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初以前一直認為西南這邊盛傳的“蠱”應該與細菌有關。
因為,進入西南之後,雲初了解到,西南蠻人將一些較難治的長期咳嗽、咯血、麵色青黑而形體消瘦等,以及內臟不適、腸鳴腹脹、食欲不振等症狀為主的慢性疾病,基本上定性為著了蠱。
然後,家裡有這種症狀的病人,就會在寨子裡叫罵,讓人家把蠱蟲收回去,直到病人痊愈為止,如果病人的疾病不見好,那就繼續罵,直到病人死掉。
這個時候,死了人的那一家就會跟寨子裡的“草鬼婆”結下冤仇,因為,蠱這個東西在西南又叫草鬼,養蠱的婦人便叫“草鬼婆”,一般是寨子裡的巫醫,他們不敢在實質上找“草鬼婆”的麻煩,就隻好一直罵,因此,但凡是西南之地村寨裡的罵詞,一般都格外的豐富。
書上對“蠱”的解釋是盆子裡的蟲,穀物腐敗後所生飛蛾以及其他物體變質而生出的蟲也被稱為蠱。這東西可以通過飲食進入人體引發疾病,患者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亂。
《漢律》中就有“敢蠱人及教令者棄市”的條文。
大唐的法律把使用毒蠱列為十惡不赦的大罪之一,處以極刑。
官府對所謂施蠱者的處罰極其殘忍。
以前,西南這邊的官員在抓到施蠱婦女後,將其身體埋在地下,隻露出頭部在外,再在蠱婦頭上澆上蠟汁點火焚燒,堪稱挫骨揚灰。
經過雲初進一步的了解之後才明白,蠱蟲這個東西為啥在西南如此流行。
無它,主要是人體內的寄生蟲太多的緣故。
西南人喜歡吃豬肉,加上養豬的環境不好,豬沾染了絛蟲病,人吃了病豬肉,再把帶有絛蟲卵的糞便給豬吃,於是,絛蟲病就在西南這邊就成了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的病症。
小孩子屁.股發癢,扯一下,就能扯出一條一尺多長的蟲子,大人也是如此,這個時候再告訴他們是中了蠱的緣故,就算是再聰明的蠻人也相信。
不僅僅是絛蟲病,還有血吸蟲病,幼蟲能鑽進人肉裡的人皮蠅,這些肉眼可見能在人的身體裡寄生的蟲子的發現,加上人慣會胡思亂想,於是蠱這個東西便應運而生了。
龍婆在很早以前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是依靠“草鬼婆”母親過活,雖然日子過的不好,母親終究是把她養大了。
龍婆偶然間發現,彆的小男孩都會欺負寨子裡的小女孩,唯獨她沒有人欺負,問過母親之後才明白是“草鬼婆”的原因之後,她就立誌成為西南最偉大的“草鬼婆”,這樣,就沒有任何人能欺負她了。
“飼養蜈蚣呢,最重要的還是種苗,蜈蚣這個東西從幼蟲開始便知道弱肉強食,即便是同一窩的蜈蚣,大的也會以小的為食。”
龍婆咬著一隻紅燒豬蹄,一邊吃一邊給李思講述她飼養蜈蚣的心得。
“總是抓同等大小的蜈蚣養在一起,不給足夠的食料,蜈蚣之間就會相互撕咬,體型最大,毒性最強的蜈蚣王,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篩選出來的。
老身曾經將蜈蚣王的口涎與水混合,喂食給那些中蠱之人,效果驚人,不管是那種蠱,在蜈蚣王的口涎之下,統統都能去除,最厲害的一次,給一個中蠱之人服用了蜈蚣王口涎水後,從他的身體裡足足打出來了一盆的蠱,每一條蠱蟲足足有一尺長!
從那一次之後,不論是烏蠻,還是白蠻都認為老身煉製的蜈蚣蠱王,才是西南最厲害的蠱,人人都尊稱老身一聲龍婆婆。
不論是烏蠻,白蠻人再也不敢輕易踏進老身居住的雲霧山寨子,即便是寨子裡的人出來,也人人敬畏,生怕老身給他們下蠱。老婆子也就認為是蠱。
就連蠻龍洞這樣的大部族,都要把我邀請到他們的部落裡,好吃好喝的供應著……對了,我去長安之後還能吃到這麼美味的豬蹄嗎?”
李思同樣抱著一隻豬蹄在啃,她們啃的豬蹄來自野豬,反正西南人飼養的豬,雲初是不吃的。
“當然,這東西算什麼,等你到了長安,住進公主府,本宮保證你吃的每一樣東西,都比豬蹄好吃一百倍。”
聽完了龍婆婆的自吹自擂,李思對龍婆婆越發的好了。
西南地的豬肉吃多了肚子裡長蟲,乃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想要除掉那些絛蟲,李思覺得苦楝皮這一味植物中藥就足夠了,蜈蚣毒素大多是活性毒素,一旦進入強酸環境的胃裡,估計會被分解的差不多了。
至於那個被蜈蚣毒素打下絛蟲的人,天知道是不是口腔,食道,或者胃部有創傷,整體中毒之後,才把那些絛蟲給打下來的。
“那個把蠱打下來的人還活著嗎?”
龍婆婆啃一口豬蹄道:“被蠱毒折磨的時間太長了,人與蠱毒相生,蠱毒被打下來之後,人也就死了。”
李思認真的點點頭,覺得這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