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俗世浮華(34)一更(1 / 2)

沒你就不行 林木兒 7559 字 2個月前

俗世浮華(34)

白女士幾乎不怎麼出現在四爺和桐桐的生活裡, 但她換了一種方式,無時無刻的不出現在四爺和桐桐的生活裡。

因為對體育的關注,慈善性質給她帶來的紅利極大!她從不出席什麼慈善晚宴這一類的東西, 她很安靜的在做她的事。這裡發水災了, 她捐一千萬。那裡地震了,她拿兩千萬。而且, 很多時候, 是會親自去的!看到新聞上報道什麼事件了,比如父母去世了,留下幾個孩子大的才十一二歲, 小的還在懷裡抱著呢。她就主動向有關部門申請, 希望能領養。隨後發現這樣的事多了,隻領養好像不能解決問題, 而後她雷厲風行的在明珠市的周邊買了一個學校的地皮,那地方原來是個子弟職業中專,後來沒學生了,但是校舍宿舍都是完備的。她買了下來, 將那裡改為一個孤兒院。當然了,對外不叫孤兒院, 而是天使之家。

凡是孤兒,若是其他親屬不能撫養的,可以在有關民政部門的安排下,去天使之家, 她接收。她好似一下子遠離了那個公司,但她的身上卻貼著公司的標簽。

誰不知道這位夫人是個慈善家, 而今幾乎全部的心思都是在做慈善。

林雨桐看著電視上的采訪畫麵,白女士穿著樸素, 她向來也不奢靡,就是平時看到的樣子,“……我的家人都很支持我做慈善……”

“您的股權收益,八成以上拿來做了慈善。您沒想過給您的兒子留點嗎?沒想過給您的子孫後代留下一些產業或是積蓄,哪怕信托也能保證子孫後代的生活……”

白女士對著鏡頭,沉默了片刻之後就道:“我的教育理念應該和大多數人不同,在有些人看來,我應該不算是一個稱職的母親。但是,在我看來,孩子自立是一種本事和能力。若是不能培養出這樣的本事和能力來,留再多的金錢意義也不大。都說富不過三代,為何?因為財富使得後代缺少了進取信,不是自己創造的財富,就不知道心疼。大手大腳的花用,卻沒有能力充盈積蓄,哪有不敗的道理?我覺得,父母最成功的,不是給子女留下多少可繼承的遺產,而是培養了他多大的創造財富的能力。如果沒這樣的能力,留的越多,後人越是不思進取。如果有這樣的能力,白手一樣起家。隻有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的價值,才是屬於自己的。”

“您的兒子對您這樣的行為,讚同嗎?”

“他說過,他放棄繼承。他是認真的說的,我也是認真的聽的!自從他回國後,我就沒再管過他,一分錢都沒給過。但是他現在依舊過的很好,剛考上Q大的研究生,學的是能源。現在生活也很穩定,他用他的辦法合理合法的賺取了他生活和一切所需。他沒有依靠,我不給他依靠,他便自己站的很端很正。在更多的家境優越的孩子在肆意的揮霍著父母和家族創造的財富的時候,我很慶幸,我的堅持還是叫他受益了。我是個狠心的母親,我以後,以後的以後還會繼續做個狠心的母親。慈母多敗兒這話,雖是老話,但確實是有些道理的。”

“看的出來,您還是很關心孩子的!對體育的投入,有沒有吳桐是您兒子女友的這個原因。”

白女士就笑,“吳桐,我很喜歡她。我喜歡她身上那股子自立自強的勁兒,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身上,就缺這樣的一股勁兒。就像是她在采訪中說的那樣,父母的是父母的,不能理所當然的覺得父母的就是子女的。我覺得這話說的很好!我看到這段視頻的時候就覺得,這是個腦子拎的清的姑娘。世上的很多矛盾,說到底不外乎是‘利益’二字!說父母偏心的,不外乎是覺得利益沒有能均沾。覺得父母給予少的,這又何嘗不是自私。若是都不想著從對方身上索取,那便沒有什麼矛盾了。”

“您的兒子會覺得您是個狠心的母親嗎?”

白女士沉默了,而後點頭,“應該會!但是孩子長大的過程中,父母做的很多事,做子女的都未必理解。但這不重要,父母之所以是父母,就是在用各自的人生經驗,教育和引導孩子,叫他們能夠成長。就像是我們大部分人,小時候叛逆,各種的不服……可等真的老了,再去回想,父母當年就真的都是錯的嗎?未必!”

“這會影響您和您兒子之間的關係嗎?你們經常見麵嗎?”

白展眉就笑,“去問問每個像我這個年紀的為人父母的人,孩子有幾個不是撲騰著非走的?近些的一年見兩麵,遠些的幾年都不見一麵。孩子大了,正是奔學業事業的時候,這個時候,我覺得父母就真得做到兩個字——放手!得放開叫他自己去社交,去建立自己的人脈,去立業,去處理自己的感情生活然後成家……等到他們有了孩子,父母真的老去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也知道父母的難了,那個時候……會回家的!所有的孩子都是如此。但是呢,孝心這個東西看心不看跡,很多人人到中年,對父母的照顧不到,不是沒有孝心,是生活的擔子太重,做不到親力親為,這個我們要理解。我呢,就跟我們家馬先生說,咱們不缺錢傍身,儘量少給孩子添麻煩。在身體一切都好的前提下,儘量做到不乾涉孩子,把孩子往出推,跌跌撞撞去學去吧。等真老的不能動了,缺了子女的照看不行了,到那個時候他們會照看的……考慮到子女那時候人到中年,也會很忙。所以,我接下來的二十年,一半的時間會用在做慈善,一半的時間會用在做養老產業上。養老產業是個叫人擔憂的產業,但慢慢的老去,卻是我們每個人的必經之路。現在的年輕人,很多人都不願意生育,我覺得,這是他們的自由。可這也會有個隱患,就是老了怎麼辦的問題。很多人都在說,生個孩子吧,要不然老了怎麼辦!可卻從來沒想過,去怎麼做好這個行業。我希望,我能做好它,讓人老了之後,能在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地方,慢慢老去,而後安詳的離開人世。我希望,我儘量少給我的兒子,或是不給我的兒子添麻煩,能在一個叫我安心的地方,靜靜的,安詳的離開人世。”

林雨桐沒再看,直接關了電視。這個人怎麼說呢,是個很難定義的人。那句話怎麼說的?有心為善雖善不賞。可要是她真能數十年的去做善事,她的一生也該是成功的。

功成名就者,不會沒落的死去的。

至於這些對自己和四爺的影響,怎麼說呢?人家說了對孩子要放手,人家就真放手了。

放手的結果就是,她真的不聯係四爺,也不聯係桐桐了。可每次若是遇到媒體,都會被追問,“您近期見到白女士了嗎?她說她很喜歡您,您喜歡她嗎?”

林雨桐:“………………”她現在不回答任何人的任何問題,對外的說辭是,備戰奧賽。

是的!天熱了,四爺的麵試成績也早下來了,他被Q大錄取了。而桐桐呢,在內部比賽之後,獲取了奧賽了資格,正是進入了備戰的階段。

關於參賽的項目,這不是自己能定的。是教練組統籌,根據各自的實力,結合比賽的時間,合理的安排了取舍,然後才找運動員談話。

何平沒有多的解釋,就道,“幾次調整,最後給你確定下來了五個項目。百米,二百米,八百米,七項全能,跳高。”

林雨桐發現自己的參賽項目裡發現沒有接力賽了。

何平就道,“八百米的賽事時間跟接力賽有衝突,但是八百米你有衝冠軍的可能,接力賽最多就是有得獎牌的概率。這當然就得有取舍。田徑一直都不算是咱們的優勢項目。咱們金牌的主要來源,集中在乒乓、遊泳、體操、舉重這些項目上。你呢,在你穩定的項目上,穩穩的比賽,彆把金牌給丟了,這是任務。你要是覺得成,就這麼定了!有什麼困難,現在就說。”

這由不得我,怎麼規劃合理怎麼來吧。

很快到了暑假,為了加強訓練,給林雨桐配備了兩個男陪練,都二十出頭,這倆最好的成績還都不錯,但就是一點,發揮極其不穩定。這次沒拿到資格,乾脆就被打發來,給林雨桐做陪練來了。這倆一個叫黃清,一個叫朱曉。然後姚芳也被打發來了,她這次內部的資格都沒獲得,那就陪著林雨桐練吧。放暑假了,大夏天的,輪換著來,在室內和在室外的時間對半。因為你也不知道換個地方比賽,對方的場館條件,戶外的風力等等是不是會對比賽造成影響。所以,每種情況都得適應。若是趕上下雨的時候,快!抓緊,去適應適應。如果下雨不是很大,主辦方不更改比賽日程,那就得在這樣的天氣裡比賽。所以,林雨桐就看著崔明在雨裡跑著,許是衛生棉更換的不及時,渾身濕透了之後,有血跡順著腿內側往下流。

她三兩步追過去,拉著崔明就走,“你瘋了!”

崔明擺手,捂著肚子去了衛生間。換了衣服處理乾淨之後,又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