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一切都很好(1 / 2)

唐人的餐桌 孑與2 5548 字 1個月前

武承嗣變聰明了。

這種聰明並不是本質變聰明了,而是認知被改變了。

一個大抵一輩子都活在一個自己能認知的小圈子裡很難出來,武承嗣也是一樣,自從被雲初刻骨銘心的毆打過幾次之後,他的視野突破了自己的原來的認知圈子。

不這樣做不成。

因為雲初每一次毆打他們兄弟都把他們往死裡打,為了不挨打,或者少挨打,他們兄弟的思維就凶猛的向雲初的思維靠攏,然後,他們兄弟就驚詫的發現,自己不挨打了不說,還有好處,於是呢,雲初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就成了他們兄弟日夜鑽研的對象。

長此以往下來,就變成了現在的武氏兄弟。

當一個人的生命安全時刻都有危險的時候,大腦就會急速地運轉,會調動身體的所有機能隻是為了抵抗這種危險,進步的速度絕對是驚人的。

所以說,中國足球隊員應該從年輕強壯的死刑犯裡挑選,踢不好就槍斃的那種,而不是從吃海參的少爺中間挑選,終究是錯付了。

武承嗣從昭陽宮出來的時候,陽光落在他的胖臉上,泛起一層油光,緋紅色的官袍讓他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紅人,被陽光一照,似乎要著火一般。

弘文館直學士劉禕之、著作郎元萬頃這些從北門進來的北門學士們見到武承嗣紛紛彎腰,口稱侯爺恭敬至極。

武承嗣臉上的據傲之色從見到人的那一刻,就迅速消失,從弘文館直學士劉禕之手上取過剛剛編纂完畢的《列女傳》翻了幾頁,然後就對劉禕之道:"先生大才,內容上武承嗣不敢置喙,隻是在這本書的排版,印刷,以及裝幀上有一點建議,不知當講不當講。"

劉禕之笑道:"侯爺說笑了,但有所察,賜教便是。"

武承嗣將書本卷起來握在手中道:"皇後新書,常讀常新,手不釋卷為要,然,劉公編篡的這本《烈女傳》過厚,握在手中不方便,再者,這本書乃是女子讀物,女子中能讀書識字者不多,當以簡要便於誦讀為要。

再者,女子之書當以陰刻為主,萬萬不可為了強求字跡清晰就用了陽刻,如此一來,字跡倒是清楚了,卻會引來那些冬烘先生的指責,一旦冬烘先生們開始指責了,就不許家中女眷誦讀此書,得不償失之至。

還有,這本書不可與普通書本大小一致,應當將女子謙遜,溫婉的一麵表現出來,可以在印製的時候印的小一些。但是呢,裝幀一定要精美,某以為以刺繡封麵為嘉,如此,這本書就能以嫁妝的身份放入十裡紅妝之中,彰顯女子立身清白,知書達理的一麵。

最後,某以為劉公先不忙著將這本書敬獻給皇後,而是應該帶著這本書去井台邊,講與井台上浣衣的老嫗婦人聽,她們能聽懂的書,才是真正的好書,才好刊行天下。

著作郎元萬頃皺眉道:"井台上的老嫗,婦人知曉什麼,好壞豈能由他們決定。"

武承嗣見劉禕之也是一臉的不虞之色,就哈哈一笑,把書本裝進袖子裡,就揚長而去,至於劉禕之,元萬頃還有沒有書敬獻給皇後這件事,他是不管的,頗有一些雲初不講理的風範。

「不為人子!"元萬頃咬牙切齒的道。

劉禕之歎息一聲道:"打道回府吧,改日再取書敬獻皇後便是,今日著實晦氣。"元萬頃怒道:"如非皇後侄兒,某家定不與他乾休。"

武承嗣自然不會在乎彆人在他背後說啥,隻要不當麵給交惡,他就當不存在,在他看來劉禕之,元萬頃之流就是兩個讀書讀成了傻子一般的人。

給百姓看的書,自然是以方便流傳為

萬年縣的告示牌子上全部都是稍微識幾個字就能讀懂能理解的大白話,以前他們兄弟出入萬年縣衙門的

時候還笑話過,後來弄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之後,就覺得自己才是傻瓜。

今天,劉禕之,元萬頃就是兩個不通實務的大傻瓜。

武承嗣清楚的知道他們兄弟兩個之所以能過上好日子的根腳在哪裡,皇後要是不好,或倒黴了,他們兩兄弟死的一定比豬慘。

所以啊,隻要是能幫到皇後的,武承嗣認為自己兄弟兩個就該全力以赴,彆人幫助皇後可能是為了飛黃騰達,他們兄弟兩個幫助皇後,純粹是為了保住性命。

出發點不同,用的力氣自然也不儘相同。

皮邏閣的病總是不好,走起路來依舊走不了一個直線,雲初決定出手幫他醫治一下,如果醫治沒什麼效果的話,就把這個家夥砍頭,一個連直線都走不直的人,在西南就是一個廢物,在盛邏皮的眼中也毫無價值。

腦子上的病雲初也不會治療啊。

於是,隻好采取最直接的放血療法,如果放掉這個家夥三分之一的血讓他腦部缺氧,說不定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