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137 太子之權(1 / 2)

【咱們先從朱高熾得太子之開始分析朱高熾的權利之路。

首先, 朱棣登基兩年才立朱高熾為太子,還是在文官四次上書要請求冊立皇太子,朱棣才定了朱高熾。

第一次, 永樂元年, 群臣上表求立太子,明太宗朱棣拖延的理由是, “國家建儲,自古所重”,言下之意, 這是件大事, 得好好想想。

明太宗朱棣還說,“今長屬當進學之時”,意思是朱高熾正是學習的時候,不著急立太子, 關鍵此時的朱高熾已經二十五歲了,就放在現代也大學畢業獨立工作了。】

朱高熾聽神跡說當年之事, 麵上仍舊沒有波瀾。

“太子可是怨朕。”朱棣問,同時目光未離開天幕。

“父皇說的都對,兒子何來怨恨。”朱高熾道。

朱高熾說這話的時候,天幕上仍舊沒他的心聲。

“不是, 這天幕就欺負我一人?”朱高煦不高興了, 憑啥就顯示他一個人的心思!

朱棣的眼刀再次落在朱高煦身上, 朱高煦閉嘴。

【朱高煦】:天幕就是欺負我人老實。

“二哥,你若老實, 還有老實人?”朱高燧無情吐槽。

【到了永樂三年,群臣再次上表求立太子,這次明太宗朱棣推辭的理由是“長子德業未建”。

瞧瞧明太宗朱棣這話說的, 朱高熾身體肥胖根本不可能去戰場,武上是無法建功立業了。

至於文上,一個皇子怎麼建功立業?】

朱高熾仍舊很淡定的聽著。

但是另一時空的李承乾卻替朱高熾心酸,明擺著大明皇帝看不上他這個太子。

那時的明太子朱高熾是多委屈呀。

與之相比,李承乾覺的自己之前的委屈算不上委屈了,起碼自家父皇承認自己的太子之位。

“倒是我生在福中不知福。”李承乾感歎。

【到了永樂二年,群臣再次上表求立太子,這次連藩王們也一並上表。

可是明太宗朱棣還是猶豫,最後他詢問解縉的看法,解縉先說了朱高熾仁厚,隨即又提了一嘴好聖孫,朱瞻基。

終於,朱高熾的太子之位塵埃落定,相比太子李承乾還有太子朱標,同為嫡長子的朱高熾這個太子之位得來的真不容易。】

【李泰】:那他也是長子,占儘先機!

李泰的心聲以彈幕出現在神跡上,雖然他如今不是太子了,但是心裡還有點想法。

同樣都是胖子,命運竟然如此不一致,李泰感覺自己生不逢時,他若生在大明朝便好,一出事就是嫡長子,下麵的兩個弟弟還蠢鈍如豬,絲毫沒威脅。

見自己嫡次子李泰的心聲,李世民心中默默的歎了一口氣,將李泰從儲君之位的名單裡給劃去了。

【雖然明太宗朱棣立朱高熾為太子,但咱們來看看明太宗朱棣對朱高熾多為嚴苛。

明太宗朱棣下令,“凡百官朝謁東宮,偕進偕退,不許獨留私見。”

意思是任何官員都不能私下見太子,以防官員和太子結黨營私,可見此時的朱棣還是很防備太子朱高熾的。

這條指令朱棣可不是隨便說說,有次武官李諒早朝後私見太子,立即受到彈劾。

除了方才的指令,朱棣還下了一條指令,“皇太子令旨如所啟事或差訛,隨即糾覆。”如上所言,朱高熾下的任何命令說了不算,明太宗朱棣可隨時改之。

如此看,朱高熾這個太子之位坐的,既沒有自由也沒有太多權利。】

【朱高煦】:這麼慘,還不如我。

【朱高燧】:大哥真能忍啊,這太子,我當不得。

二人齊刷刷的看向朱高熾,之前是隻見朱高熾的風光,但未見他背後的隱忍心酸。

在朱高煦和朱高燧印象裡的太子是朱標那樣的。

【朱高煦】:父皇如此小心眼。

朱高煦又看見自己心聲被掛在天幕上,他整個人也是一個大無奈。

【倒不能說明太宗朱棣小心眼,畢竟坐到一國之君這個位上,自然要防備。

曆史上又不是沒造反的先例。】

“說的不是咱們唐朝,吾可是正八經的禪讓。”李淵立馬跟上一句。

李世民……

大可不必掩飾,為大唐天下,他李世民不怕留下汙名。

【而且明太宗朱棣的情況還很特殊,他禦駕親征,時常不在京城。

如此自然要對權利多加管束,若是後方起火,大明王朝便要葬送於此。

自古皇家多涼薄,既然為帝為儲君,就不是簡單的父子關係,更是君臣關係。

作為父親可能不會防備兒子,但是作為君主就必須防備太子,要不說最是無情帝王家。】

朱高熾點了點頭,對此無異議。

朱高煦不可思議的看向朱高熾,“大哥,你當真一點怨念沒有?一點都沒?”

“沒有。”朱高熾回道。

“我不信。”朱高煦立馬否定。

朱高熾歎氣,一副你不信你還問什麼的表情。

【剛剛咱們嘮的是明仁宗朱高熾剛得太子之位,權利的第一階段。

可以看出這個階段所有的權利全把握在明太宗朱棣手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