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朱棣不承認,這個Judy就不能是他爹認的乾兒子麼?
朱元璋看向朱棣和朱棢,指著殿外,“你倆出去站著!”
朱棣……
朱棢……
朱樉:嘿嘿嘿!
“老二,你也出去。”朱元璋一並把三人給趕出去了。
朱棣三隻能抻著頭往殿裡看,耳朵豎起來,生怕錯過了神跡。
朱欆埋怨,“你倆吵就吵,管我啥事。”
“二哥,你不說話沒人拿你當啞巴。”朱棢語氣嫌棄。
“三弟,你胳膊肘往哪拐,咱倆兩個死人,不該同仇敵愾麼!”朱欆往後一退,朝朱棣那一撇嘴。
還在空氣裡畫了一條線。
朱棣……
“你愛死死,彆拉著我。”朱棢用鞋底蹭地,蹭的地方正是朱欆剛剛畫的線。
“你不死就不死麼,閻王讓你三更死你還能活到五更!”朱欆在空氣中接著畫線。
朱棣歎氣。
朱欆和朱棢異口同聲,“Judy!你歎什麼氣!”
接著殿內一聲大吼,“閉嘴!”
來自老父親的震懾,殿外瞬間安靜了……
*
唐。
聽到明朝皇帝如此出身,李世民不由佩服。
如同朱元璋一樣,李世民對漢高祖劉邦評價很高,英雄不問出處,能在逆境中得天下乃是王者。
“這樣的人還得天下?”李淵大驚,劉邦那樣的人得天下已經夠不可思議了,乞丐還能當皇帝?帶著百姓一起要飯?
朱元璋瞬間代替劉邦成了李淵第一個瞧不起的帝王。
【李淵】:乞丐都能當皇帝?
【朱元璋】:李淵那慫鱉都能,乞丐咋就不能!
朱元璋不慣李淵毛病,開口直接罵。
李淵捂著心口,“吾兒,他罵你是王八蛋。”
李世民眉頭微皺,“父皇,時候不早了。”
“吾不困。”李淵瞪大眼睛,他不走,今個他要和那個乞丐一戰到底!
【這樣的開局,要想彆人給自己賣命,自然要不吝賞賜,不然人家憑啥跟著?
俗話說,天下攘攘皆為利來。
明太.祖朱元璋對功臣予以封賞賜,不過他並沒有給他們封王,而是公侯伯。
為了壓製這些功臣,朱元璋又封自己兒子為王。
明太.祖朱元璋對兒子們家教很是嚴格,都是經過戰場錘煉的,沒一個養尊處優,當然,皇太孫除外。
對自家兒子封王,除了戰略決策當然也有私心,畢竟都是親兒子,怎麼鬨,這天下還是他們老朱家的。】
聽神跡把自己的心理分析的一清二楚,朱元璋感歎,“不愧是老天爺,啥都知道,人在做,天在看。”
這也是為何聽朱棣造反,朱元璋沒立馬暴怒的原因,在怎麼反還是老朱家的天下。
當然,造反是不對的。
老四這個兔崽子,知道沒臉,把自己的名都改了,Judy???什麼玩意!
【明太.祖朱元璋給自家兒子封王,除了壓製功臣和私心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蒙古還未滅亡,隨時可能南下,邊境局勢動蕩,需要信的過的將臣去守。
誰能信的過?自家親兒子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守的是自家江山。】
樂瑤放出一張地圖來,地圖上標注著鎮守藩王的位置和名字。
【咱們來看看明太.祖朱元璋的戰略部署。
從東到西,駐守的藩王依次為,遼王、寧王,燕王、穀王、代王、晉王、秦王、慶王、肅王,這九王被稱為九大塞王。
九大藩王建立起了堅固的關內的屏障。
因燕王和寧王駐守要塞,因此他們手中的兵馬比其他幾位要多。
明太.祖朱元璋雖然給了九大藩王兵權,但是對他們的製約也很多。】
樂瑤講,李世民、秦始皇、趙匡胤三人在認真的記。
李淵不屑,他不信這是乞丐能想出來的,往自己臉上貼金!
還有他兒子記什麼,有啥可記的!後朝有何能借鑒的?浪費筆墨罷了。
【第一,朱元璋限定了藩王的領地範圍,並規定沒有中央的命令,藩王不得隨意離開自己的領地。
第二,限定他們的兵權,藩王不可以招募新兵,護衛軍的數量也不能超出中央要求的數量,也就是最多不準超過6萬,雖可調動兵力但用兵之前必須上報兵部。
如此主動權仍舊在中央,就算有藩王心存不軌,區區幾萬人也鬨不出什麼事來。
第三,經濟上控製,藩王隻擁有兵權,封地裡其他權利如稅收、民生、刑法等還由中央掌控。
最後,藩王的藩地也不是固定的,所以經營藩地也沒用,說不定就不是自己的藩地了。
這些條條框框把藩王的權力限製的很死,名義上是王,實際上就是待遇好的將領罷了。】
聽神跡把九大藩王的權利製約說的如此直白,特彆最後一句……直戳眾藩王的心口窩。
“有誰不想當,和咱說說。”朱元璋看向眾皇子,但看不清殿外三人的反應。
“你三,滾回來。”朱元璋道。
朱棣三人又老老實實的進來了,看出這家朱元璋說了算。
【這麼看,藩王的權利好似也沒那麼大。
相比漢景帝時期,那時候的吳王劉濞不但有自己的軍隊,還能自己鑄造錢,而朱棣他們
就隻有個兵權罷了,還得聽中央指揮。】
【李淵】:削藩有什麼難度?
李淵的心聲發到了神跡上,削藩不是分分鐘的事麼?
【沒錯,明惠帝朱允炆也是這樣想的。】
李淵…怎麼覺得自己被罵孫子了?
*
明殿,明惠帝。
方孝孺、齊泰、黃子澄一並站開,今日他們被朱允炆叫來商量大事。
自打上次聽神跡說漢景帝削藩之事,朱允炆心底削藩的火苗就越燒越旺。
他昨天一晚上沒睡好,分析了當下局麵,得出的答案是他那些當藩王的叔叔要什麼沒什麼,優勢全在他這邊。
不過,問題來了,到底先從那個叔叔下手,朱允炆有點拿不定主意,於是他讓自己的心腹大臣方孝孺、齊泰、黃子澄一同來商量。
有如此智囊團,朱允炆覺得自己就是第二個唐太宗,而方孝孺、齊泰、黃子澄則是房玄齡和杜如晦。
“優勢在咱們,先削哪個藩王。”朱允炆開門見山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