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站起來把上次的詩稿拿來,放到雲芳跟前:“三嫂子看吧,我要瞧瞧二嫂子搬來的大將有幾分本事。”
雲芳把書稿拿到手裡,跟王熙鳳說:“不管認不認識看不看的懂,翻頁的聲音一定要大,氣勢擺足了,不能讓這些姑奶奶們看咱們的笑話。”
一句“姑奶奶”調侃她們,惜春當時就跺腳拉探春和兩個嫂子對線。嫂子們太壞了,動不動就拿婚事打趣她們,哪怕沒有夫家,這兩個嫂子也要提“姑奶奶”的說法,分明就是故意羞她們的。
探春拉著惜春讓她彆鬨了,論臉皮厚,未婚的小姑子能厚的過已婚能說葷話的嫂子們?
王熙鳳就說:“說一句姑奶奶也不算早,發嫁了二姑奶奶,你們也快了。要不是因為也快了,你們也不會聚在這裡整理書稿啊。”
字字句句,彆人是開玩笑,但是說到寶釵的耳朵裡,就在不斷的增加她的焦慮。
沒過幾日迎春帶著夫婿回門,榮國府這裡隆重招待他們。吃過飯之後,新姑爺去前院和老丈人大舅子小舅子一起聊天,女眷們一群人在綴錦樓陪著賈迎春說話。老太太就把陪嫁的丫鬟和陪房媳婦們叫來問問他們小夫妻如何相處的。
到了該走的時候,迎春看著打包好的東西,從裡麵拿了自己常用的環佩釵簪出來送給姐妹們做念想。
看她們姐妹有話說,邢夫人帶著王熙鳳李紈和雲芳下樓去了。
迎春拿了一對金鐲子送給了邢岫煙,拿了一支金簪送給了林黛玉,把一隻金項圈送給了探春,一塊壓裙子的玉佩給了惜春,最後選出一隻金鳳釵送給寶釵。
她和邢岫煙是禮法上的表姐妹,雖然沒血緣,往後來往的時候多,也沒那麼傷感。探春和惜春是親妹妹,一起長大,就是分彆了日後也是要聯係的。林黛玉和她是嫡親的表姐妹,和兩個妹妹一樣,聯係也會緊密。
她和薛寶釵既沒有血緣關係,也沒有禮法上的聯係。薛寶釵在榮國府住了這幾年,大家相處的也好,心裡也知道將來寶釵回去嫁人了,天南地北再難續上這段情誼。
所以把最華麗的金鳳釵送給了寶釵,思來想去,還是把話說了。
“我這人嘴笨不會說話,說的不好了你也彆往心裡去。這園子雖好卻非久留之地,如今趁著青春尚在,早做打算吧。”
薛寶釵幾乎笑不出來了。
這話是實話,也揭開了她不願意麵對的事兒:再不打算真的無路可退了。
連姐妹們都能看明白的事兒,難道家裡人看不明白嗎?
薛寶釵心裡再次五味雜陳。
好在轉機來了。
宮中的皇帝和皇後是少年夫妻,這些年感情一直很好,他們夫妻養了兩個兒子,這兩個皇子年紀相差了七八歲。
前幾年皇帝位置不穩的時候,和太上皇爆發過一場極為激烈的衝突。
就是立儲。
當時皇帝想立他和皇後的嫡長子為儲君入住東宮,太上皇反對,反對的理由除了亂七八糟的一些說法之外,最根本的一條就是皇帝的嫡長子體弱。
嫡長子體弱是不爭的事實,這是胎裡帶來的毛病,走的快了就喘,重物件拿不動,彆人騎馬的時候他隻能坐車......但是皇帝疼愛這個長子的的心也是真的。當時本該韜光養晦的皇帝為了嫡長子能被立為儲君,也是冒了很大的險和太上皇硬扛。
後來雙方各退一步,立儲的事兒就這麼糊弄過去了。這些年磕磕碰碰,皇帝想傳位給嫡長子的心一直不變。
雖然沒名分,但是皇帝已經給兒子配齊了東宮的屬官,兒子也在東宮住著,就是沒正式的冊封。這個沒名沒分的東宮小號朝廷也在運作,皇長子除了體弱,也能像模像樣的給皇帝分憂了。
太上皇早已經是秋後的螞蚱,嫡長子早晚能拿到儲君的名分,立儲不再是皇帝心頭的大事兒,現在橫亙在帝後心頭的事兒就是給兒子選一房賢妻。
皇後私下裡跟皇帝表示,東宮的女主人不是一兩天能選出來的,要在大臣家裡挑年紀合適品德賢惠的淑女需要些時間。如今兒子也不小了,都是十幾歲的小夥子了,太子妃沒有,但是昭訓奉儀這樣的侍妾該有吧。
皇帝點頭,該有。
皇後就說:“侍妾而已,不必大張旗鼓,讓下麵的人找些品貌上佳的送進來就行,要緊的是要有點德行,不能上不了台麵。”
小事兒而已,皇帝日理萬機,不管這事兒,讓皇後操心去。
皇後也不是很在意,侍妾而已,又不是找兒媳婦,還要看家世品貌,再打聽是不是賢惠,要留意兒子喜不喜歡......皇後轉臉跟下麵的掌事太監說:“從京城附近選良家子充入宮掖,不要大張旗鼓,先看太子的態度,太子喜歡了再賞名位。”
太監出宮,給那些下麵的徒子徒孫還有各處受宮中太監掌管的司、監、局傳話:低調行事,選品貌上佳有德行的女子送東宮聽候差遣。
選宮女不是這個流程和要求,目的一下子就明顯了,東宮的小爺開竅了,這是要讓下麵進獻美色。
這消息就傳到了夏家,夏家掌管著桂花局,這桂花局是和宮中打交道的,雖然宮裡要求低調行事,但是東宮那裡是個熱灶。凡是有點心眼的都在找合適的女孩,要是這女孩能在太子身邊站住了,往後再有個一男半女,就是外麵這些皇商和太監們的靠山。
夏家的太太就覺得可惜:“我隻有一個女兒,要是有兩個,就送去一個。真是......”
這樣子像是丟了幾萬兩銀子,就差對著胸口捶幾下表示痛心疾首了。
但是夏金桂聽了這個消息,瞬間想到了薛寶釵。
太子現在很尊貴,往後要是登基了,更是最最最尊貴的人。
她心想反正薛寶釵現在沒人家,不如拿她去敲門,行不行就看薛家的造化了,不行了也沒事,那是她薛寶釵沒福氣,怨不得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