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天地情懷(129)三更(1 / 2)

沒你就不行 林木兒 6107 字 2個月前

天地情懷(129)

桐桐就接著道:“秦時, 縣之下分鄉,鄉之下又有亭, 每一亭可分十裡。漢承秦製, 幾乎沒有大的變化。到了唐時,城鄉差彆日漸凸顯,城中分坊, 城外便劃分為村。村有大有小,但大唐有規定, 凡百戶為一裡,五裡為一鄉……”

劉四娘點點頭,明白了!自己看的閒書裡壓根也沒有這些東西。

其實儲妃是說給自己聽的吧!在坐的就自己不知道吧。

她偷偷打量鄭元娘。

鄭元娘給她擠眼睛:我知道一些, 知道的不那麼詳細。可見這些皇家的孩子, 教育還是不一樣的。一般人家的孩子嫁進來, 怕是真的很難適應。

說清楚了就行!可能一般人不會多想, 但其實日常說話的時候常說的話, 誰跟誰是同鄉,誰跟誰是鄉黨。

鄉黨,這詞可追朔到西周。

追朔到那個時候,同鄉, 或是一個鄉、一個黨出來的人, 那真是非常親近的關係。這說明祖祖輩輩,大家都在這一片,知根知底。

也就是說, 從那個時候起,基本構架已經形成。

現在彆扭的是,太|祖沒有把事情做完。他認可基層管理的構架,但是不認可, 鄉、裡管理的其中的一些部分。

比如,各個鄉都有鄉約,鄉約便是大家都要遵守的東西。比如,鄉約中有規定,說咱們鄉的人必須崇禮、必須向善,而且,必須守望相助。

這一點太|祖特彆認同!按照他的說法,他覺得哪怕到了後世,國人的人情味都很濃厚,尤其是農村,本鄉本土鄰裡之間,特彆親厚。一家有事,大家都幫忙。這就是傳承了數千年都沒有丟失的文明。

但是,他不認同鄉約裡規定的其他東西。比如,誰犯了什麼錯了,裡長鄉老可代為處罰。

他認為這個東西是淩駕在律法之上的。

因此,自大陳以來,基層的作用並沒有完全發揮出來。

基層肯定不能丟,那怎麼能既叫發揮作用,又能規避鄉約裡有些東西淩駕於律法之上呢?

桐桐給予了答案:“叫女人來做!既能掌握下麵的動靜,又不可能乾涉官府治理。”

趙德豐就道:“可女人是行動最不自由的人群,都是跟著丈夫走的。在縣衙有縣令,縣城的各個巷子,都選拔吏官的妻子來做這件事。但是各個村,各個裡,這又怎麼安排。這是非本村本裡的女子,不能擔任的。”

林雨桐點了點趙德豐:“說到點子上了。官眷到底隻占少數。因此,我覺得該設立一部,為坤部。掌管天下女子事務。從朝廷到行省,再從行省到州府縣鄉裡村,鋪排到底!”

趙德豐問說,“儲妃可算過,坤部添置了這麼多人之後,俸祿怎麼辦?”

是啊!拿不出俸祿。

誥命夫人在而今其實隻算是一個榮譽稱號,並沒有朝廷俸祿的。隻有在其夫或是子去了之後,朝廷給予其父或是其子三分之一的俸祿給她養老。這些人做這個差事,做好這個差事,還能說為了其夫。可各村的女子呢?能給人家什麼呢?

“子女入學資格。”

什麼?

“入學資格。”桐桐就道,“皇家書院!每個省設一分部,每年都考試!每個行省都有二十個名額,可直入皇家書院內堂學習。書院歸聖上親管,出來便是天子門生。隻要是皇家書院結業的學生,此生都有資格參加入內堂的考核,每年都有一次機會……”

趙德豐愕然的看向桐桐:“你想叫書院與科舉並行?”

桐桐笑了笑,“不可嗎?”

趙德豐看她:這可以嗎?這已然是跟前朝政事扯上了!而且不是一般的政事!

桐桐白眼翻她:就跟你家教你的是在後宅繡花一樣。

趙德豐跟她講道理:“你讀唐史,那你知不知道,舉薦製才被科舉替代了多少年呀?你就換種方式?”

沒有換呀!並行而已,“這是皇家教化子民,又何不可?”

“你要知道,科舉本意在提拔寒門,武皇……”

武皇如何我比你清楚,“朝廷有官學,也有私塾,不管是哪種,學出來都行。皇家書院得的大門是開著的,每年都可以報考,成績優者為先。每省每年隻錄一百個。而坤部凡是裡、村的女官,其子女中,可選一人直入分部。隻要讀出來,此生都有考取內堂的資格。機會給了,能不能抓住全憑個人。”

趙德豐就說,“那你可知道,若是這有這個資格,下麵必定會爭的頭破血流的。”

“所以呀,女官不是終身製,五年一更換,便是連任,也沒有資格再舉薦第二個子女。在任職期間,不出差錯,那子女的資格就一直保留。若是不法,取消其資格便是了。且保留終身追責之權。與子女的前程捆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