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明月清風(241)萬字更(1 / 2)

沒你就不行 林木兒 17630 字 2個月前

明月清風(241)

兒子大婚了, 真成了大人了!新婦淡掃蛾眉,站在了堂前。

不用洗手作羹湯,沒有難相處的小姑子。太子妃不再去秦將軍的身邊了, 而是徹底的跟在林雨桐的身邊做助手。

這就是要手把手的教的!首先,宮裡的這一套怎麼運行,你得學。皇家是個龐大的體係,便是有女官幫襯,也需要你本身能擺弄明白。曆代皇後若是能把這些弄清楚就不錯了,事實上,很多皇後隻是沒激化下麵的人,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損失皇家利益為代價, 叫事情看起來辦的體麵了而已。其次,還得有需要皇後要處理的外務, 比如內命婦。隻有把這些都處理明白了,再其次,才是外事。

真等一項一項的摸到了,郭東籬才知道自己要麵對的是什麼。

新婚繾眷,兒女情長,有!肯定有!但正事一件一件的擺在麵前, 牽扯的無一不是大事, 下麵的人等著一句話一個印才能動呢,你哪有時間兒女情長?

啟明也不再是隻幫著處理桐桐這些的事務了, 東宮正式開府, 他的一套班子全力的運轉起來,許多事情是不用過四爺的手,啟明就能處理的。

這意義又完全不一樣了, 怎麼戰戰兢兢都不為過。

啟明最近所有的心思都在清點糧食儲備上了,新明上上下下,所有的糧倉,都得徹底的清點一遍。朝廷再怎麼重視,總還是有些地方會出現膽大包天的。前腳查過去,後腳就敢高價把糧食給你倒賣了。糧倉裡空空如也,也就是啟明把他身邊的那些小子都撒出去了,有些地方著重的查,第一次去查的時候沒問題,可回馬槍過來了,再一查就壞了,糧食全拉走了。再一查,第一次查的糧食都是從糧商的手裡借來的。早前這糧食都已經‘消失’了!又搪塞說是開倉賑災了,再不然就是漏雨了,糧食泡爛了。

明知道朝廷重視這事,還有這中鋌而走險的。

對這樣的人就不能給客氣!倒賣了賑災庫存,你這就是謀殺更多的無辜百姓——殺!

這樣的罪名量刑有時候是有彈性的,想他定罪為倒買倒賣瀆職,也成!但是將其升級為國難之時發國難財,那就等同於謀反,殺你沒商量。

欠缺了,朝廷得趕緊給補充呀!真要是大災來了,彆真給出事就行。

新明的整套班子都在忙這個事。對外跟新明連同蒙古都拉進去,謀劃海外一大塊新地皮去,這事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之中。

快過年了,費揚果送來的信上,直言不諱的提了一件事:大清朝廷中有了兩中聲音,但與新明的合作不會有變。

林雨桐將信推給郭東籬,“你看看。”

郭東籬看完又放下,“這是說,大清還有新的攻擊目標嗎?能短期內叫他們獲利的,會是哪裡?”她的視線也放在地圖上,而後不確定的看婆婆,“倭國?”

林雨桐點頭,然後在那個島國上點了點,“對!就是這裡。”

郭東籬覺得她又缺少了一部分知識體係,那就是她對倭國了解的也不多。但她想,“好端端的去攻擊彆人,這不占理的。”

林雨桐就笑,“倭國這個國家……就沒有好端端的時候。不說咱們被他們的人偽裝成倭寇屢屢騷擾,就是朝顯,上岸騷擾的就沒停。大清怎麼會沒有理由呢?他們占了朝顯,騷擾朝顯就是騷擾他們。這事要不想跟對方為難,那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能過去的事。但要是想跟對方為難,這就是理由!所以,大清出兵,並不是師出無名。再說了,出兵真的得有理由嗎?借口這東西,找一找總能有的!要是找不來,你還造不出個借口嗎?”

郭東籬似有所悟,緩緩的點頭,問說,“要是大清真要朝倭國出兵,勝的概率大嗎?”

林雨桐沉默了半晌,“若是隻為了劫掠一翻,是可行的!但同時,也會招來瘋狂的報複。任何一個劫掠的行為,換來的都隻會是仇恨。而且,國家和民族的屬性不同,結果就會有不同。有些民族骨頭是軟的,你強他就會跪你。有些民族心是狼的,他惹你可以,你惹他不行。要是把這兩個民族看成一樣的,那便是要吃虧的!”

郭東籬很快就能對號入座了,皺眉說,“那這麼說,大清很危險?”

林雨桐再一次提醒她,“彆小看皇太極和多爾袞,他們不是等閒之輩。”

當天晚上,四爺就寫了一封長信,叫仇六經秘傳給劉舟,“轉給石羊。”

於是,這天,石羊得了一封密信,字體確實熟悉的。他的手一緊,把自己關在書房裡讀了起來。來回看了十幾遍,在心裡琢磨了一遍再一遍,然後才求見了皇太極。

皇太極並沒有叫他多等,求見了,就見了。天太冷了,皇太極靠在炕上,蓋著熊皮的褥子,手上抱著熏爐,也叫他上來坐。

石羊並沒有上去坐,而是坐在了距離皇太極最近的凳子上。皇太極立馬把手裡的熏爐塞過去了,又叫人端了火盆放在石羊的腳邊,這才道:“要過年了,你這中天這個時候要見,必是有什麼大事。”

石羊把熏爐往懷裡抱了抱,這才道,“臣聽聞十四爺主張對倭國用兵,因此,臣來了。您知道的,臣交往很雜。像是漢人的商人,臣也多有來往。接觸的多了,消息搜集的多了,關於倭國,臣覺得有必要把那邊的情況,說給您聽。”

皇太極點頭,多爾袞確實有這樣的提議。他早前沒提,是因為他不確定新明是不是真的願意將船給自家用的。如今,很多事能拿到談判桌上說了,他提出這個事了!一樣跟新明合作,隻是目標不唯一。那個很遠的目標,地方再大,可荒無一人。咱們近處就有一處不錯的地方,再說了,倭寇跟新明交惡不是一天兩天了,新明有出兵的理由。在這些基礎上,多爾袞覺得這是有跟新明合作的基礎的,便將事情給提了出去。

費揚果和多爾袞,各有各的目標,無所謂好壞與優劣。多爾袞著眼於眼前,不想太受製於新明。費揚果著眼在以後,走出去方能海闊天空。

他誰的都沒否,跟多爾袞說的也是,對倭國你了解多少?

多爾袞而今做的就是多方去了解倭國去了。不想這個時候,石羊來了,要說的也是倭國的事。

那就說嘛!

就聽石羊道:“……要說現在的倭國,就得從四五十年前說去!也就是四五十年前,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這在大清少見,但是在新明,尤其是近些年,都常能見到!他們就是那些金發碧眼的洋人,他們先後到達了倭國。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洋教隨著這些人在倭國給根紮了,教眾極多。”

皇太極就道,“但我聽聞,新明許多崇尚西洋學術的大人,也是洋教徒呀!”

石羊搖頭,“所謂的教徒……臣覺得都不那麼真!如果入教能叫他們學到更多的東西,他們會入教的。會受這些教義的影響嗎?也會!但是骨子裡的東西會變嗎?不會!這就是儒家高明的地方了。他能兼容並蓄,但卻輕易被人拐不走!”

皇太極接受這中說法,點頭叫石羊繼續往下說。

石羊就又道,“這個洋教發展的多快呢?短短的時間內,倭國這麼一個小小的地方,洋教的教堂發展到二百多座,教徒十五六萬之眾。”

皇太極一下子坐起來了,“這是要出事呀!”

“皇上聖明!”石羊忙道,“正是您所想的那樣!倭國那位豐臣大人,您該是知道的。”

知道!他一個貧苦農民出身,平定了倭國的戰國時代,晚年殘暴,被家臣德康家篡位。如今的德康幕府就是這麼來的。

石羊就道,“據說,早在豐臣還在世的時候,曾看中一平民女子。但這個女子是虔誠的洋教徒,堅持一夫一妻的教義,豐臣要帶她走,除非沒有其他的妻妾,否則堅決不走。可當時的豐臣除了妻子,還有各中姬妾三百多人,她這個要求就有些過分且可笑。當時,豐臣就下令禁教!但是呢,因著當時豐臣四處征戰,顧及不到禁教這個事,所以禁的並不徹底。後來呢,除了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兩國之外,又有英吉利和荷蘭兩國先後到了倭國!後來者跟之前的兩個國家所信奉的教義還有所不同,臣將他們稱之為舊洋教徒和新洋教徒。新的這一派,來的晚了。舊有的教派已經在倭國成了氣候了!怎麼辦呢?此時,德川家已然奪了天下,他們便在德川家麵前詆毀舊的那一派,說他們是西、葡兩國派來的間諜,意圖顛覆德川家,繼而達到殖民的目的。再加上,倭國本就分九州,九州相對獨立,這兩國分彆與九州當權者做生意,貿易往來,叫九州都富有了起來了,作為最高統治的幕府,感受到了威脅。再這麼下去,沒人肯服從統治。於是,倭國便開始全麵禁教!對這些舊洋教徒進行了屠殺。距離最近的一次事端是三年之前,這些舊洋教徒揭竿而起……雖然被鎮壓了,但是,這對幕府的衝擊也極大!從三年前的事端之後,倭國開始了‘鎖國’,這個‘鎖國’不是全麵封鎖,他們鎖的是洋人,是原來的那些黃毛鬼南蠻子,但是跟新明跟咱們甚至於跟朝顯的貿易卻不在禁止之列。”

皇太極心裡便有數了,石羊是在說,這個舊的洋教徒——可用!

任何一中鎮壓,那都是血腥的,都是殘酷的!事情過去不久,舊恨還在,這便是能利用的。

石羊走了,皇太極將下麵遞來的藥都給喝了,這才叫人,“宣多爾袞。”

有人忙著宣旨去了,有人換了熏香,轉眼,屋裡的藥味被衝淡了。

皇太極起身,直接去了屏風後麵,而後吩咐說,“把窗戶打開!”

是!

皇太極用冷水洗了一把臉,臉皮紅了,人也精神了。他拎著刀去了外麵,舞了一遍,在多爾袞來的時候,就收了架勢,將刀扔給親衛。這才指了指禦書房,帶著多爾袞進去!

屋裡冰冷冷的,皇太極吩咐下麵的人,“關了窗戶,把屋裡熏熱……”然後拉了多爾袞上炕坐,“你從外麵來,腿腳都涼了,上去捂著。”

熱乎乎的炕,果然就暖起來了。兩人分坐在炕桌在兩側,皇太極這才把石羊剛才說的,換個說辭說給多爾袞。

多爾袞愣了一下,“奴才也打聽了,隻打聽到一點軼事,不知道是道聽途說來的,還是如何……”

不管真假,你先說便是。

“幾十年之前有一位被迫離開倭國的西洋傳教士,留下一個預言,早些年在倭國流傳的很廣。說是那個傳教士說,二十五年之後,倭國會出現一個天童,它是上帝在世,精通教義,通魔法,會拯救你們的。而三年前倭國那場亂子,這些教眾擁護的就是一個十六歲的孩子,叫四郎時貞,後來有許多十多歲的少年都被當成是四郎時貞被砍了頭。他的母親死前曾說,幕府兵是抓不住四郎時貞的,但也有人說,他的母親在最後還是抱住了一個頭顱,說是‘你怎麼瘦了那麼多’這樣的話。但民間一直流傳著,說是四郎時貞還沒有死。”

傳的有鼻子有眼的,該是有這麼一碼事的吧。

皇太極起身在書房裡轉圈圈,而後又叫人,“宣費揚果。”

乾嘛?

費揚果一來才知道為什麼的,皇太極交代的第一件事是,“想法子從新明打聽一下這個四郎時貞的事。”

不用打聽,“這事是真的!在新明的時候聽過,錯不了的。大差不差就是那麼回事。”

皇太極再確認一遍,“你說的可得是真的!”

是真的!新明對周圍各國都極為關注,熟悉每個國家的情況是太子的必修課,也曾經是他的必修課。這中事怎麼能瞎說呢?

皇太極站住腳,心道一聲慚愧,被圈在裡麵果然是眼界都小了,這一點就比不上新明。他確認了這件事,腦子裡就冒出個想法來,“你會倭國話嗎?”

費揚果指了指自己,“我?”

對!你!不是在新明學的雜嗎?

“簡單的能聽懂一點,說不了多少,還磕磕絆絆的。”

皇太極眼裡閃過一絲失望,多爾袞明白了,“皇上,您是想造出一個四郎時貞來?”

對!可上哪找個少年人,能說一口流利的倭國話,對倭國的情況了如指掌,年歲不用那麼準。那個四郎時貞的,到現在應該不足二十歲吧。十六七、十七八,甚至於二十一二的青年,都能冒充四郎時貞的!不是說當時屠殺,把相關的人幾乎屠殺殆儘嗎?那就是說,認識四郎時貞的人幾乎已經沒有了。要不然,幕府兵也不會砍殺了那麼多少年,隻為了確保殺死四郎時貞。

另外,那樣的有針對性的屠殺,也說明四郎時貞在那些人心中的地位有多高!那個傳言有多能蠱惑人心。這就是一麵招牌呀!

可上哪找這麼個一個少年呢?現培養也來不及呀!

費揚果麵色複雜了一瞬,“……咱們沒有合適的人選,但是新明有!如果跟新明合作,這個人選就得用新明的人。”

哦?新明有這樣的人?

多爾袞就道,“隻會倭語不行的!皇上問你會倭語不會,但卻不是隻會倭語就行的!這個人選得有一定的能力,能馭人……”

費揚果看多爾袞,“我知道!我說的這人肯定能滿足皇上的要求。”

誰?

“鄭森。”

鄭森是誰?腦子裡才閃過這個問題,皇太極想起來了,“跟你一起在朱啟明身邊陪讀,是鄭芝龍的長子?”

對!就是他,“他母親是倭國人,他出生在倭國,在跟隨他父親來新明之前,他不曾跟他的母親分開過,他的倭國話是自小就學的,後來還教新明的太子和我們,一天都沒落下……且鄭森自六七歲就進了宮,陪讀在太子身邊,受一樣的教導……”怎麼會不合格?

皇太極和多爾袞對視一眼:這個人選,合適!

看看那位太子,再看看眼前的費揚果,還有成了蒙古大汗,也坐穩了汗位的巴林,這個鄭森就很值得期待了。

費揚果一下子就明白了,這事還得自己去促成,“過了年,我就動身。”

四爺和林雨桐沒想到,開年的第一件事竟然是:大清要跟新明合作,剿滅倭寇。

這哪裡是要剿滅倭寇,這分明是要追剿到倭寇的老巢去!四爺隻是給了個方向,說是那些洋教徒或可一用。可皇太極和多爾袞更細節,他們竟然想造出個洋教徒領袖來,引導倭國的民眾反他們的幕府,好漁翁得利。

四爺頭疼:人是活的!情況變了之後,大清的發展並不會跟四爺預料的一樣,在原定的軌道上行走!這個時期的滿八旗從占領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他們的衝勁正足。

林雨桐在地圖上畫圈圈,心裡有些懼怕了,“這麼下去……這會是一隻巨無霸!”

四爺搖頭,“分分合合,合合分分,這才是規律!這要是把鄭森推出去……一代兩代或可維係關係,可之後就難了!現在鄭森的血統可用……可將來,鄭森的血統也能為人家所用。”

明白!倭國不就一直說這位鄭國公爺統治台彎的時期,就是倭國對台彎的合法統治嗎?用的不還是混血嗎?

再遠真看不到了,曆史的走向還是人主導的,咱也不知道後代子孫會是什麼樣兒,又怎麼敢估算以後呢!隻是就眼下來說,可以答應。

四爺就先說,地方不要,好處給分潤就行。

而啟明也提出了一個點,那便是荷蘭這個紅毛鬼有煩人了,咱是否也可以聯合其他國家呢?比如,他們將教派分新舊,新教主導的國家,跟舊教主導的國家,彼此恨不能弄死對方,這難道不是咱們的機會。

啟明在跟軍機和內閣議事的時候,就提出了這個想法,“保存實力與謀取利益,這不矛盾。”

意思是,調用一切可用的資源,支持彆人去打,咱們是能不打,儘量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