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0 章 110(1 / 2)

寒門天驕(科舉) 清涴 17386 字 6個月前

提議將賦稅全部折算銀子交錢之事,是蕭景曜經過深思熟慮後才做出的決定。

閔州情況和其他地方不同。有了福安港口在,各地商賈齊聚閔州,直接將閔州經濟優勢拉出一條向上陡坡的折線。換句話來說,閔州現在商業經濟非常發達。

另外,閔州以山地丘陵地形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說法,耕地不說和魚米之鄉的江南一帶相比,就算和一般的州相比,也算不上多。

這種情況下,閔州百姓的日子過得如何,也就可想而知。

先前不僅少耕地,還得抵抗倭匪,日子更慘。現在好不容易經濟條件好轉了,農戶們解放了一些勞動力,可以再去彆處尋摸些生計。對他們來說,這簡直是夢中才能有的好日子。

不過朝廷的賦稅還是壓在百姓們身上的一座大山。尤其是徭役,蕭景曜建福安港口時那樣的大手筆,是因為蕭景曜空手套白狼,從商賈們那邊套了許多銀子。要是問朝廷要銀子給百姓們發工錢……嗬嗬,看起來最護著蕭景曜的胡閣老都得跳起來噴他一臉唾沫。

這真不是胡閣老他們狠心。而是大齊疆域遼闊,要修的工程多了去了。這裡修修那裡修修,光是撥工程款就足夠讓戶部禿頭了,要是再算上來乾活的民夫們的工錢,還有給他們的吃食,戶部彆說給國庫留點銀子,年年赤字倒欠錢都有可能。

到時候國庫空虛,各地都發不出糧餉,那可是要出大亂子的。

沒有人能承擔起這樣的責任。

也不是誰都有蕭景曜的本事,輕輕鬆鬆就能籌到幾千萬兩白銀,不僅不要戶部撥銀子,還能將一車又一車的銀子往戶部拉。

資本家蕭景曜給了文武百官們一點來自後世資本家的小小震撼。

彆說大齊建國以來沒出現過這種奇觀,在往前翻翻史書,也沒有這樣的記載。真要有,官員們早就學起來了。真正為官一方的,誰不為銀錢發愁?彆看各個官署有朝廷分的公廨田可以做補貼,實則那些收入,對於真正想對百姓們乾點事的官員們來說,還不夠一個零頭的。

一千兩銀子單獨拎出來當然多,但要分到一個縣的百姓頭上,那就微乎其微,還不夠人買個雞蛋的。

有良心的官員知道徭役對百姓們造成了多麼沉重的負擔,甚至年年都會死不少人。但他們想不出破局之法,隻能以朝廷規矩如此,他們也是按規矩行事的理由寬慰自己。

有的從底層爬上來的官員心情更是複雜。既能對百姓們的痛苦感同身受,又十分慶幸自己科舉入仕,成了官老爺,自己一家再也不用承擔這徭役之苦。

尤其是,徭役還是不定期的。有時候正值農忙之際,朝廷的徭役說來就來。被選中去服徭役的百姓們也沒辦法,隻能簡單地收拾一下包袱上路。至於家裡的田地缺了他能不能收好,官府是一概不管的。

現在閔州經濟發達起來,許多鋪麵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招工的機會一大把。但百姓們身上不還擔著徭役嗎?每回輪

到他們,都要抽時間去服徭役,有可能回來後這個差事就沒了,百姓們心裡也有些怨氣。

蕭景曜當然知道糧食的重要性,但他更看到了閔州百姓的困境。

⒂想看清涴寫的《寒門天驕(科舉)》第 110 章 110嗎?請記住.的域名[]⒂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作為閔州總督,蕭景曜肯定是要為閔州百姓們考慮的。這才提議讓閔州百姓將賦稅全部折算成銀子交給朝廷。這樣一來,朝廷和百姓們都省力。畢竟官府收糧也是有損耗的,需要清點的東西可比收銀子多多了。

另外,賦稅也能變通一下。比如徭役,有的徭役安排得著實令人無語,比如去千裡之外的地方服役三天。好家夥,趕路來回一兩個月,到那裡就乾三天活,路上吃住還全都自己出。可太折騰人了,虧本虧到姥姥家。

再碰上這樣的情況,被派去同一個地方的百姓就能自己湊錢請人幫自己服徭役。比如有十個人要去同一個地方服三天徭役,那他們可以一起湊錢請一個人去那個地方服一個月的徭役,來回路費自然也是他們分擔。

這樣,被安排服徭役的百姓解決了一樣難處,拿錢乾活的人也能掙到錢,朝廷安排的活也有人乾。這是三方都能接受的事。

當然,農業社會,蕭景曜自然不會忽視掉田地莊稼產量。這才是大家賴以生存的命根子,沒有糧食,經濟再發達有什麼用?早晚都得餓死。

蕭景曜提出賦稅折算成銀子,前提就是保障農耕,不能有荒廢之農田,對於主動開荒的人家,前十年可以免交田賦。

其實不用蕭景曜說,農戶們也不可能放下地。尤其是太平年歲的百姓,日子過得安安穩穩的,哪能讓田地荒著?那是得遭天打雷劈的。

對於一輩子都和田地綁定的農戶們來說,田地荒了,他們的心也慌了。去鋪子裡乾活固然是好,但那差使可不是綁在你身上的。人年紀大了,經曆的事也多了,即便沒念過書,生活這本書也教會了他們許多東西。那些差使輕省是輕省,但還是不如田地來得安心。誰能忍心讓田地荒著呢?哪怕是進了城,也是要將家裡的田租給旁人好好種的。

這樣心裡才踏實。

再說了,城裡鋪子雖然多,也沒辦法將鄉下的青壯全都收進去。總體來看,能進城裡鋪子乾活的農戶還是少的,加上閔州耕地本來就不多,這樣一勻,鄉下的勞動力也是夠的,不必擔心田地荒了沒人種。

更是因為有人進了城裡的鋪麵乾活,會把家裡的地租給彆人種,反而能讓留在家裡伺候莊稼的農戶們獲得更多的糧食。

至於米價和糧食,蕭景曜肯定會出手把控的。不然的話,碰上災年,商賈們囤貨居奇,官府都得麻爪。到頭來苦的還是老百姓。

蕭景曜是想給百姓們減輕一點負擔的,並不想在他們沉重的肩膀上再壓上一根稻草。

對於蕭景曜這封奏折,朝臣們都麻木了。沒辦法,蕭景曜太能搞事。在京城搞事情,噶了一堆貪官。外放繼續搞事情,噶了一堆地方豪強。要是他什麼時候消停下來了,大家可能還會覺得不習慣。

震驚著震驚著,大家對蕭景曜各種離奇的操作的容忍

度也特彆高。

這位大人太有能耐了,隻要他想乾的事,就沒有乾不成的。這樣的能人,你前腳跳出去反對他,後腳就被他用事實啪啪打臉。

?本作者清涴提醒您最全的《寒門天驕(科舉)》儘在[],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他們好歹也是朝廷命官,不要麵子的嗎?

這一次,就連許季陵都沉默了。

沒辦法,這位就是純粹的文科生,稅法問題,他不懂。

蕭景曜擺事實講道理列的那一堆圖表數據,文科生們光是看一眼都覺得暈得慌,而後又慶幸還好自己考科舉考得早。現在新學也納入了科舉考試範疇,想想都同情現在的讀書人。

遭老罪了!

永嘉帝本來都做好準備要和朝臣們來上一場激烈的爭辯的。反正他覺得小夥伴非常靠譜,這事兒十分可行。早就打定主意,哪怕朝臣們反對得再激烈,他都要力挺蕭景曜。就算改稅法失敗了,那也隻是閔州一個州而已,朝廷兜得住,日後再改回來便是。更何況,永嘉帝直覺這法子可行。彆以為他不知道,收稅是官吏們最容易動手腳的地方,這幫人巧立名目收的東西多了去了,有貪心的,甚至在百姓們身上收了兩倍的賦稅。一份歸朝廷,一份歸他們自己。

不就是仗著百姓們不懂朝政,也不懂稅法,這才折騰出各種名目讓百姓們多交稅嗎?

統一折算成銀子,百姓們的賦稅都是能算得出來的,到時候再往《大齊日報》上一登,各種賦稅怎麼折算,簡單的加減法,百姓們自己總會算,不至於不知道自己被官吏給盤剝了。

到時候,永嘉帝就可以名正言順收拾這一波膽敢冒頭的貪官汙吏。

永嘉帝磨刀霍霍,想到貪官汙吏就覺得自己的大刀已經要收不住了。再看蕭景曜提議的改賦稅製度,更是覺得果然還是小夥伴貼心,知道各地的貪官汙吏又冒頭了,又想了個好辦法。

這些國之蠹蟲,怎麼就殺不乾淨?殺完一茬還有一茬,簡直就是要錢不要命!

永嘉帝氣鼓鼓。

不過永嘉帝也知道改一樣東西,定然會受到不小的阻力。畢竟這是祖宗留下的規矩,用的好好的,還用了那麼久,已經證實這個法子是可靠的。要是貿然改了,出問題怎麼辦?永嘉帝決定站在蕭景曜這邊後,就已經做好了麵對疾風的準備。但現在,永嘉帝看著陷入沉默的朝臣們,自己也沉默了。自己都準備舌戰群臣了,結果就這?

虧自己還準備了好幾輪腹稿,真是準備了個寂寞。

永嘉帝飛快地彎了彎嘴角,迅速拍板,“那這事兒就這麼定了!”

朝臣們唯有苦笑,這就是他們不想當出頭鳥做壞人的另一個原因啊。天殺的蕭景曜,早就將陛下籠絡過去了,人家可是少年時期的交情,多次監國培養出來的默契,和蕭景曜比起來,他們算什麼小蝦米?

永嘉帝還是福王時,是什麼性子,老臣們一清二楚。他想護著蕭景曜,真犯起混來,誰扛得住?已經躺進皇陵的先皇都扛不住。因為先皇會和永嘉帝站在統一戰線,一起支持蕭景曜!

天殺的蕭景曜,還好你是個能臣啊

朝臣們都不敢想,萬一蕭景曜是個奸佞小人,現在的大齊會是什麼慘淡的模樣。

憑永嘉帝對蕭景曜的信任,蕭景曜豈不是一忽悠一個準?

蕭景曜要是能知道官員們這些奇奇怪怪的擔心,估計都要搖頭歎氣,然後對著永嘉帝指指點點。這皇帝當的,還沒有消除當年給大家留下的不靠譜的印象啊。朝臣們還真將永嘉帝當成當年那個不靠譜的福王呢,哪怕永嘉帝先前當太子時多次監國,也沒能將先前那個不靠譜的印象徹底從朝臣們心裡抹去。

誰讓當時正寧帝還在呢?有爹護著的孩子,就是格外有底氣,也會是旁人眼中還沒長大的孩子。

尤其是皇家。

當初正寧帝哪怕身體不好徹底放權給還是太子的永嘉帝,在朝臣們心裡,敬畏的還是正寧帝。

那是正寧帝為帝二十多年的睿智和寬仁贏得的朝臣們的真心愛戴。

剛剛登基的永嘉帝,顯然還差得遠。

永嘉帝也不灰心,他並不覺得他會做不好這個皇帝。或者說,正寧帝給足了他安全感,在他監國的時候,正寧帝對他也多有誇讚,手把手地教他怎麼處理朝政,隻要他有些微的進步,正寧帝都會向他投來欣慰的目光,順便誇誇誇。

現在永嘉帝自信得很,你們還在懷疑朕,朕對自己可有信心了!父皇都說朕一定會成為一個好皇帝,你們的懷疑對朕而言根本沒用!

自信心爆棚的家夥,就是這麼耿直。

蕭景曜不知道朝堂上還有這麼一出,永嘉帝對他的信任更是讓百官們酸氣衝天。哪怕蕭景曜知道,心情也不會有任何波動。還有心情計較這些事情,肯定是手裡的活還不夠多,必須讓他們乾更多的活,還不多給俸祿!

朝廷的回複來得很快,蕭景曜也不意外自己的提議會通過。說穿了隻是拿閔州試點而已,既然朝廷開了海禁,臨海的地方又不止閔州,其他州也有臨海的,為什麼不能也跟著建港口?

福安港口那一波操作,大臣們都從蕭景曜這裡學了一手。現成的空手套白狼的經驗就在那裡,誰不用誰傻。相應的,蕭景曜還想繼續改一點點賦稅製度,大家也會默認讓他先走這一步。

指不定他們跟著建完港口後,也會碰上類似的情況呢?不就又能抄作業了?

抄大佬的作業,快樂!

已經開始選港口位置的總督們笑得見牙不見眼,踩著前人的經驗行走真是太爽了,這都是實打實的政績啊!

福安港口的商稅,有心人略微一算就知道這是一筆多麼豐厚的進賬。閔州百姓的變化,官員們也是看在眼裡的。說到底占了最大好處的還是福安縣。也正是因為如此,有意建港口的州,為了港口的位置,轄內的縣都快打起來了。

看看福安縣百姓現在過得是什麼神仙日子,這一步可是關係到大家以及子孫後代們的生活水平,堅決不能讓!

各地總督都沒想到,他們摩拳擦掌準備抄蕭景曜的作業大乾一場,還沒開始就先在港口的選址被煩

得滿頭包。

這一次還不止官員們出麵了,有條件建港口的縣,縣內百姓全都出動,紛紛為自己縣爭取,說什麼都要把港口建到自己縣裡來。群情激奮之下,險些發生兩縣百姓大規模打架鬥毆事件。

總督們臉都綠了,一幫刁民!真是反了天了,簡直豈有此理!

蕭景曜百忙之中也聽了一耳朵這些事,對其他總督想要照抄自己作業的行為一點意見都沒有。後世搞扶貧還會號召各地學習人家成功的扶貧經驗呢。隻要能造福百姓,抄自己的作業就抄唄,蕭景曜甚至還擔心他們抄劈叉了,特地整理了一番自己的經驗,讓人給這幾位同僚送過去。

接到蕭景曜經驗冊的同僚們:“……”

這位大齊最年輕的總督大人,脾氣還怪好的嘞。

雖然這個評價放在有著抄家總督名頭的蕭景曜身上有些怪怪的,但大家也都承了蕭景曜這份人情。將心比心,若是換做他們,必然不會有這麼大度。蕭景曜在信中也說得十分清楚,這都是造福百姓的好事,他歡迎大家學習閔州經驗,從而惠及天下百姓。

心懷萬民的人,總是令人敬佩的。

不然蕭景曜怎麼能讓這麼多官員們心服口服?

蕭景曜對此表示無所謂,這幾人記他一份好更好,不記他的好也沒關係。到了蕭景曜現在的地位,彆人記不記他的好已經無所謂了。反正蕭景曜的初心又不是拉攏人。

接到朝廷的回函後,蕭景曜便著手讓人給百姓們宣讀講解新的收稅方式。

事關交稅,再憊懶的人都豎起耳朵聽得仔仔細細,生怕漏掉一個要緊的字。然後他們就聽明白了,以後不交具體的東西,就交銀子就行!

好事啊!

交稅的百姓,尤其是農戶,誰還沒有天還沒亮就挑著擔子走上幾十裡山路進縣城,到縣衙門口排隊看衙役臉色,還要被衙役多收糧食的經曆呢?現在換成銀子,不說彆的,體力活都少了一點,賬目也明明白白,多清楚!

正苦於因徭役而耽誤賺工錢的百姓們臉上也有了笑容,紛紛點頭,“這個好,以後我們就出點銀錢,湊一湊,請人替我們去服役。”

掰著手指來回算一算,他們不僅不用受累,還能多掙錢呢。

總督大人果然是天上的文曲星君下凡,就是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

閔州再次掀起了一波給蕭景曜立長生牌位的熱潮。

得知這事兒的蕭景曜:“……”

雖然知道大家這是好意,但是自己還活著,他們就給自己立個牌位再每天三炷香,真的怎麼看都覺得怪怪的。

偏生顧希夷還打趣他,“夫君可知,你現在在閔州百姓心裡的地位,都快趕上媽祖娘娘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