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真以為他會那麼做?!
雖然未曾說一句話, 李隆基卻從中窺探到相應的意思。
這讓他都有些懷疑,是不是接下來再出現些嚴重的內容會使得他們罷官?精神氣耗儘?
該想法的出現令他回想起初開始時提到的事情,當時卻隻是簡單的提及後仿佛是遺忘, 便說起彆的內容。可現在,李隆基懷疑神跡內的那些人準備重中之重的去討論它。
如果可以, 李隆基不想去推斷這個可能性。可安史之亂?能被冠以“之亂”稱呼的絕不是隨意的打打鬨鬨,裡麵定是充滿了無法忽視的災難。就拿他所知的七國之亂、八王之亂,前者持續時間較短,後者卻是時間持續較長,波及範圍較廣, 它的出現導致那個王朝嚴重走向滅亡。
要是神跡說它是短時間的內戰, 他還不怕什麼,但怕就怕是後者。
一時之間, 李隆基的氣血上湧,若是真如他猜測的這般,接下來會變成什麼樣?“國都六陷、天子九逃”, 這可真是殺人誅心啊!
李隆基開始祈禱神跡裡講述的時候, 其他人沒有看到。
可他忘記了,一旦神跡內再提起此事, 就不會忽略它。
他的期待也沒有任何的作用, 隻能去注視著浮現在神跡投影上的文字。
【YU:歎氣.jpg】
【YU:話題兜兜轉轉又回到玉環和李隆基與安史之亂了。想到這個, 真想把他的壽命砍給始皇,既然他不需要那就給需要的皇帝。】
【虛燭沉酒:我覺得其實還可以捐贈給凰後, 讓她可以陪著二鳳。】
既知二鳳是自己, 李世民便知凰後指的是觀音婢。而要捐贈給觀音婢性命還要陪著他, 難道說……觀音婢未來發生了什麼事情嗎?
李世民的腦海裡不想去思考其可能性, 但得出來的結論便是觀音婢可能早逝。
與他得出同樣結論的還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
心知李世民與長孫皇後感情的他們明白此事對於他們的陛下來講, 一旦發生便是個嚴重的打擊。
不過目光瞥向李世民,房玄齡他們發現他似乎是調整好情緒。
唯有李世民知道,他在神跡結束後定要讓太醫署的人來替觀音婢進行診斷。
雖然他很想此時就讓太醫署的人去為觀音婢診斷,但他知道這樣必然會打擾到她觀看神跡。
不過,李世民又念及即將會看到的內容,覺得還是將太醫屬令給叫過來。還有皇後,讓她一人待著,有點不太放心。在過來以後順便還可以讓太醫署令診斷一番。
於是,李世民便讓宮侍去把人都給他喊過來。
得到李世民要求的長孫皇後著實無奈,她想讓來喚自己的宮侍回稟李世民不用擔心,她就不過去的事情。可又知對方既叫宮侍喚她過去,便是下定主意,也沒有再猶豫。隻好將繈褓中的李治安排好,結果不知道是不是她要離開,就哭了起來。
無奈之下,長孫皇後不得不將幼子帶著去往李世民那裡。
同時在心裡對李世民的行為腹誹起來,這人究竟知不知道雉奴出生才沒有多久?
隻是想歸想,長孫皇後仍舊麵色如常,平淡的注視著神跡。但如果有人去仔細觀察,便能發現隱藏在她眉眼裡的擔憂。
正如李世民的在意,長孫皇後也極其在意即將開展的有關於“安史之亂”事跡。
看著神跡內又一次湧起的歎息以及對李隆基的聲討。長孫皇後清楚他們要知道的事即將浮現在神跡投影。
果不其然,神跡內出現了最初提起此事的人。
【秦始皇的寶貝:每每看到有人說安史之亂楊玉環是罪魁禍首時就覺得對方腦子有泡,雖然她有一定
的關係,卻也不是主因。就像前麵有位姐妹說的那樣,李隆基首先得是個人,不是動物。也不對,動物之間也有忠貞,那就是連動物都不如了。
還有人說若不是李隆基為了讓楊玉環高興,認了安祿山為養子,怎麼可能會有後來發生的事。
固然,李隆基是為了讓楊玉環高興,但其中未必沒有政治考量。那個時候的安祿山有在邊疆建立的軍功,又手握重兵,不服從朝廷的管束。為了拉攏安祿山,以此穩固邊疆安穩,李隆基自是想辦法。
而安祿山在朝堂上也沒有關係,恰逢楊玉環喜歡他的胡旋舞,再聽上唐玄宗對她的那些有關於誇獎安祿山對他特彆忠心,待他就像親子。楊貴妃聽著他的話又看安祿山就說像是兒子。
安祿山自是投之以好,本來就是想要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結果楊貴妃就說出那種話,怎麼可能不欣喜若狂啊?!
但凡李隆基說出安祿山的年齡不符,直接拒絕,楊玉環還會認對方為養子嗎?
我不知道彆的皇帝在聽到這樣的話以後會不會同意,但我們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李隆基居然就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