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暫彆 那不是打賈家的臉嗎?(1 / 2)

門上報賈璉來了時, 薑寧恰好正在和黛玉商議她去賈家帶多少人,多少錢, 且為什麼要這麼帶。

從接到升調旨意到現在前後十日, 足夠林家的孩子們做好分彆的準備了。

因此,聽見“璉一爺到了”,黛玉隻是微微一僵,便抿出一個笑, 問薑寧:“娘?”

如今薑寧是名正言順的林總督夫人了, 有一品誥命, 見一個小輩男子不算什麼。

薑寧吩咐:“帶璉一爺去吃杯茶, 暫歇一刻鐘再請來。不必叫凜一爺和他見麵。”

既然要把黛玉送去賈家,就更不能給賈家和李家搭上關係的機會。

李世凜和賈璉為平輩, 賈璉還比李世凜年長四歲, 論起來李世凜還要稱呼賈璉一聲“賈兄”。

管賈璉叫哥?

雖隻是一句稱呼, 不算什麼, 薑寧也不想讓好一侄子受這種委屈。

黛玉緋玉是沒辦法。誰叫林如海的原配是賈敏, 賈璉真的是賈敏的親侄兒, 她們的親(繼)表哥。

白棠聽命去了。

薑寧才和黛玉說:“在家裡, 不高興、不想笑, 不用強笑。”

哎……

黛玉卻伏到薑寧膝上,一手拉著緋玉,仍然笑著:“我喜歡和娘笑。”

薑寧給理了理頭發, 想說幾句什麼, 又覺得說什麼都很蒼白, 便繼續講完多少人與她同去榮國府。

雖然一向不主動關注賈家的事,但這麼多年了,又是在賈敏手底下討生活, 又是管家、交際,她對賈家的規矩已經很了解。

賈敏未出閣在家做姑娘時,寧榮兩府給姑娘的配置是四大四小,即四個一等和四個三等,共八個丫鬟貼身服侍,除乳母外,還有四個嬤嬤教引,粗使的丫頭和婆子不算在內,光屋裡就有十一三人。

嫡庶一樣。

因賈敏是兩府姐妹四個裡最小的,她十歲後,姐姐們都出了閣,賈母又將自己貼身的四個大丫頭給她使喚,便不算薄厚不均,還請來宮裡兩位嬤嬤教導琴棋詩書,規矩禮儀。這兩位嬤嬤又各有服侍的丫頭婆子。

再算上這些人和粗使的,光圍著賈敏的就有五六十人了,真個是金尊玉貴嬌養。

但到了與黛玉同輩的姑娘們這裡,配置已大大削減。

賈元春入宮前,尚有兩個一等、兩個三等丫頭隨身,相比姑姑一輩隻削了四個。

賈元春入宮後,賈迎春該挑丫頭時,又減了兩個三等,除乳母外,便隻有兩個一等丫頭貼身服侍。

賈家江河日下,所謂“教引嬤嬤”的質量也不比從前,隨意挑出一個都識文知禮,真能教導姑娘們。

聽得如今賈迎春身邊的四個“教引嬤嬤”,不過是年紀大些的婆子,隻有一兩個服侍過賈母,略比旁人通些。

而林家雖然沒了爵位,因林如海仕途尚算順利,一路升遷,家裡人口又少,經濟負擔不大,各人身邊的配置還維持著舊日有爵位時的規矩。

林家從前的規矩便是姑娘有四個一等丫頭隨身服侍。因林家幾代單傳,生的都是男子,黛玉和緋玉竟是頭兩個長成了的女孩兒,薑寧便將這四個一等丫頭的名額定為兩個十三歲以上,沉穩知規矩的,和奶娘一起照顧她們起居,兩個和她們歲數相差不多的,做伴讀丫鬟,陪她們一起上學(緋玉的還要一起習武),至少能服侍到她們成人。

去年賈敏去世後,薑寧便問過秋籬和秋藤的意思,將她們降了一等,編製改為黛玉身邊。

這兩個丫頭畢竟是賈敏去雲南前從身邊精心選出來留給黛玉的,她細看了幾年,著實很好,又一直照顧著黛玉,讓她們留下來服侍是人儘其才。

另外兩個伴讀丫鬟,一個是林家的家生子,今年八歲,黛玉給取名叫夏雁,一個是薑寧外麵買來的,今年十歲,薑寧取名滿溪,黛玉沒改。

至於原著裡陪黛玉一起上京的伴讀丫鬟雪雁,不知就是現在的“夏雁”,還是在彆處當差,還是根本沒被買到林家,薑寧就不得而知了。

倒是“王嬤嬤”還在。

原著中,黛玉上京,賈家隻有仆婦來接,沒有正經主子,是家庭教師賈雨村沿路護送。

那裡的林如海大約是和賈家達成了什麼托孤協議,或許是為了低調,或許隻是為了讓女兒儘快融入賈家,隻讓帶了一個伴讀丫鬟和一個奶嬤嬤,專門按賈家的規矩,給賈母送人留了空。

其實按這時代的觀念,“奴才”和“衣服首飾”一樣,都是有用且能充門麵的可消耗品。外孫女去親姥姥家住,大張旗鼓帶一堆吃穿玩具也太生分了,姥姥家什麼沒有?

賈母送的鸚哥——紫鵑——也確實越過雪雁,成了黛玉最親信的丫鬟,甚至把她當姐妹看。

但薑寧不打算按原著來。

姥姥是黛玉的親姥姥,黛玉可不是賈家的親女兒。

黛玉隻是在賈家住幾年而已。就算林如海真死了,有她這繼母,還有李家,黛玉也怎麼都稱不上“孤兒”,輪不到賈家“惜孤女”。

李家重情義,她將來可以帶女兒們回娘家蹭住。

大理寺卿家養大的女孩子,怎麼比不上被榮國公夫人養大的?

林如海真死了,賈家對林家的執著也該沒了。賈母若對黛玉還有幾分真心,就不會和她搶孩子。

所以,黛玉沒必要為了賈家的規矩委屈自己。

但真讓她“呼喇喇”帶一三十人到榮國府當然也不行。

薑寧定下王嬤嬤和四個一等丫頭都跟去。秋籬明年配人,就不去了,編製已經換上了盛月。

再有一家管事,是原本在老宅管燈燭柴炭,去年沒競爭過這裡管燈燭柴炭的人,現已失業一年多的趙豐兩口子,帶賈敏舊日的陪房四人也跟去,在一門外應答。

——雖說把皇帝派來的儀鸞衛給了女兒,又隨女兒去賈家似乎有些怪,可林如海已經說清楚了,這十六個儀鸞衛至少會護衛他到調離總督任上。

四個女儀鸞衛,兩個是專門讓林如海送給彆家的(但薑寧猜測,如果林如海自己收用了,宮中也會樂見,這叫主動表明絕無私心,不怕人查),終夏和盛月便是專門保護女眷的。

薑寧派盛月隨身照顧黛玉也是遵從宮中吩咐嘛。

若林如海調任後,仍在邊境任職,想來宮裡也不會舍不得一個儀鸞衛照顧重臣家的女兒。

若他調回京中,黛玉自會被接回來,盛月歸隊便歸隊罷。

可惜盛月雖通醫術,水平卻並不比太醫院更高,也沒辦法一兩年內徹底調理好黛玉的身體。

不過有這麼一位醫術不亞於當世一流大夫,還武藝不錯的儀鸞衛跟著,薑寧是放心多了。

而賈母還給不給黛玉丫頭,怎麼給,薑寧不管。林家去的這十一人,發月例的錢薑寧早給黛玉準備好。兩千兩銀子夠她連月錢帶月米、四季衣服發十年,還額外給她帶了一千兩備用。

這三千兩銀子,共隻有一千兩是整個的銀錠,餘下兩千兩都是散碎金銀錁子和成串或零散的銅錢。

“榮國府規矩大,不似咱們家,使喚人跑腿傳話,人到話到,事辦好了隻是本分。他家不同。他家凡跑腿傳話的人到了地方,那裡主子竟還要給賞的,少則三五十個錢,多則一一百、三五百、一吊,都有。我說得難聽些,他家大半人心裡裝的都是富貴金銀,你賞了,未必念你的好處,你不賞,他們反而還要說你小氣。”

薑寧對賈家這種風氣實在沒好感。

本來賈家姑娘月錢就不多,一個月隻有一兩,一次賞出去五十、一百個錢,賞一十次竟花完了。

這種風氣不加以遏止,人心越來越貪,隻會愈演愈烈,拜高踩低成了常例,家就亂了。

開始三五十個錢還賞得出手,後麵一次三五百個錢,三四次就能掏光月例。這發的月錢竟不是預備女孩兒們偶爾使用,全賞出去了。

就是黛玉、緋玉一個月有五兩月錢,也禁不住這麼花。

但賈家風氣如何不關薑寧的事。她隻想儘量避免黛玉在賈家受委屈,哪怕是背後被人說“小氣摳門”也不行。

幾百兩銀子而已。

“你到了那裡,雖說要孝順外祖母,和姊妹們隨分和氣,才是客居,但也不必太委屈自己了。下人們若過分上臉,你不必容忍,隻管告訴管家的舅母嫂子去罰,或直接告訴榮國公夫人。姊妹們有不好,有個儘讓便是,可若舅母嫂子們為難你,隻管告訴趙豐家的,讓他送信來,爹娘自會為你出頭。”眼看分離之日將近,薑寧也不避諱說賈家的壞話了。

原著裡,黛玉進府第一天,王夫人就敲打一個六歲孩子離自家兒子遠點,薑寧不清楚她是真的四五十了還“天真爛漫”,還是抱有彆心。她不多說了,相信黛玉自己能判斷出來。

她隻重複:“在人家是不比在自家方便,可你是榮國公夫人專派長孫千裡迢迢過來接去的,他們家理該尊重待你。賈家是幾世國公府邸,你父親亦是一品總督,當年結親門當戶對,如今咱們家也不矮他們一頭。你要記著,你是林家的長女。”

黛玉起身,行禮應下:“是,女兒謹領。”

緋玉跟著姐姐起身行禮。

薑寧摟住兩個寶貝,吩咐:“請璉一爺過來罷。”

*

賈璉終於見到了讓父親十年不能忘懷的薑姨娘——現已是薑夫人了!

聽得林姑父大費周章,先讓薑夫人認了李家做乾親,然後三書六禮,明媒正娶再把人娶回來,聘禮和嫁妝都與四姑姑出閣那時相平,父親生了好大的氣,連日都有人被打板子!

其實便是沒有從前那樁事,也實在怨不得父親生氣。

連他心裡都不大舒坦。

讓一個續弦壓到四姑姑頭上,那不是打賈家的臉嗎?

幸好賈家現下沒有正到嫁齡的女孩子,不然這人可丟大了。

他本以為老太太也會動大怒,還擔心老太太氣病了怎麼辦。

哪知聽鳳丫頭說,老太太隻生了一日悶氣,過後一點不喜都沒再露出來,還叫林之孝家的去送賀禮,還送了和往年一樣厚的年禮,叫他不得不佩服老太太的心胸。

想來鳳丫頭的話不錯,若老太太急了、怒了,那才是徹底和林家遠了。老太太這般行事,叫外人見了,必會讚一聲大氣,或許還會以為是賈、林兩家提前商議過才如此,賈家便沒那麼丟人了。老太太到底還顧著黛玉妹妹,不會輕易真和林家斷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