置了很多假高炮陣地,在真橋附近設置了假橋,擾亂敵人的視線。

米軍的攻勢也遠不是電影裡那麼簡單,24架轟炸機前前後後兩個小時,七孔橋被炸的剩兩孔。

我軍也是反複與米軍周旋,假陣地、假橋層出不窮。

到了電影裡,這種規模的渡河既沒有偵察兵和先遣隊建立前沿陣地,也沒有對空警戒哨,以至於整個部隊的控製和偵查範圍不超過灘頭百米,每次都是敵軍的飛機飛到頭頂了,大家才亂作一團地原地隱蔽。

即便是葒軍時代也不至於如此,葒軍時代有很多渡江戰役,很多都打的非常漂亮的,比如四渡赤水、強度烏江、大渡河、金沙江、嘉陵江。

數次戰役中葒軍都有先遣部隊向縱深突擊幾裡甚至幾十裡,陳庚大將曾經1天內急行軍240裡渡江後,不顧疲乏,也要向前延申搶占高地,並擊退敵軍反撲。

反而到了誌遠軍,結果隻會原地挨炸,越活越回去了。

沒有假陣地、假橋梁、防空掩體,電影中誌遠軍在河灘上的對空防禦基本是不設防的。

隻要有這些,敵軍炮擊和轟炸造成的損失會大幅降低,準備渡河的步兵也沒有隱藏在反斜麵陣地,反而直接暴露在敵軍軍155榴彈炮的火力之下。

當然,這些東西99%的戰爭片都不會有,也是正常的。

可是掩護師級單位渡河,火力僅僅隻有兩門37毫米高射炮,還隻有幾十發炮彈,導演真是把我軍看成乞丐軍隊了。

那個時候,我軍火力大大加強,而且和米軍的火炮對比是1.7:1,炮兵是占優的。

戰爭後期的金城戰役,我軍的攻堅能力直接打消了米軍的幻想。

導演估計也不了解誌遠軍的實力,人雲亦雲地以為,還是小米加步槍的時代,給兩門高射炮就不錯了,沒讓步槍打飛機。

可是,給了高射炮,好歹彈藥不能少啊。

37毫米高瑟跑,平均900發炮彈才能擊落一架敵機。

兩門炮,給幾十發炮彈,不知道是看不起我軍的後勤,還是高估了我軍炮手的實力。

不過,不了解誌遠軍,不了解抗米援朝戰爭,打心眼裡看不起誌遠軍,那是肯定的。

《金剛川》這部電影,沒有我軍的機智與勇敢,隻是有勇無謀,送死罷了。

可以說,整部電影根本沒有展示誌遠軍的優秀戰鬥素養,這是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革命軍隊,是輕步兵的巔峰。

而電影中卻像是舊軍閥武裝。

導演也不知道是哪個人才,對我軍的理解隻剩下不怕死、不要命了,少數高光時刻也搞得跟米國西部牛仔一樣的個人英雄主義。

如果從敵人的角度看電影,這部電影表現了米軍海軍陸戰隊艦載機駕駛員希爾的個人英雄主義精神,他克服戰友犧牲的傷痛,僅憑一人單機摧毀對手防空陣地2個。

完成任務後他主動強行起飛加班,引導兄弟部隊轟炸機的燃燒彈擊敵於半渡,對金剛川兩岸等待渡河的有生力量造成大量殺傷。

但在掩護轟炸機投彈時被高炮偷襲擊中,最終英勇就義。

多麼可歌可泣啊,完全可以單獨以這個飛行員希爾拍一部電影了,還是主旋律的那種。

文化、精神,對於主旋律電影來說最重要的兩點,也不知道這種片子是怎麼過審的。

不過,這次李謙作為總策劃、總製片人、總導演,雖然不會太過乾涉拍攝,可是肯定不會讓人亂來的。

退一萬步說,他掛著三個“總”的頭銜,也是三部電影名頭最大的人,萬一出點什麼問題,觀眾第一反應就是李謙的問題,這鍋可不能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