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 打根基 前幾年的布局(1 / 2)

我妻薄情 青青綠蘿裙 8072 字 3個月前

程丹若對祝灥的學習問題, 秉持“關注”但不“關切”的態度。

她偶爾為代表田太後,過問一下皇帝的進度——結果當然十分慘淡, 一直到冬天到來, 祝灥依舊保持著相當多的曠課次數。

和無數小朋友一樣,他無師自通的逃學技能:裝病、耍賴、逃避、擺爛……反正就是不肯學。

老師們和他鬥智鬥勇,打得有來有往。

在此過程中, 內閣對她的態度明顯鬆緩了很多。

他們都很清楚,假如不是程丹若頂住了壓力, 小皇帝往後宮一躲,太監和太後一力包庇, 老師們連小皇帝的麵也見不到。

皇帝隔差五逃學,證明他得上學。

顯而易見,程丹若在此事上一力支持了外朝。

但他們都不知道,她對田太後也是“支持”的。

“大郎還小, 坐不住很正常,我們不必急於一時,又不必他考個狀元回家。”程丹若推心置腹,“所以, 學多學少不要緊, 關鍵是得上學。”

她輕巧地敲打田太後, “願意學卻學不好,是先生之過,不願意學, 就是天子之過了——大郎可不能讓內閣失望。”

田太後當時沒懂,程丹若走後,王詠絮就為她補上了這一課。

“娘娘可知伊霍故事?”

伊尹霍光,廢立天子。

田太後明白了。

程丹若的意思是, 學不好,換老師,不肯學,換天子。

田太後自此知曉利害,無論祝灥今天怎麼鬨騰,也不鬆口說不用學。累了就明天學,病了就病好以後學,今天學不完,明天繼續,反正不能休學。

祝灥看出了母親的底線,隻能靠自己逃課了。

晃眼一個月,祝灥的功課進度:剛剛學會認十來個字,課文一篇沒背會。

程丹若什麼都沒說。

她對幼兒園小朋友沒什麼要求,學渣就學渣,隻希望翰林老師們能教會他最基本的道理。

——不要求他懂人人平等,至少尊師重道。

——不要求他勤儉節約,至少不要揮金如土。

——不要求他做到聖明天子,至少知道善惡是非。

啥都乾不成,也好過瞎折騰。

但事與願違,她發現,祝灥是個很有主意的孩子。他逃課都是自己逃,自己想主意,然後指使太監們照做,很少會問他們怎麼辦。

他還摸透了老師們的脾氣。

禮部侍郎最難纏,喜歡教育人,老翰林講課最細致,但是好騙,餘有田上課比較有趣,好說話,作業做不完也不會挨罵,隻會讓他當堂寫。

搞懂了這個,他就不把後兩者當回事兒,逃課最多,且不做作業,上午的課隻會在課堂上搗亂。

聰明、機靈、有想法,這既是好事也是壞事。

程丹若斟酌過後,決定先靜觀其變。

她不是育兒師,對幼兒教育一竅不通,拿親戚家的小孩舉例,小時候能背誦古詩英文的聰明孩子,上學後的考試成績卻未必出色。

有的小孩幼時聰明,長大平庸,有的小孩起步晚,但後來追上,這都是說不準的事。

她現在插手為時尚早,還會浪費大量精力,不如少管,讓朝臣努力。

儒臣對天子的感情是不一樣的,越是忠誠,越是關切。祝灥逃了老翰林幾堂曆史課,什麼都沒學進去,老人家嘴角都起燎泡了。

既然如此,就讓他們“對付”小皇帝去。

楊嶠的首輔之位穩穩當當,程丹若卻未必啊。

前年,她的目標是坐穩位置。

這光靠江南肯定不行。

豪強世家底蘊厚,人才多,但痼疾也深,一旦度過當下的虛弱期,指不定就反過來桎梏她了。

還是廣撒網。

是以,這個深秋,謝玄英以加強西北邊防為由,將屈毅提拔成參將,派往延綏鎮守。

屈毅早就考中了武進士,之後一直留在京營刷資曆。

現在資曆有了,後台也有了,順理成章地被派到九邊。隻要他能立下功勞,升職是鐵板釘釘的事兒。

楊首輔對此毫無辦法。

謝玄英在兵部,靖海侯在都督府,父子倆聯手安插點自己人,他不可能這點麵子都不給。

同樣被調動的還有張鶴。

金家父女已經在貴州待了好幾年,算是立穩了根腳。再把張鶴和瑪瑙夫妻放在貴州就太浪費了。

謝玄英趁著昌平侯對東南的把控力減弱,將張鶴調去了廣東。

程丹若則去信一封,讓瑪瑙多留意西洋人,她需要一隊能去美洲淘金的商人,並開出價碼,隻要能為她帶來期冀之物,今後絲綢和瓷器都能便宜買。

按照她的想法,目前海上霸主懸而未決,正適合在歐洲尋找合作夥伴,一邊能為她去美洲尋東西,一邊能出賣對手的科學成果。

船啊炮啊書啊什麼的,賣敵人家的有什麼負擔呢。

至此,他們在西北、西南和南方,都算有了自己的一雙眼睛。

可這還不夠。

程丹若示意屈毅,在去延鎮前拜訪一下聶總兵。他們之前同在山西為官,並無齟齬,如今謝玄英在兵部又入閣,想來聶總兵識趣的話,應該願意和他們走得再近一點兒。

總而言之,廣開人脈。

不止是武將,文官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