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 168 誰是敗家子?(1 / 2)

【按照明史那個意思, 明孝宗朱佑樘好似給明武宗朱厚照留了相當豐厚的底子才對,之前咱們也說過, 明史過分汙名化了明憲宗朱見深。

既然說到家底問題, 咱們就來對比對比朱見深留給朱佑樘的家底,和朱佑樘留給朱厚照的家底。

《憲宗實錄》記載,在成化末年, 京倉的餘糧為2252萬餘石, 這個成績就是放在整個明朝也是亮眼的,所以不存在朱佑樘接了朱見深的爛攤子。】

朱佑樘沒想到神跡會提起他已故的父皇,對朱見深朱佑樘是怨恨的,淒慘的童年讓他很缺乏安全感。

除了情感之外, 朱佑樘也不讚成他爹的政策, 崇尚武力, 堂堂大國應該以德服人方能太平盛世。

還有他爹晚年求丹問藥,昏君通病。

“太子, 切記, 不可學你皇爺爺修仙練道,被方士所騙。”明孝宗朱佑樘忽然開始教育朱厚照。

再次老生常談, 朱厚照聽的耳朵都長繭。

太傅們沒事就拿他家皇爺爺做反麵典型,求仙問藥?和他父皇的燒香拜佛有什麼區彆?

他都不會去做, 他從不信仙佛,亦不信鬼神。

【接下來咱看看明孝宗朱佑樘給朱厚照留下什麼,要說憲宗實錄把京倉的餘糧的記錄倒是很清楚, 但是關於明孝宗這個明君糧倉的記載倒特彆難找。

以下是主播自己推斷出的數據,肯定會有偏差,要是大家有更準確的資料,歡迎糾錯。

在《武宗實錄》九卷有相關記載。

先說明一下, 九卷記載的是正德元年隻事,即明武宗朱厚照剛登基之時,這個時候的糧倉餘糧應該可以代表弘治末年的情況。

按九卷所記,這時候京倉餘糧大概有六百多石,按照明朝規定,收獲糧食的六成要運到京都,其他四成在彆的糧倉。

六百餘石也就是十分之六,簡單算一下,弘治末年的糧食儲備也就一千多石,比成化年間足足少了一半。】

“這……”朱佑樘還是第一次聽餘糧的具體數據,雖有臣子上疏說提過餘糧不足,不過又被其他事情蓋了過去。

作為君王,他平日太忙,除了早晚朝外,一日還有兩次“平台召見”

臣子們知無不言言無不儘,每每都要論上很久,朱佑樘很喜歡這種氛圍,他在努力做一位明君。

絕不像他父皇那邊不理朝堂之事,一門心思修仙。

但是事情多了,難免記不住許多,特彆是年歲大了,記憶力變的愈發的差。

*

永樂年

“敗家子實錘了,他乾什麼了?謔謔了一半?”朱高煦知道朱佑樘是敗家子,但沒想到如此敗家。

就剩這麼點東西,朱厚照那小子也夠倒黴的,明明也沒啥可以敗家的,敗家的大帽子還全扣他頭上了。

“文官對朱佑樘是真好,把他爹朱見深的功績加他身上,把他的敗家的帽子扣在他兒子頭上,裡外裡,就他一個明君。”朱高燧也開始吐槽。

順便他問朱高煦一句,“二哥,你剛還說不能反轉,現在反轉沒?”

朱高煦不服輸,“敗的少也是敗,那也是敗家子。”

朱高熾沒有說話,但卻在一直思考,他沒想到後朝文人竟然可以篡改曆史到如此程度。

若說朱見深的功績是被後朝清朝篡改的,那朱佑樘的功績又是誰加的?

朱厚照身上的黑點又是怎麼來的?

那些文人雖然手不能武,但是拿起筆杆子卻可顛倒黑白,殺人誅心。

聽著文臣顛倒黑白,李世民他們也陷入沉思中,該如何平衡好文武關係。

一國王朝光有武力也不行,同樣,光以文治國亦不行。

【接下來,咱們用的弘治時期的文獻予以佐證,雖然沒有具體數據,但也能看出弘治末年是真的窮。

《孝宗實錄卷》弘治十四年,記錄民困財匱。

《孝宗實錄卷》弘治十五年,記錄京城的糧倉多年入不敷出。

《孝宗實錄卷》弘治十五年,記載修齋設醮耗費千萬兩銀子,國庫的銀子所剩無幾。

從這幾條就能看出弘治末年不管是糧食還是銀兩都是捉襟見肘。】

“倒是朕德行有失,才有天災人禍,讓太倉如此。”朱佑樘歎息,這事情他知道,為了賑災他還拿出私銀。

【朱佑樘】:天災害民,求佛祖保佑,我願意誠心向佛。

【彆說什麼天災,是漢文帝時候的天災不多還是唐太宗時候的天災不多。

□□,而是人禍。

為何糧食收不上來?土地大量兼並,好的良田都在藩王和官員鄉紳手裡,他們又不用交稅,朝堂哪裡來的稅收?

不說彆人,就朱佑樘的小舅子們一萬多傾良田,若都分給百姓,能收上多少糧食來?】

朱佑樘被神跡懟的啞口無言,他一直以漢文帝為榜樣,自然也知道漢文帝時期多災多難。

但漢文帝時期卻沒有像如今的大明,實在窮苦的沒銀子也沒糧食。

“萬頃良田。”朱佑樘喃喃道,張家竟然有如此多的田地?

朱佑樘每次都是百頃百頃的賞賜,加上張家兄弟的強取豪奪,自然而然就成為了大地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