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來,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溫度逐漸降下來,五隻小兔子長成半大兔子, 眼看著等來年春天就能產崽生下兔子, 阮柔照顧愈發精心。
更喜人的是,某一天早上, 阮柔來到柴房專門隔出來的兔籠, 竟憑空多出一隻雄兔,如此, 六隻兔子裡兩雄四雌可謂十分得宜。
除去堅持養兔子這一點外, 阮家與先前並無太大區彆,故而這個年關也過得緊巴巴。
因著阮柔回來的第一年無冬衣,阮奶奶出錢額外做了一身棉衣, 其他阮家人則依舊穿著幾年前的舊衣, 唯獨吃食上,比往日更大方,從臘八開始, 家裡的飯食由半稀粥變成濃粥,一家子的精神頭都比往日足。
大人們依舊忙個不停,孩子們卻徹底玩瘋了。
村中不甚富裕,阮榮之年紀大了, 自覺去旁人家蹭吃蹭喝的事情不能多乾, 故而帶著小堂妹自力更生。
錦繡村靠山卻無吃糖積水,唯獨村前一道溪流路過,溪水和緩,平素村人洗衣、灌溉的水基本都從這裡取,至於吃食用水則全靠村中的一口井。
冬日氣溫降低, 溪水麵上結了一層淺淺的冰,村人若要用水,隻需要拿棍子輕輕一擊,就能破開一個洞,但冰水寒冷,村人寧願花點力氣打井水也不願意貪便宜用溪水,故而溪流處少有人來。
此刻,兩道小身影慢慢從遠處靠近,那小心翼翼的模樣仿佛做賊。
“哥,來這裡做什麼啊?”阮柔有些好奇,一邊搓手,一邊小跑著跟上。
“嘿嘿,帶你來撈魚。”
不一會,兩人靠近溪流,阮榮之在岸邊隨意拋了一塊石頭,砸出一個木桶大小的洞,隨後,忍著冰水放下一個條筐。
阮柔畢竟在現代學過理化知識,此刻一見便明白是利用冬天冰下的魚缺少氧氣的緣故,但這般網魚還是第一次,故而也頗為新奇地看著。
前後一連放下三個筐子,筐口用枯草纏緊,屆時魚兒進去容易出來簡單。
一切完畢,阮榮之雙手早已凍得通紅,卻歡喜異常。
“走,雲娘,咱們先回去,過兩個時辰再來看。”招呼著人,他一邊走一邊嘚瑟,“嘿,我也是有一次趕巧發現的,冬日結冰鑿個洞,那魚兒就容易往裡鑽,還省了過年買魚的錢。”
附近村子習俗,過年飯桌上可以沒有雞鴨,魚卻必須得有一道,曰年年有餘。
兩人回去暖和身子,吃飯睡覺休息一陣,等半下午再來到溪邊,撈起三個筐子,一共得了五尾魚。
“回去。”拎著魚,阮榮之雄赳赳氣昂昂,似得勝的大公雞。
等回了家,阮大伯娘自是一陣誇,留下兩條大的先養著,餘下三條,兩條燉了魚湯,香濃無比,勾人胃口,另一條取下魚肉做了魚丸,也是一道好菜,一家五口吃了個心滿意足。
有道是過了臘八就是年,一進入十二月,時間就跟插上了箭般,飛速劃過。
臘月二十到二十五,是錦繡村約好一起去鎮上置辦年貨的日子。
難得的熱鬨日子,錦繡村村長特意從外麵借了頭牛,又拚拚湊湊架了輛牛車,專為村人往來市集使用,一天可以來回四趟,故而錦繡村眾人家家歡歡喜喜,即便什麼都不買,也願意花上一文錢往返去鎮上逛逛。。
故而,廿三這日,阮柔與阮榮之也得以大人跟著去鎮上湊熱鬨。
牛車從錦繡村去鎮上,從大路走比從豐收村繞路還要近些,即便老牛悠悠慢行,約莫不到一個時辰就到達鎮上。
阮柔下牛車時精神尚好,心道若阮家能有一輛牛車就好了,不過不能操之過急,等她兔子養好,牛車當不遠了。
時隔幾月,久違的鎮上許鬨許多,尤其開著各色商鋪的街道,幾乎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了兩站紅燈籠,襯得整條街道紅彤彤一片,格外喜慶,行走其間的老百姓俱都麵帶笑容。
“咱們先去擺攤把雞賣了。”阮大伯娘在前,以迅捷的腳步在人群中穿梭,尋找合適的擺攤位置,阮柔和阮榮之夾在中間,由最後挑著大背簍的阮大伯照看。
是的,再次來鎮上,阮大伯娘依舊選擇了帶點東西來兜賣。
其中最珍貴的當屬家裡的幾隻雞,因著害怕雞瘟的緣故,一般農家養雞也就十來隻,這次阮家就帶來了八隻,堪稱大手筆。
除此外,先前貯存下來的板栗,炒製了二十斤,還有阮柔趁著過年材料豐富極力要求製作的栗子糕,一塊塊不到巴掌大小,卻格外小巧精致,阮柔對其抱有厚望。
“就這吧。”好不容易尋了個空隙,阮大伯娘趕緊占住,等阮大伯趕到,用大背簍占住,幾人都鬆了口氣,倒不是累的,而是摩肩擦踵,硬是擠得滿頭大汗。
左右看看,儘是攤販,攤子上賣的東西也五花八門,田地裡種的蔬菜瓜果,自手工編的背簍籃子,家養的雞鴨魚肉,還有各色自家炸的小吃,不時還能聽到公雞咯咯的打鳴聲,熱鬨非常。
賣東西的人多,買東西的人同樣不少,剛坐下不一會就有人逛到攤子前,一口氣買下一隻雞、一條魚和半斤糕點。
雞是活雞,隻雙腳處用一根草繩綁了,羽翅是早剪掉了的,飛不起來,買的人往背簍裡一放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