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鼓勵壞蛋乾好事才是收益最大的事情(1 / 2)

唐人的餐桌 孑與2 6682 字 1個月前

大將軍得勝歸來,百官在丞相的帶領下出三十裡迎接這是應有之意。

如今的洛陽朝廷百官中,武承嗣,武三思也絕對算的上是一號人物。

聽雲初剛剛為新建的天津橋賦詩一首,還是隻有富麗堂皇之風的奏對好詩文,武氏兄弟自然離開了隊伍,笑吟吟地來到雲初跟裴行檢麵前講述天津橋的各種好處。

聽完武承嗣的解說之後,雲初感慨的道:“還以為趙州橋之後,大唐再無這般宏偉壯麗,且工藝高超的石拱橋,沒想到兩位竟然能夠取趙州橋之長,去趙州橋之短,以連續彎拱,多點連接的方式硬是在這洛水之上修建出如此精巧的一座橋。

最讓本帥感到驚訝的是,如此多拱石橋,真正占用水麵的基座卻不多,即便是洛水洪水暴漲,也可以通過橋身上的多個孔洞溢流,對洛水排洪毫無影響。

你們兩個幸運的家夥啊,就算彆的公務再無長處,就這座橋,就足夠讓你們兩個千古流芳的。”

麵對雲初的盛讚,武承嗣,武三思笑得眼睛都看不到了。

這座橋修建好之後,也不是沒有人誇讚過,但是呢,這些人誇讚人總是誇讚不到點子上,如今,聽雲初看這座橋,看的連麵聖的事情都忘記了,這毫無疑問是武氏兄弟巨大的榮耀。

當然,聽雲初講述出來了這座橋的精妙之處,武氏兄弟覺得在上報這座橋的工程款的時候,可以再上浮個三成。

畢竟,這是大唐如今的建築業祖師雲初親自肯定的建築項目,工程款不上浮三成,都對不起君侯的這片誇獎。

雲初下馬步行經過天津橋,一邊走一邊跟武氏兄弟討論他們在洛陽乾的那些搬遷工程。

“一次性拆遷掉的民宅太多了,而且,工程過於浩大,不利於買賣,這一點你們兄弟在長安南城改造工程上就吃過大虧,怎麼就不知道悔改呢?”

武承嗣拱手道:“君侯說的極是,不過,洛陽城的改造工程有自己固有的特點。”

雲初道:“哦?有什麼特點說出來聽聽。”

武三思在一邊嘿嘿笑道:“跟今年的旱災有很大的關係。”

武三思才說出來一點,雲初立刻眼睛一亮,看著武氏兄弟道:“洛陽城外的百姓遭災,百姓湧入洛陽謀生,此時,工價最低……”

武承嗣忍耐不住得意的道:“不用給錢,百姓也不要錢,我們兄弟隻需給民夫們提供糧食即可,君侯也知道,上陽宮外的含嘉倉,每年要更換存糧,雖然河中受災,含嘉倉的陳糧一樣需要處理。

我們兄弟花高價買下陳糧,再把這些能吃的陳糧當工錢發給百姓,如此,百姓們在洛陽做工得到了相當於秋糧的收獲。

我們兄弟主持的拆遷工地,也有了寬裕的勞力。”

雲初喟歎一聲道:“對國朝的好處不止於此,伱們大力修建房子,必定會拉動整個洛陽跟建築有關的產業,讓災年相對蕭條的市場,變得繁榮起來。

讓國朝的稅賦又增加了幾分。

然而,你們想過沒有,你們兄弟的本意是想著減少工費支出,卻在冥冥中調整了洛陽這邊的糧食布局。”

武承嗣,武三思兄弟聽聞之後,立即拱手道:“請君侯教誨。”

雲初歎息一聲看著偷聽的裴行檢道:“大唐目前最危險的不是什麼狗屁的外敵,就像本帥此次出征一樣,天兵一道,賊寇立即受誅。

就像一群壯漢毆打一個無知小兒一般容易,說起來無趣的緊。”

裴行檢怒道:“你的意思是外敵無所謂,你這樣的人抬抬手就給平了,禍患是我們的內政沒做好是吧?”

雲初瞅著聚精會神等著自己長篇大論的武氏兄弟,抬手在他們肩頭拍一下道:“含嘉倉,每年都有巨量的陳糧向外售賣,你們想知道往年的陳糧都去了那裡了嗎?”

武承嗣皺著眉頭道:“聽說都被大糧商們給口對口的給收了,最後還是賣給了百姓。”

雲初又問道:“你們在用糧食付工錢的時候加價了嗎?”

武三思誠實的道:“如今糧食金貴,考慮到做工程的不能苛待工匠,要不然工程必定會出問題的原則,我與兄長就按照含嘉倉出價上浮了兩成,折算給工匠民夫的。”

雲初點點頭道:“跟我想的差不多,換做我,也會將糧價上浮兩成,要不然降低工價就無從談起,總體上來說,你們將糧價上浮兩成,但是工匠民夫們卻得到了大約三成利。

因為你們的糧食價格即便是上浮了兩成,依舊比市價上的糧食價格低三成。”

武承嗣正要得意的說兩句話,卻聽裴行檢道:“糧商們的陳糧也是一個價格。”

聽裴行檢這樣說,雲初,武承嗣,武三思一起用看傻子的目光看著裴行檢,裴行檢怒道:“老夫說的不對嗎,洛陽糧價老夫日日關心。”

武氏兄弟一點都不害怕裴行檢,武三思同樣吼道:“含嘉倉的陳糧跟糧商的陳糧是一回事嗎?含嘉倉的陳糧之所以叫陳糧,就是因為存儲的時間到了才叫陳糧,可不是什麼發黴,汙損,混合著沙石,秕穀,老鼠屎的所謂陳糧。

我們兄弟發給工匠的陳糧都是能吃的好糧食,了不起有些陳味而已,當初在第一次給工匠們發糧食抵充工錢的時候,我們兄弟當著工匠們的麵吃了陳糧,還保證他們領到的陳糧,跟我們吃的是一個東西。

是含嘉倉的倉丁們,直接從含嘉倉拉到工地上來的。

糧商們拿到了含嘉倉的陳糧,會把陳糧混入新糧裡售賣,賣的卻是新糧食的價格。

我們兄弟這樣做,就是實打實的給了百姓三成利。”

雲初回頭看一眼跟隨在他身後的洛陽百官,忍不住歎口氣,這些人裡麵,不是沒有聰明人,可是,這麼多年以來,含嘉倉每年要出那麼多的陳糧,他們卻一言不發,任由那些糧商從中獲利而不言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