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 番外三 和Crown無關的Crown……(2 / 2)

總而言之,雖然一部分粉絲對公考直播這個話題不感興趣,可了解顧熠的粉絲都知道,他最初始的人氣就是從直播中積累的。

甚至如果不是公考直播引發的熱度,顧熠未必會去參加《星之戰》,也未必會被孫有明挑中。

眾所周知,《一枚信箋》當初挑演員,除了外形條件外,對演員自身的學識也有要求。

顧熠當時的學曆雖然不高,但他懂化學,這讓他比其他演員更合孫有明的心意。

顧熠眼下在娛樂圈這麼成功,人人都誇孫有□□眼識珠,不過付星覺得,更重要的是顧熠有扮演沈遙的基礎——不是誰都能把沈遙這個角色演好的。

孫有明的眼光固然毒辣,但顧熠自身的天賦也不能被忽視。

……

付星早早打開了筆記本,比起下午,她這會兒的精神狀態相當好。

自己做題、聽課會覺得很累,尤其是回過頭來一遍遍看答題的思路,更是讓她感覺疲憊,她一直懷疑,大概是自己是文科生的緣故,行測的數量關係和資料分析她永遠做不快,到了判斷推理這種題型,她經常被繞到暈頭轉向。

她不覺得顧熠講題會給她灰暗的備考人生帶來多大的變化,但就算隻是看顧熠的臉,她應該也會有耐心聽完一整節課。

這是付星聽課前的真實想法。

當顧熠的臉出現在屏幕上時,她還是抱著看臉的心態去聽的,結果,開講之後——

言語理解先不談,隻邏輯判斷和數量關係這幾個版塊,付星就一邊聽一邊在心裡默念“臥槽”。

她的筆記一直沒有停過。

付星是聽過公考課的,也自己做過不少套卷子,俗話說內行看門道,顧熠才講了幾道題,她大腦就會忽然蹦出一句“我怎麼沒想到呢”,專注度自然加倍提升。

她也不看臉了,隻看題,偶爾掃一眼評論區,都是類似“666”的留言。

顧熠講技巧,也講原理,尤其擅長速算,付星以前也聽過一些老師的速算技巧,但不知什麼,大概是她對顧熠的濾鏡太厚,她總覺得顧熠比那些公考培訓老師講得更透徹。

到這個時候,付星其實已經不關注顧熠的臉了,她看的是題目本身。

顧熠語速不快不慢,正把握住了她能掌握知識的時間點,所以付星不會覺得太趕,她當初也是正經考進本校的,高考那陣數學也不算差,可臨近畢業的煩躁讓她很難靜下心來去研究備考的知識點。

但現在,她感覺自己慢慢平靜了下來,仿佛回到了高考那年的夏天。

顧熠教授的未必是很新的知識點,準確地說,行測的題目所考的都不是特彆新的知識點,都屬於她曾經接受的教育所學到的內容。

但有人明白該如何把這些知識點搬到正確的位置。

聽課的時候,付星很難遏製住澎湃的心情。

她很清楚,對待這一場直播,顧熠完全沒有敷衍,每道題的知識點都被他研究得很透徹——出道之前他是如何講課的,現在依舊是一樣的狀態。

付星覺得,至少她自己是很難如顧熠這般嚴謹的。

“顧老師天賦好強,我到現在還是想說。”

“畢竟是當年的C省理科第二啊,他現在講的題比幾年前更精煉了,現在是又快又準又實用。”

付星默默點了個讚。

一場直播三個多小時,顧熠隻在中途喝了幾口水而已,停頓的時間並不長,講課的時候,他就專心致誌地扮演好老師的角色,專注、認真、嚴謹。

付星的筆記本上記了好幾頁,聽完直播,她覺得自己的大腦都是沉甸甸的,好像裝滿了知識點。

第二天和第三天,她一直在消化筆記本上的內容,到了練題的時候,她也嘗試把自己聽到的知識點帶入題目裡,有一點她可以清晰地認識到——她答題的速度的確有提升。

她記得,在以前,首頁有人說過自己靠聽顧熠的課行測過了80,付星當時對行測80並沒有明確的概念,後來了解到這個分數的意思之後,她其實不太相信。

因為行測80是有難度的,她之前認識一個外院的學長,對方聲稱自己行測裸考80+,對方平時行事就有些浮誇,付星根本不相信對方說的話。

後來現實也證明對方實際上在吹牛——他連麵試都沒進,但是他崗位的前三行測都在70上下。

從這場直播開始,付星躁動的心忽然變得平靜了。

她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她從顧熠身上汲取到了動力,總而言之,她忽然開始客觀地麵對自己已掌握的知識點,把它們應用到平時的練習中,多練,多看,持續這種狀態半個多月後,她發現,她的正確率比起前段時間進步很大。

備考的艱難在於,不僅要讓自己發揮到最佳狀態,考到最高的分數,就算這樣,她也很難阻止對手考到比她更高的分數,何況筆試之後還有麵試。

不過付星現在覺得,千言萬語最終隻有四個字:儘力而為。

她先儘力,然後等待幸運的眷顧。

顧熠講課的視頻,付星反複聽了很多遍,她一遍遍去提升自己的答題速度和技巧,耐下性子來吃透題目。

她依舊不愛去圖書館,一個人留在宿舍安安靜靜地琢磨卷子,但畢業季將至的那顧躁鬱感沒有了——她或許沒有顧熠那種學習的天賦,但她可以以更嚴謹的態度對待自己所學的東西,把自己能掌握的東西一點一滴掌握到位。

到這時候,就算一個人做考卷,她也能沉下心來寫一個多小時,不知不覺中,桌上的題紙越摞越高,模擬的分數越來越高,她也越來越從容了。

付星仿佛回到了自己中考和高考的那段時間,她不需要熬夜苦戰,卻依舊能以最快的速度寫出正確的答案,那是獨屬於學霸的運籌帷幄感。

在那個時候,她不需要去查分,卻對自己考出的分數很有把握,一道題隻要下筆,她就知道自己有沒有答對。

付星忽然有些後悔——高中的順暢讓她自大學開始就放飛自我,專業知識學得不夠紮實,到了畢業季,她所麵臨的選擇也變少了許多。

其實她是喜歡自己所讀的專業的。

雖然她們專業讀研的女孩子很多,但讀到博士的少之又少,反而是男生讀博士的更多。

仔細想想,從一開始,她就自己給自己設置了許多障礙,比如女孩子讀到博士年紀會很大等等等等。

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她心裡很清楚,因為她沒有認真對待大學這四年,她沒有支撐自己繼續下去的知識儲備。

就算她掌握了更多關於考公的知識點,但越是能夠熟練地掌握這些知識,她越是清晰地知道——她並不是很喜歡自己未來可能會從事的這份工作。

隻是她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未來。

大一那年,她曾坦坦蕩蕩地在自己的喜好一欄寫下“英美文學”,但現在,她大腦裡充斥著的隻是“英美文學不好就業”,“翻譯好歹實用一些呢”,“讀英美文學你讀得過外國人嗎?人家都把英美文學研究爛了”。

付星覺得這些說法都很有道理,不是歪門邪說。

可認真思考過後,她又覺得,就算是外國人已經研究透了的東西,她難道就不能研究嗎?

外國有很多學者在研究國內的古典文學,許多外國學者的理論被印刷成書籍,在書店裡公開售賣,還有人聲稱這些外國學者對國內曆史和文學的研究比國內學者更清晰透徹。

付星的猶豫沒有持續太久,在找回自己決心後的某天晚上,她給家裡打了個電話。

因為她家的條件隻是一般,她一直覺得,家裡急需她這一份工資,需要她用錢來回報父母多年來的養育。

但打過電話後她才意識到,父母其實支持她的任何決定。

不管她選擇繼續讀書,讀一個不熱門沒有前景的專業,還是去工作,他們都願意雙手支持她。

她也預想到了繼續讀書可能會麵臨的經濟壓力、年齡壓力。

可不知為什麼,真正下定決心之後,她內心的那種慌亂、迷茫似乎一瞬間消失不見了。

也許在多年以後,她會為自己此刻的決定而後悔。

但那屬於未來的後悔,而不是此刻的後悔。

……

舍友們驚詫地發現,付星桌上的資料書從公考資料變成了考研資料,本專業的各種參考書被她全部找了出來——在她大學的四年裡,這些書並沒有得到合理使用,很多幾乎是一片空白。

她不由安慰自己,一片空白也沒關係,現在來用最合適。

她開始看書,提升自己,把專業相關的知識瘋狂地彌補——付星不覺得自己是學霸,但她應該屬於考霸那一類,她知識掌握得很虛,但她專四其實考得還不錯,比她平時的表現更好。

沒關係,她可以先當考霸,再慢慢讓自己成為學霸。

付星現在是承載著不去就業的壓力、完成父母的期待和實現自己的熱愛三個擔子去複習的,也正是因此,她忽然不覺得迷茫了。

早起不再是難事,學習本身似乎也不再是負擔,當付星迎來考研那天的時候,她自己的第一感覺是——居然已經過去了這麼多天?

每個人成功考上研之後都會講述自己的考研動力,但付星想,就算她坦誠自己的考研動力,恐怕也沒有人會相信,因為她的動力不僅迂回曲折,而且本身是和英美文學無關的東西。

付星的確考研成功了。

離校那天,她把貼在自己書桌上的顧熠照片揭了下來,帶到新學校去,讓顧門繼續助力她更進一步。

研究生的這幾年,她沒有白費,之後順理成章讀了博,和自己喜歡的作家交流,也認識了許多英美文學領域的文學家。

困難的確很多,卻並沒有她想象中那麼多,再回顧時,那些過去已經不算什麼了,她現在讀著自己喜歡的專業,愛著自己的學科,某一年去S大交流,她還見了顧熠一麵。

顧熠大概永遠不會知道,他曾經給了她很多動力。

雖然邏輯很奇怪——她從他講的公考課裡汲取自己學習英美文學的能量。

就好像,她在講述一個和無關的粉絲的故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