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芳趕快出去迎接, 這時候二太太都到怡紅院門口了。
二太太帶著幾個丫鬟抬頭看著怡紅院的大門。當年為了修園子,她也是花了很多錢的,如今想想真的是為誰辛苦為誰甜, 到頭來隻能是“苦恨年年壓金線, 為他人作嫁衣裳”。
無論是她還是賈元春,都是為人做了“嫁衣裳”。
她內心是不滿的。
這時候雲芳出來,親熱的去拉二太太的手:“嬸子來了,快裡麵請。這些日子天氣太熱了,也沒給嬸子請安, 您最近可好。”
二太太怎麼說也是出身富貴的官家小姐,也是替榮國府迎來送往二十年的人物, 逢場作戲自然也玩的很溜。
這時候笑著拉雲芳的手一起親親熱熱的進了怡紅院:“好, 都好, 您們不用惦記我, 伺候好老太太就是大功一件。再說你們就是找我也找不到,我最近和我們老爺在鄉下呢,鄉下比城裡涼快多了, 要不是為了太子妃的事兒我們還不回來呢。”
雲芳也沒順著問鄉下的事兒, 隻說:“辛苦您了,為了這事兒肯定是昨日沒休息好早早的就起來了。”
兩個人拉著手都是一臉笑容站在怡紅院的院子裡,二太太就說:“這不叫辛苦, 這是家裡的大事兒,我是巴不得這樣的事兒多幾件呢。”
然後看著怡紅院的景致, 很感慨的說:“過日子就該是這樣,想想前幾年在這裡迎了娘娘,那時候再也想不到幾年後要送太子妃,這真是......跟做夢一樣呢!都不敢信!”
話聽著很正常, 眼前的二太太笑的也很親切,雲芳就是不敢掉以輕心。
她就說:“這都是祖宗保佑,說起來沒祖宗在江南追隨著老皇爺起事也不會有今日的好日子。嬸子快到屋子去,外麵太熱了,請到屋子裡喝杯茶。”
兩個人一起往堂上去,二太太問:“太子妃收拾好了嗎?”
“還沒,還早著,我請她到院子裡轉轉再來,今兒要坐一天呢......”
這時候兩個人掀開簾子進去,巧兒已經收拾好了,正準備出去。就站在門口對著二太太福身見禮。
二太太此時很慈祥,忙放開雲芳的手半摟著巧兒:“乖乖,這幾個月不見,你看著長高了些。”
巧兒就有點應付不了這突然而來的慈祥,就說:“嗯嗯,應該是長了,您坐您坐,我出去一會。”
二太太就放開她,和雲芳一起在堂上坐了。
雲芳親自給她端茶,心裡想著怎麼套話呢,就聽見二太太問:“聽說你們進宮去了,見到娘娘了嗎?”
雲芳就想著這大概是來探聽賈元春的消息,就說:“昨日我和我們太太直接去了太後哪兒,隻見到了兩宮太後和皇後娘娘,其他的娘娘都沒見。”又趕快說:“宮裡那地方規矩多,我沒去過幾次,我小門小戶出身,在哪兒就怕行差踏錯被人笑話,在宮裡連頭都不敢抬話都不敢說,太後問一句嗯一聲,本來還指望咱們娘娘替我說說話呢,娘娘也不在,我也沒膽量問,就這麼稀裡糊塗的出來了。”
二太太聽了臉上的笑容就淡了不少,不過馬上又笑著說:“沒事兒,宮裡規矩多我是知道的。昨日宮裡來人是怎麼說的?都是哪些女官出來,娘娘派誰出來?”
雲芳也不知道,她就說:“昨日宮裡沒來人,是禮部的幾位大人來的,他們對宮裡的事兒也沒多交代,就說今日有幾位王爺和王妃來,也說了宮裡掌事太監和女官也會來,但是他們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些太監宮女出宮,所以咱們這裡也打探不出來。”
二太太聽了點點頭,默默的喝茶沒再說話。
雲芳就覺得氣氛太尷尬了,就想著找話題聊。這時候外麵有人通報,說三姑娘來了。
探春進來,二太太把茶杯放在了桌子上,跟雲芳說:“我等會再來給太子妃請安吧,好久沒見你妹妹了,也著實想念,特意讓人找了你妹妹過來,我們娘倆出去說說話。”
雲芳隻能立即站起來送她們出去。
目送二太太和三姑娘走遠了,雲芳立即跟甘草說:“派人問問老太太跟前的姐姐和二奶奶,看她們知道不知道二太太來找三姑娘。”
王熙鳳這時候忙的差點要飛起來。
賈家的族人們很早就來了,用老太太的話說,這是喜事,要讓全族沾沾喜氣。
老太太嘴裡的沾沾喜氣就是給大家分東西,榮國府庫存的一些布料,和庫裡的糧油,先整理出一個數字來讓人去分,按照人頭分手先放著,等這些人走的時候讓他們帶走。
這事兒簡單,隻要有東西就能分,沒有東西這會也要趕快出去買。
有錢就能辦事兒!
可是今兒來的人太多了,老的小的年輕的......都是一來一家子。
老的坐滿了屋子,小的遍地都在跑,那些不老不小的都要堵著王熙鳳說話,要跟二奶奶多說幾句留下個好印象,為的是將來求到跟前了好說話.......
人越多帶來的事兒就越多,李紈因為是寡婦這種喜事她不參加,就縮在大觀園什麼事兒都不管,真的是一點都不管,而且縮的很嚴實,她婆婆來了都找不到她的那種縮著。
珍大奶奶倒是想幫忙,帶著兒媳婦忙裡忙外,可是她身邊也跟著很多族人要和她說話,什麼家裡日子艱難,求族裡救濟。什麼有個親戚家的孩子真的是個讀書的種子,想來家學,求高抬貴手放他進來......
這時候雲芳跟前的人來報告二太太找上三姑娘。
王熙鳳忙的一個人被劈成了很多份了,是真不知道。
而且這事兒也不著急,二太太這會沒法子把三姑奶給帶走,事有輕重緩急,先把今日的事兒辦了再說三姑娘的事兒。
王熙鳳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事兒,但是有人覺得這是大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