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明月清風(61)二更(1 / 2)

沒你就不行 林木兒 11333 字 2個月前

明月清風(61)

是啊!吳三桂還是個九歲的小娃娃, 關人家吳三桂什麼事呢?

這話就是一說,誰知道天剛亮,第二封奏報又來了, 還是遼東的!

奏報說的是什麼呢?奏報上稟報, 王化貞投敵的事被屬下知道了,他的部屬砍了他的腦袋,將人斬殺了。

城丟了, 殺了這家夥的意義在哪呢?

證明背叛的就隻王化貞, 其他人都是忠貞之士?

可這兩個人, 也叫林雨桐看的牙疼。這兩人也可謂是大大有名, 一個叫毛文龍, 一個叫祖大壽。

毛文龍是王化貞旗下的練兵遊擊, 祖大壽是王化貞屬下的中軍遊擊。

毛文龍有名就有名在,他桀驁不遜, 被袁崇煥給殺了。最後,誣陷袁崇煥的罪名裡, 就有一條, 說是袁崇煥擅殺毛文龍。但其實,袁崇煥有尚方寶劍,他真有權殺的。況且, 此人駐守皮島, 結果在島上安享富貴,成了海外天子。袁崇煥閱兵點將,他竟是不服管束,軍法森嚴,被斬了又如何呢?

由此可見,這個毛文龍本性如何。他要是跟著王化貞跑了也就跑了, 結果此人殺了王化貞又回來了,還立功了。

而另一個祖大壽,人家是吳三桂的舅舅,後來就投靠了大清。

這樣的兩個人你就說怎麼辦?

林雨桐瞧著就麻爪,怎麼安排?

用吧,就這倆最後這走向,用他們真是有風險的。

不用吧,人家立功了!軍中講究個賞罰分明,對吧?

得!先不說這個,先把這個事處理了吧。

內閣吵吵的厲害,沒彆的,要治罪!熊廷弼必須死罪,丟了兩城,他有什麼臉活著。

林雨桐在後麵都能聽見吵嚷之聲,隻看周寶,“收拾東西,今兒跟我出去一趟。”

去哪?

去熊家!

桐桐這邊一出宮,王成就低聲跟四爺說了。

四爺看著下麵吵的麵紅耳赤的大臣,“吵什麼?王化貞投敵,不在熊廷弼所料之中。王化貞乃巡撫,又被調回京師,進出城池,熊廷弼不願與之激化矛盾,不想疏忽大意導致最後的結果成了如此,他有過失,這一點不容置疑。但是,斬了他,是否過了些。據守山海關,還需熊廷弼。另,調袁可立為巡撫……”

皇上都這麼說了,大臣們不敢言語了!這個事呀,說到底,還是東林黨對他們的人太過於寬容了。此人是葉向高的弟子,葉向高私心裡還是存了偏袒的。若是直接將其拿了,何來如今的事端。

這又是一個皇上點在了明處,可他們依舊是沒處理妥當的事。

而如今,聽皇上的意思是,據守山海關,並沒有要立刻拿回遼沈的想法。

這是何意?

四爺就問:“可還打的起?”銀錢是不缺的,可有銀錢買的到糧食嗎?他就道,“穩住!穩住!而今,求的便是一穩。泰平元年以來,但凡內閣所決大事,有幾件是對了的?在坐諸位,有幾人是擅兵事的?”

這已然是對內閣不滿了。

可不!內閣跟皇上不是一條心,有一半的時間得花費在怎麼勸服他們身上,四爺煩了。

“朕決定,重組內閣,創建軍機!民事歸內閣,軍事歸軍機!無分高下,各理一攤事。”說著,他就站起身來,“都先散了吧,等著旨意便是。”

這是個誰都沒有料到的結果。

沒下旨斥責誰,把誰的職位給降了。可這個難堪給的更大了!

從禦書房退出去,臉上都有些掛不住。

可四爺回去卻覺得憋氣的不行,當真是史書誤人!修史的時候,往往都是把這個人做過什麼官,在任上如何如何的,名聲怎麼怎麼好等等羅列上。可這得分情況的!遇上朱由校這種帝王,那麼清廉的正直的一些官員,就算的上是好官。可這些人跟自己搭嗎?

不搭!想用他們,難!太難了!

他扭臉問王成,“皇後提拔的那個仇六經,如何?”

很精明,很內斂。

“這樣的人怎麼沒能在錦衣衛裡出頭?”

“他是他父親的養子,錦衣衛是世襲的,鑽營的位置太好,他怕位置保不住!那個地方雖然小,但因著距離京城近,油水足,他守在那個地方就沒挪窩。上上下下,就沒有對他不滿意的。”

四爺點頭,可見,很多人才因為各種原因,其實是埋沒了的。

因著黨爭的原因,許多職位上所用之人,都是依靠黨錮托起來的。之前不能擅自動這些人,但如今呢?在百姓中口碑最好的東林黨接連出事,這便是拋開這些人的契機。

這次,還就得找一些像是仇六經似得,無根無基的人。

但徹底的拋開,又怕生亂子。

怎麼辦呢?

四爺提筆寫了‘參政閣’這三個字。

桐桐回來的時候四爺正對著這三個字瞧呢,“這是要乾嘛?”

四爺這才回過神來,“怎麼樣?”

“消息走的快,外麵議論紛紛,熊家一家等著賜死呢。”林雨桐歎氣,“我去的時候,熊夫人把白綾都準備好了,你說這叫什麼事。我給了賞賜,跟熊夫人和熊家的幾個兒子說了,說皇上說罪責不在熊經略身上,皇上對他的信重從未改變。此次有他疏忽大意之過,軍中該罰二十軍棍。此罰先記著,等以後袁巡撫到任之後,換他回來麵聖的時候再執行。”

又說了許多的話,說改天請熊夫人來宮裡說話。又問了熊家的幾個兒子在哪裡當差。瞧著,都隻是平庸之才,“……這不是賑災所裡一直有空缺嗎?這裡麵的差事倒是能勝任的。”

四爺點頭,說的再好,熊廷弼未必信。做到實在的地方,叫他的家裡人去說,他也就知道什麼意思了。敢不拚了命堅守?

說著,四爺才道:“這事出乎意料。”

是!誰也沒想到會有人投敵。

“這般大事一出,丟了兩個城,真要牽連,內閣裡一個也跑不了。但是呢,上上下下,都在喊著要殺了熊廷弼。”

做的最多的是熊廷弼,最後主要責任不在他,他卻非死不可,上哪說理去?

要照這個說辭,在朝的哪一個沒有罪責呢?

林雨桐就道:“要是因著這個事,叫這些大臣理虧,一個個閉上嘴就好了。”

是!自己也是這麼想的。四爺點了點‘參政閣’這三個字,“如何?”

內閣三五個人,就夠了。

軍機其實也就是三五個人,對吧?

那麼參政閣,想塞多少人進去?

四爺就笑,“能塞多少,就得塞多少!你把表章庫分位十五檔,兩京十三省,一共十五檔,對吧?”

對!

“那為什麼不把參政閣也分為多個司呢?十五個司之外,還可以分一個外務司,專門處理屬國事務。這十五個司,有多沒少,都能塞下……”

明白,省下麵還能細分州府,州府下麵還能再分縣。想塞就一定塞的下。

況且,每個行省能從州府分,還能從所轄的事務分。教育、刑事、民事等等等等,這是一個龐大的又全麵的行政體。

但他們的職責,是把事情彙總,朝上彙報,他們有建議權,卻沒有決策權。

可這個建議權也很了得呀,以後所有要被放下去的官員,都要在裡麵曆練個一兩年,合適了就去地方,不合適了,再說其他的方案。

林雨桐就道:“最好能陸續的把各省的要員以這個名目調回來,從京官的底層選拔一些,從恩科裡提一撥……再者,我發現大明的官員,從來隻有文轉武職的,很少見到武轉文職的……”

嗯!是有那麼一碼事。

林雨桐嗤笑一聲,“說實話,這些官員都扒拉開不用,我覺得都沒什麼。你想那李自成,能打下大明朝,建立大順……”還不是一樣,一群念了書了,乾不過沒念書的!

話說,李自成現在多大了?十五六了吧!

她的思維跳的快的很,這會子又問四爺:“那些朝臣就沒問,怎麼收回遼沈?”

問了!但沒這工夫也沒這能耐收回來的。

四爺起身在杭州點了點,“杭州大火,最根源的原因就是當地乾旱!南方開始旱了!”如今是幾月了?

四月中了!怎麼了?

“要是我沒記錯,今年北地,黃河要決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