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章 天地情懷(84)一更(2 / 2)

沒你就不行 林木兒 8238 字 5個月前

林克用落下一子,緩緩的點頭。這話當然沒錯,自古以來就是如此的!中原王朝一直是向陸地擴張的,太|祖曾經也說過這樣的話。

地域擴張,朝西是最好的方向。北邊遊牧民族彼此為敵,彼此兼容,以弱我強,我強你弱,發現到現在遼國通用漢字,隻要維持這種文化影響力,遲早會成為一體的。再朝北太酷寒,不適合人生活。所以,北邊遊牧民族沒有第一種選擇。

而西邊卻不同,西邊可以朝更西的方向兼容。這一片地方若是失去了,中原王朝危矣!西域是商路的咽喉,但這遠遠不是全部。從地緣上來看,如果失去西域,勢必會影響河西走廊,如果失去了河西走廊,那麼便會危及關中。長安就在關中腹地,若是連這裡都影響了,這還不算是影響中原政權嗎?

所以,西域是一定要牢牢控製在自己手中的。

隻要統治者不昏聵,就知道這個地方的要緊之處。

但是,陸地這個方向要緊,不是說海上要塞不重要。

四爺就點頭,“是這個話!但自來,可曾聽聞南邊的政權危及中原政權的?”隻有明朝的時候鬨倭寇,但那是騷擾,遠稱不上危害。

自秦始皇滅百越起,就是如此。

這不是說就得忽視南邊,不管是西南還是東南,不是這個意思。

而是說,南邊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不能成事,這必然是有原因的。

“西南多山,山川連綿,道路南通;西南多江,大江阻隔,與外不通;西南多民族,語言、風俗、各不同。因此,百姓世居於祖地,不會遠離,也沒能力遠離。因著民族語言不通,他們各自所建立的王朝,就大不了,也不能形成大的聯盟。”

林克用點頭,人得先征服自然,才能朝外擴張。可現實是,西南的自然征服起來,尚且有困難,他們無力朝外擴張。

四爺就又說,“秦朝時,征服百越,西南設置了三個郡,分彆為象郡、桂林、南海。到了漢朝的時候,有了像是夜郎國,滇國,當時在大漢朝,這些所謂的國被稱為西南夷,他們都隸屬於大漢。到了唐朝,先是彝人,後在最南邊有了南詔國。有了南詔國又如何呢?唐玄宗支持南詔首領統一了六詔,而這位首領皮邏閣被封為雲南王。”

林克用心說,六詔統一之後,勢必內部矛盾重重,雲南王就永遠也脫離不了朝廷,一旦少了支持,他的統治就會四分五裂。

他皺眉,其實也有幾分不解,“按照你的說法,豈不是太|祖當年安排南翼公鎮守交趾還錯了?”

錯自然不能是錯的!隻能是臨時之策,“大陳初立,內部矛盾重重。彼時若是不鎮守,那對方自然就自立了,等咱們回頭再想治理的時候,其勢已成,想要再拿回來,那一定比鎮守付出的代價要大的多。”

嗯!有理!“你的意思是,現在撤了也無礙?”

這件事怎麼說呢?四爺就說,“對人家而言,咱們是什麼?是外人!隻要外人在一日,人家就會團結一日。反之,當沒有外人的時候,內部的矛盾才會凸顯。那麼,現在就有兩條路,一條是保持現狀,把自己放在彆人的爭鬥裡,給彆人做靶子;一條是站的高一些,給彆人做裁判。”

可你這裁判又怎麼做呢?手裡沒點東西吊著,他們焉能聽你的?

四爺心裡一讚,對嘛!事就得這麼去想。你得想著,用什麼東西能轄製它。這麼去琢磨,就順多了!不能單靠誰去辦什麼事,這是犯蠢!隻要掐住了七寸,誰去辦有差彆,但差彆也沒那麼大。

曆朝曆代對西南的治理,都是極有參考價值的。而且,人家自來就有延續性。四爺就說,“自秦漢開始的羈縻州,這是一個法子,有開創者,那後人就得延續好。”

羈縻州是什麼呢?羈是馬籠頭;縻是牛靷。從字麵上就看的出來,這就是給各個民族自治設置的州府。羈縻所在,意在聯係、籠絡、懷柔,控製各個部族。

就像是在宋朝的時候,宋朝對西南采用的是什麼辦法呢?除了延續的羈縻州,他還用了一個法子,那便是——以鹽製夷。

“以他們不可或缺但又特彆缺的食鹽,換取他們手裡的布匹,米糧,藥材等物。”四爺就說,“皇伯父之前說秘密往西南調鹽,這是當時的托詞。但也應該是皇伯父考量到這一點了,也已經打算這麼做了。”

林克用點頭,確實是如此。這是早就商量好的!

但這小子點在這裡,就有意思了!他就問說,“然後呢?”

然後,宋朝的政策有積極的,也有需要完善的!宋朝的時候王朝整體缺乏銳氣,因此,他們處理問題上有些消極!像是大理國,一冊封藩屬國就了事了。這是不可行的!不能將其當做山民,而是要真的做到語言文字風俗等各方麵的融合。

而這些,靠的是軟工夫,隻靠壓製是絕對不成的。

這個軟工夫得持之以恒,非百年時間不可,這是需幾代人努力才能做到的。

事實上,這玩意也確實急不得。像是到了元朝,在西南開始設置行省,這個現在就可以拿來。設立行省勢在必行。

但行省與自治之間怎麼協調,就得商榷了。是不是繼續用土司政策呢?可以再商量著辦。

桐桐躺在車上也在琢磨這個事,西南跟西北不同的地方就在這裡了。西北非用硬功夫,意思不得退讓。可西南卻得有軟的態度,退的心態。

在元朝的時候設置了行省,有了土司製度。

到了明朝的時候還沿用土司,但是也實行了改土歸流,並且設置了布政使司。

而到了清朝,最初對最南邊也是鞭長莫及呀!八旗人數有限,又是異族,控製不了那麼遠,怎麼辦?這不才有了鎮守雲南的吳三桂、鎮守廣東的尚可喜,以及鎮守福建的耿精忠嗎?那時候天下不平,三藩便是臨時之策。康熙朝,平三藩之後,其實是延續明朝的政策。明朝隻是開始施行改土歸流。康熙朝卻推行了改土歸流。等到雍正朝的時候,才派遣流管取代了土司,才算把這麼大的疆域勉強捏到一塊了。

所以說,這是一個長期的延續性很強的東西,真不是誰王霸之氣爆棚,直接平蹚!想什麼美事呢!

在大明的時候,自己和四爺敢那麼乾嗎?

在大唐的時候,自己和四爺敢那麼乾嗎?

老祖宗的智慧告訴我們,輕易不要直接的闖到人家家裡涉足人家的家務事,這是愚蠢的。

四爺就說:“所以,西南之事,難不在西南。反之,它在朝廷!得朝廷有魄力推翻太|祖當初的決定,重新製定對西南的政策。”

林克用利索的又落下一子,心裡卻翻騰的厲害!太|祖當年說過,“我的話不都對,不能總當金科玉律。若是大陳一朝,隻按照我留下的話治理,那大陳也不過是一世便亡的命運。”

可見,太|祖對繼位之君的期待是什麼樣的。

他複雜的看眼前這小子,問說,“為何不回宮自己說給聖上?”

四爺沒言語。

林克用朝外看了一眼:“為何不說給大皇子,叫大皇子說給聖上?”

四爺還是沒言語,卻緩緩的落下一子。

林克用歎氣:直接說給聖上聽,會動搖聖上的決心;直接說給大皇子聽,會打擊大皇子的自信。

事得辦,他卻不能冒頭——奈何?

他挺感慨的,可四爺則想的是:可算是說通了,終於不用送這些一百五再去西南挨刀子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