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 臣難為 難啊(1/3《戲說夏史》,後……(2 / 2)

我妻薄情 青青綠蘿裙 7882 字 6個月前

謝玄英問:“陛下,臣能進來嗎?”

裡頭沒有聲音,但永年打開門,示意他進去。

謝玄英半跪在地上,把他從櫃子裡抱出來:“陛下是不是不舒服?”

“姨夫,我不要去。”祝沝彆過臉。

謝玄英知道這個孩子的心結。祝沝不喜歡外出,除了容易累之外,就是怕人看他的胎記:“因為很多人,是不是?”

祝沝低下頭。

前兩天,簾子沒拉好,老師看見了他的臉,雖然他什麼都沒說,表情也沒有任何異樣,可祝沝依舊感覺得到,他是視線在自己臉上多停留了一會兒。

也許隻有一會兒會兒,他還是在意。

大朝會不能躲簾子後頭,得當著百官的麵走上禦座。雖然他們跪著,可之後他們起來,還是會看見的。

“我不要去。”他小聲說,“我不要出去。”

謝玄英沒有勉強他,隻是道:“陛下不想出去就不出去,但大家都很擔心你,怕你生病了,你隔著簾子,和首輔他們說你很好,可以嗎?”

祝沝見過楊首輔他們數次,不算陌生人,聞言想了想,點點頭。

謝玄英替他整理衣襟,這才讓他坐到簾後的寶座上,示意永年去傳人。

九卿魚貫而入,跪地問安。

祝沝道:“朕安,退下吧。”

楊首輔正欲開口詢問,卻見謝玄英朝他使了個眼色。他沉默了一會兒,不輕不重道:“陛下年紀也不小了,不可任性。”

祝沝不想和不熟的人說話,看向永年。

永年道:“陛下累了,諸位大人請回吧。”

皇帝畢竟十三歲了,不是黃口小兒,該給的麵子還是要給。況且,經曆過祝灥偷溜出宮,楊首輔多少謹慎過頭,唯恐祝沝也來一次。

故而什麼都沒說,長歎口氣,躬身告退。

他們並不知道,現在至少還能見到祝沝,今後漫長的時光中,他見人的次數隻會越來越少。

-

《戲說夏史》

祝灥因為一場風寒而暴斃,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尤其在這樣特殊的時間,難免讓後人猜疑不斷,認為背後必有陰謀。

但我以為,大不必將古人想得這樣愚蠢,彼時,程丹若的威信正處於最低穀,假如祝灥的死真有疑點,她的敵人沒理由放過這麼大的破綻,為她隱瞞。

有人說,當時正值朝鮮之戰,為了國家穩固才沒追究,我隻能說你太小看古代人了。彆說是朝鮮在打仗,不是本國在打,就算兵臨城下,京城覆滅在即,大臣們還是照樣內鬥。

曆史無數次證明過這一點,現實人生不是電影,誰振臂一呼,大家就放下成見通力合作,隻會趁機咬下對手的一塊肉。

程丹若也沒有理由乾掉祝灥。

祝灥是她親侄子,祝沝卻不是,在古代社會,血緣是最可靠緊密的紐帶。退一萬步說,即便程丹若想殺祝灥,也應該等他生了孩子。

幼兒比少年更易控製,祝沝和祝灥相差不過三歲,祝灥想親政,誰能保證祝沝就不想呢?

而且,祝沝有兩個致命的弱點。

體弱、社恐。

身體不好是明確有記載的,在位數十年,太醫院的用藥記錄厚厚一摞。這對帝王這個崗位來說,已經是莫大的缺點,若非祝棫隻有兩個兒子,恐怕怎麼都輪不到他繼承皇位。

社恐是我猜的。

眾所周知,祝沝在位後期已經不見人了,地方官上京述職,想見皇帝一麵比登天還難。重臣非要見,也隻能在簾子後頭說兩句話。

大部分時候,他隻會讓太監傳話,很少親自見人。

再看看他的興趣愛好。

眾所周知,宅男的愛好是手辦,祝沝也不例外。

故宮的收藏裡有一尊他做的觀音玉雕,等人高,栩栩如生。很多人說,這是遵照程丹若的形象刻畫的,太想當然了。《夏實錄》裡提到過,這是他在亡母冥誕的時候做給母親的,原型應該是早故的何嫻嬪。

還有一組神獸的紫檀木雕,據記載共有九座,因保存不易,流傳到今天隻剩下兩三座,05年蘇富比拍賣行賣過一尊麒麟像,成交價高達1.2億美元,賣家是匿名拍賣,如今在何處不得而知。

10年,程謝夫婦墓葬搶救性發掘,其中就有一座乘黃,狀如狐,背有角,底部還有祝沝的私人印記,是國內唯一一座神獸木雕。

文物工作者對此進行了複原,發現它內部有機關,可以在空中滑翔一段距離,十分精致。

還有他和西洋工匠做的萬年鐘,是一條龍的形狀,利用水力,在十一個時辰變幻十一種形態,其精巧複雜令人歎為觀止。

此外,根據夏朝宮廷留下來的檔案,天熙年間,宮裡上演最多的節目都是神話故事,《柳毅洞庭龍女》《張生煮海》《莊周夢》《呂洞賓三醉嶽陽樓》《王母祝壽》《劉阮誤入桃源洞》《丘長春三度碧桃花》……

我們不難發現,比起現實世界,祝沝對方外世界更為好奇,這可能與他自小體弱多病有關,他想象力豐富,具有強大的創造力。

假如祝沝沒有當皇帝,應該會是一位了不起的藝術家。

但做了皇帝,又是另一回事。

祝沝身上有太多昏君毛病,比如永年陪伴他長大,他就給他封官賜田,加恩他的家人,到了後期,工匠隻要技藝出眾,他就會給他們封官職,一度擾亂行情,搞得士大夫怨聲載道。

再比如常年不上朝,不過問朝政,從來不看奏章,一應事務都交托給程謝,妥妥的任人唯親。

這樣的一個皇帝,在位時能夠創造出慶熙盛世,不得不說他運氣好,任用的恰好是賢人,而不是小人。

程丹若也一樣。

她原本事業即將崩阻,卻因為“昏君”上位而迎來轉折,踐行了自己的理想。

沒有祝沝,也許未來又是另一番模樣。

我想,曆史的魅力正是源於此:重複的輪回中,因為不同的人和事,產生了不同的結果,人類總是犯下同樣的錯誤,卻也不斷在錯誤中吸取教訓,尋覓更光明的未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