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
聽神跡這般說, 公子扶蘇仿佛一下明白了什麼,他應和神跡之言點了點頭。
公子扶蘇的一舉一動皆落在秦始皇嬴政的眼中。
“有何想法。”秦始皇嬴政問扶蘇。
見自家父皇提問,公子扶蘇相當認真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正如神跡所言, 薛仲璋的確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公子扶蘇道,“正因為薛仲璋參與了這場造反, 必定牽連大臣裴炎, 如此讓太後武則天師出有名, 可一舉扳倒政敵。”
“嗯。”秦始皇嬴政點了點頭, 這一聲嗯是對扶蘇的肯定, 神跡的出現的確讓他這個兒子轉變了很多。
之前的公子扶蘇和秦始皇的政治理念完全不同, 他沒有意識到加強皇權的重要性。
對身邊的大臣采取的也是懷柔之策,有惻隱之心是好事,但是作為帝卻要不得。
如今的公子扶蘇卻知道從皇權出現,以皇帝的視角來分析政局,這個轉變是秦始皇嬴政特彆希望看到的。
“且, 太後武則天能在短短兩個月就平定這場叛亂,如此迅速, 更讓朝中大臣看清太後的權利。”公子扶蘇看向他家父皇, “自古以來, 以強者為盟。”
正是這一波波的推波助瀾,把太後武則天推向權利巔峰。
*
唐
聽到自家外甥造反,大臣裴炎便知道自己的下場,這場政.變他最終還是輸了。
同時大臣裴炎也預示到了唐朝的結局, 自己終究是大唐的罪人…
【咱們先來看看大臣裴炎對李敬業此次造反的態度, 武則天詢問裴炎計策。
大臣裴炎竟不急著平定造反,反而對武則天道,此次叛亂正是因為皇帝年長卻不親政事, 這才給叛匪造反的借口。
如果太後武則天願意還政於皇上李旦,那麼叛軍便不討自平。
這話從表麵來看好似沒什麼毛病,李敬業造反打出的名號是匡複李唐,並不是要推翻李唐,那還政於李旦似乎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
宋
趙德芳聽著直搖頭,“李敬業此舉和以往的清君側有何不同。”
聽神跡聽的多了,趙德芳的政治素養也上來了。
“可不是,就像殺了黃子澄,朱棣就不造反了?還是殺了大臣晃錯,就沒七王之亂了。”趙匡美應和。
若太後武則天還政於李旦,大概率李敬業造反借口就變成了“清君側”。
畢竟大臣裴炎的確是手握重權的權臣。
【但是實際真是這樣麼?從前麵的分析咱們可以看出此次李敬業造反,不過是打著匡複李唐的由頭自立為王而已。
裴炎此言可忽悠不了太後武則天,從古至今哪有不討自平之說,就算出兵討伐也不一定能快速平定戰亂。
且此時也有大臣提出,大臣裴炎已經大權在握,要是他沒有彆的企圖,為何要太後還政於皇帝李旦?
於是太後武則天以造反之名把大臣裴炎壓入大牢,誰讓他的外甥參與到了這次政變當中。】
聽到這,李顯很是迷惑,他已然不知大臣裴炎到底有沒有造反之心。
怎麼朝堂之事會如此複雜?!
【大臣裴炎入獄後,有大臣提裴炎求情,他們都上諫表明裴炎絕對不會造反,就算他們造反,丞相裴炎也不會造反。
但是武則天卻特彆篤定,她說他在知道大臣裴炎造反,但是眾臣卻沒有造反之心。】
“那裴炎真的有造反之心麼?”李顯在心裡嘀咕,其實此時的他已經認定裴炎有造反之心,畢竟他家母後如此篤定。
李旦一直低頭不炎,儘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原本他就不想放皇帝,聽神跡透露出這麼多後朝之事,他就更不想當什麼皇帝了。
【咱們先不論大臣裴炎到底想不想造反,這次咱們從武則天的視角,權利者的角度看看他到底該不該死。
首先李旦登基後,裴炎的陣營迅速轉向李旦,並且手中的權利足以和武則天抗衡。
其次,光宅元年八月,裴炎已然有了逼宮的想法。
最後,好巧不巧光宅元年九月,李敬業造反的謀臣還是大臣裴炎的外甥,並且麵對造反,大臣裴炎並沒有要打的意思,反而勸武則天還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