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 《四一集》 情之至也(全文……(1 / 2)

我妻薄情 青青綠蘿裙 12429 字 6個月前

《四一集》白話文版

1)

我自幼跟隨老師讀書, 學的是卓吾先生的純真之說,因此很早就有了“婚姻當以情為係”的理念。十五六歲的時候,家中父母為我定下一門親事, 我心中並不滿意, 好在後來因為一些意外,雙方取消了婚約。

趁此機會, 我南下鬆江,打算繼續跟隨老師繼續讀書。彼時,老師在鬆江建了一處書齋, 名為本念齋,常有江南文士前來論道講學,我侍奉在側, 獲益良多。

……(省略江南文人的介紹)

十七年的三月,老師前往揚州,我便借住在姨母家中,同表兄弟們一道讀書。等到了上巳節, 萬物生發,便一同踏青賞春。

(省略一段鬆江風景描寫), 雖無崟岌之高峻,卻有阜丘之秀麗。春多蟲蟻,表妹貪玩,不慎落入溝壑,表弟年幼, 我為表親,皆有不便之處,彼時丹娘隨侍陳家,與姨母相熟, 聽聞動靜,仗義援手。

這便是我第一次認識她。

她樣貌素淨,衣飾簡樸,不像官家女眷,但行事磊落大方,還略懂醫術,不顧衣裳汙損,為表妹裹傷安撫。等到顧家人前來,我欲以銀錢答謝,她卻不受,品性之高潔,當時就有端倪了。

我們成親之後,我才知曉,那是她僅有的一件新衣。

細想想,丹娘於穿衣打扮一道總不熱衷,不似我的姐妹,幼年常圍繞母親,為一匹新料子,一件新首飾歪纏許久。每逢我往江南,定要拿著荷包手帕上門,求我捎些姑蘇的脂粉回家,好在女伴麵前掙些顏色。

天下哪有女子不愛美的,想來是她自小艱難,又寄人籬下,這才無暇在乎,隻求冬能避寒夏遮光罷了。

每每想及此處,我都對她充滿憐惜,想為她多裁幾件衣裳。宮中賞賜亦是四季不斷,貢緞堆積如山,她卻總是說穿不過來,常送往我母親姊妹處,論起孝悌,實在是沒有人能與她相比了。

……(省略她儉樸的優良習慣)

泰平十九年十月,我與丹娘成婚。花燭之夜,我擔憂她勞累饑餓,提前準備了好些點心,她吃了一碗餛飩雞。

這也是我最喜歡的點心,在京城不常見,倒是在老師家吃過許多次。記得有一回我去海寧,恰逢梅雨季節,雨水不斷,到晏家時衣衫俱濕,老師家中一老嫗見我寒顫,為我烹製此物。

熱騰騰的餛飩皮薄滑適口,燉煮的雞湯鮮美足味,裡頭裹的雞肉嫩滑酥軟,好似江南氣候,令年幼的我不能忘懷。

想必當時惶惶不安的丹娘,也會因為這一碗餛飩雞而感受到我曾經的暖意吧。

此後幾十年,我與她累倦之時,總是會一起享用一碗熱騰騰的餛飩雞。我喜歡加些小蔥,她喜歡添點胡椒,我與她總如此,大的事總相同,小的事各有脾性,故而時常覺得默契,又不顯得太過無趣。

……(省略日常吃喝的菜譜)

丹娘為人沉靜謹言,侍奉舅姑周到,初進我家門便屢受讚譽。我母親稱讚她孝順平和,不與妯娌相爭,我父親讚賞她進退有度,無有口舌是非。這當然是她諸多的品德之一,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她憂慮百姓的仁善。

那年,京中孩童多犯百日咳,令人聞之揪心。我與丹娘往惠元寺看燈,見百姓貧苦之家,冒寒風求神佛護佑病童,皆有心有不忍。

返家後數日,丹娘除卻晨昏定省,閉門不出,徹夜翻看醫書,終於做出了大蒜膠丸,不僅能治百日咳,還可治痢疾、蟲病。

我們夫妻外放多年,南北奔波,常備有此藥,不僅惠澤家人,亦施予路人,救者無數。

……(省略數次救人的若乾記載,以及鑽研毛衣,製備牛痘疫苗的大段記述)

近兩年,陸續聽聞有地方百姓為丹娘立生祠,她總覺憂慮,與我說:“我所做的事情微不足道,都說毛衣是我的功勞,可羊是百姓自家養的,喂的草料是家中孩童割的,毛線也是婦女親手紡成,讓他們吃飽穿暖的始終都是他們自己。”

她想寫信給地方官員,讓他們阻止這樣的行徑,卻又怕吏員戰戰兢兢,強拆廟宇祠堂,反倒壞了百姓生計,隻好聽之任之。

我專程將這樁事記錄下來,一則告訴後人,此非她所願,二則也叫人明白,丹娘牽掛百姓如子女,縱受人香火,誰又能說不匹配呢。

2)

我與丹娘的夫妻生活,實在沒什麼好說的,無非是“琴瑟和鳴”四個字罷了。

自泰平十九年成婚起至今,我們夫婦已度過三十多個年頭,從未紅臉。雖然我有時氣憤她廢寢忘食,不顧惜身體,可每每看見她清瘦的麵孔,總不忍責備。

她亦知理虧,但凡被我瞧見,立時含笑道:“下次不會了。”

次數多了,我再不信她。

不過,她不愛惜自己,卻很惦念著我。北京春夏風沙大,每年的這個季節,她總會親手為我縫麵衣,雖然她的針線活不甚精湛,針腳卻細密,我蒙著她手製的麵衣,從未嗆到過細小的砂礫。

是以春夏之交,衙門咳嗽聲屢屢不覺,我的屋中卻未有此困擾。

等到了六七月份,宮中酷暑難耐,內閣的冰盆化了又化,滴滴答答都是水。即便如此,午後亦覺悶熱。

我不畏冷,卻有些怕熱,丹娘專程熬了消暑湯,送到值房與我一道飲用。

她夏日愛用茉莉花露,加些薄荷、冰片之類的藥材,抹在身上清涼祛濕。我在奏章的墨香和朱砂中,聞到她身上的氣息,於是夏天也不覺難熬了。

……(省略她自製的藥方若乾)

秋日宜吃蟹賞菊。

有一年,我在貴州打仗,不能與她過重陽。她專程挑了百來隻螃蟹,剝淨裡頭的蟹黃,儲藏於密封的器皿中,以蠟封口,送給我吃。

蟹不新鮮,便會有腥氣,可不知怎麼,我記憶中的那一罐蟹黃十分可口,既有薑醋悠遠的香氣,又有蟹肉的甘甜。後來再讓她做給我吃,她卻不肯了。

我最初有些生氣,後來一想,她約莫也知道,難得的並非貴州的蟹,而是當初的思念。

她的情意好像蚌中珍珠,斂藏起來的光華。

過了重陽,耕織亭的蔬果也已成熟。

我少年時愛花,培育了品種,如今年歲漸長,愈發愛起了耕種。晨起摘些新鮮的果蔬,令人立即烹了,正好佐早膳吃。

丹娘是山西人,愛飲牛乳,家中便時刻養著兩頭,每日新鮮擠了燉煮,與茶湯混合,彆有一番滋味。

冬日多用暖鍋,隔三差五,她便要叫人煮一鍋辣椒湯,二三牛肉,蝦肉和丸,一把紅薯粉,熱辣鮮香,是她最愛的吃食。我卻是不愛這口,還是清燉鴨湯滋補,若有好的菌子,燉湯也鮮。

時下京城還有炸鐵雀兒,小童用柳條編成籠子,在樹下草叢裡套了,穿在枝條上炙烤,再灑些辣椒末,遠遠就能聞到香氣,比胡椒更紅火親切。

丹娘也喜胡椒,常與西洋人以絲綢互換……(省略西洋產品介紹若乾)。

我生在冬季,對它總有幾分偏愛。記得幼年時,太液池結冰,世宗皇帝召我入宮問學,若對答如流,便準我坐冰床,在湖上行冰,風馳電掣,冷雪撲麵,實難忘懷。

隻不過近些年,每到冬天便懼災情,恐百姓饑寒,難過年關,縱遇鵝毛大雪,再無昔年之樂。

回憶少年時,丹娘初初進門,也是這樣大雪紛飛的冬夜,琉璃燈光影流轉,寶鼎暗香馥鬱,我與她兩人在暖閣中玩樂。

她不會打葉子牌,我教了她好幾日,又一道下棋吃果子,畫消寒圖。縱然外頭喧囂,暖閣中卻如世外桃源,叫人忘卻煩惱。

還記得在貴州之際……(省略從前的多段回憶)

唉,我大約是老了,總是懷念從前的日子。幸而四季流轉,物華變遷,我與她卻始終不曾分離,年年歲歲,朝朝暮暮。

-

3)

在我看來,世間夫妻,都當與我和丹娘一般,情係婚姻,義結人生。然則事與願違,俗世夫妻多因媒而婚,相敬如賓已是上佳夫妻,人間怨侶不計其數,實在可惜可歎。

我也常思索,究竟何為婚姻呢?情與婚何者為先,何者居後?

……(省略關於情、理、法、儒等思想觀念的辨證)

思來想去,還是“婚姻無情不始,情非婚姻不至”,與其有情,世間無二,方可為夫妻,即為夫妻,榮辱與共,禍福相依,方能至情至義。

……(省略古時恩愛夫妻的舉例)

常有人問,緣何許多夫妻可同甘不可共苦,亦或是可共苦卻不能同富貴,實在荒唐可笑。

結為夫婦便榮辱與共,何須著意說明?男子飛黃騰達,豈是一人之功,若無妻室照料老小,怎能安心建功立業?所謂不能同富貴,不過是得勢者變了心,嫌棄糟糠罷了。

我說榮辱與共,便以為關竅在“福禍相依”,此乃謬誤,夫妻和睦,要緊的是“世無其二”,故我是素來不讚成納妾蓄婢之說的。

所謂齊人之福,不過貪得無厭,美其名綿延子嗣,不過重血親而輕婚姻。世間至大的是土地,至高的是天空,至耀的是太陽,至明的是皓月,但凡一等一美好的東西,人間獨此一份。

容顏易老,美色易枯,為一些可被代替的嬌美容顏,放棄無可替代的真心,乃是世間最愚蠢的事。

人們都讚頌君子之間的交情,殊不知夫妻之間也該有真摯的情意。而這不是尋覓一個品性高貴的女子,便一定會有相敬如賓的婚姻了。

男人對待妻子,應該像對待自己的兄弟一樣親厚,對待同窗一樣尊敬,又要有對寶物的愛惜與珍重。假如隻是寵卻不信任,隻是愛而不尊敬,就好像是對待寵物仆婢,實在太過輕慢了。

我與丹娘之間,既有愛侶濃厚的情意,又有親人般深厚的信任,我願意將性命交付於她,她也一樣。我們像知己一樣惺惺相惜,像同袍一樣並肩戰鬥,我們心意相通,榮辱與共。

有時候,我將她的尊嚴看得比我更重要。

世人疑我、鄙我、輕我,我皆能一笑置之,若是疑她、鄙她、輕她,我便怒火中燒,恨不得拔劍相對。

她也是這樣愛惜我,無論朝中對她的彈劾謾罵多麼激烈,她都不惱不怒,任由他們去,可每遇見汙蔑我的言說,必要與人辯個分明。

唉,我總讚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倒是為我屢屢破例。我說她身子不好,還是少動肝火,她便不肯理我了。

……(省略夫妻相處吵架的一些狗糧)

回首平生數十載,我二人艱險時扶持,困境能互勉,安樂時共歡笑,富貴時不分離。婚姻如此,即便不比神仙眷侶,也是人間一等一的夫妻了吧。

*

曆史之家論壇

HOT[置頂]《<四一集>最後一卷初步修複完成,同步更新ing》

在論壇混了好幾年,從本科到研究生,頭發熬沒了,眼睛度數double了,終於能拿出一點微小的貢獻了(叉腰.jpg)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