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爺作為將領確實不俗,但難道打仗就隻靠將領嗎?還不是得靠皇上教導有方,八旗六部協力?不是漢武哪來衛霍。”
如此政治正確的拔高,自然能夠封堵一般性的小打小鬨。誰還往八爺身上過分貼金,你這就是不把皇帝放眼裡了嗷,就得給你個舉報天牢一條龍了嗷。
無論文武官員還是宮女太監,隻要是已經擺明麵上親八爺的,都被打了招呼,在各自的圈子裡穩定風評。至於深藏不露的那些,自然也就知道了上頭的意思。
第一回合,主心骨不在場的八爺府安穩落地。
第二回合,則是桃色消息開始蔓延。眼看著想讓老八功高蓋主的可能已經降到最低,那就貶低他試試。
“八公主亂中失身,已珠胎暗結。良妃得知噩耗,成日以淚洗麵。”
“定王不能護住手足,妄負聖恩。”
“趕跑準噶爾人,本是俄人所為。定王不過撿漏,冒領功勞耳。”
流言傳了不過兩天,就有官員上疏彈劾老八,無非“冒功”、“失職”之類。全被皇帝打回。
顯然這些彈劾之人並不是真正的大佬,隻是開場前的炮灰。而真正的大戲馬上就來了,有大儒上疏,請為已逝的固倫靖端長公主、固倫雍穆長公主和固倫永安長公主刻碑立傳,以彰顯其德行。
康熙有一瞬間門都是懵逼的。這幾位固倫長公主是何人?論起來都是老皇帝的姑姑了,不是孝莊文太後生的,就是孝端文太後生的,皇太極的女兒,順治爺的姐姐。早好多年就死了的老公主們,怎麼又被人從墳裡翻出來說嘴了?
她們有什麼共同點?哦,那就是守寡了。尤其固倫靖端公主,二十三歲喪夫後活到五十九歲才跟離世,守寡三十六年。
老皇帝聽著那胡子花白的儒生對著女德侃侃而談的樣子,後知後覺地意識到他在指桑罵槐。
前一句“公主當為天下女子表率”,後一句“不可如漢唐公主荒唐,為民間門恥笑”,再來句“以正視聽”雲雲,針對的是誰,可以說昭然若揭了。
偏這老酸儒還不是一個人,附和了好幾個官員,一個個還都宣稱得很中立的模樣。中心思想翻譯過來就是:臣等也不是想管皇上的家事,但民間門傳得不好聽啊。皇上祭孔封禪,不就是想教化百姓表明正統嗎?不會想留下這種小小的瑕疵吧?
康熙高坐在皇位之上,表情看不出喜怒。“朕記得老三學漢學最精,你怎麼看?”
三貝勒胤祉心裡一個咯噔,深切懷疑是自己在背後議論安靖不守婦道的話進了皇帝老爹的耳朵。這出頭的那大儒他確實認識,但他現在行事隱蔽很多,可不會大喇喇地當出頭鳥。但如今看來,即便他再小心,康熙爺也疑上了他。老三嘴裡發苦,靠著額娘和姐姐的周旋,他給皇帝爹伏低做小舔了許久,才重續的父子情,依舊脆得像一張紙。而另一方麵,佟佳氏大房又是激進的奪嫡派,讓他夾在中間門難以做人。
老三確實嫉妒老八,想搞事,但被康熙問到頭上,他又退縮了。不能出頭弄權,要捧著皇阿瑪。“臣如何議論長輩的事?自然唯上聖裁。”
這麼說總該沒錯吧。
可惜康熙不放過他。“不說長輩,就說說同輩。他們說的流言,你怎麼看?”
老三的汗都濕透了薄薄的夏服。“這……許是安靖有些不妥,但也可能有內情,還是要看皇上如何判……”
“哈,這也要朕判,那也要朕判,朕要你們這些人有何用?!”
殿中呼啦啦跪下一片。
這時一個聲音高聲答道:“關於流言,臣有話要說。”
眾人定睛去看,正是六公主額駙——博爾濟吉特·策棱。
這位高大的蒙古青年站在人群中鶴立雞群,同樣是寶藍色的官服,他就顯得高大一圈。“近日有流言傳說八公主逃亡途中與俄王婚約,以庇護部民。臣連襟幾人商議後,覺得該當表態。蒙古自有風俗,漢臣何妄議之?!若有一日妻兒部從逃命,寧願妻子改嫁以庇護血脈。在我們蒙古人看來,八公主非但無錯,還是和托輝特部的英雄。臣和垂紮布曾與博貝同窗,深知其愛惜部民之心,其死後有知,也會感謝公主保全部民之功。求皇上明察。”
支持公主改嫁這話,彆人說不合適,隻有同為駙馬的說話才合適啊。
人家駙馬都不在意,你們隔了個民族的操什麼心?而且有些道理是相通的,就算是漢人,在全族死絕和妻子改嫁中選一個,正常人也是選妻子改嫁啊。
策棱的蒙語讓朝上一向當背景板的蒙古人都活躍了起來,紛紛表態俺蒙古改嫁很常見的,什麼不守婦道,狗日的你罵誰呢?!
被蒙語淹沒的腐儒們一敗塗地。
第二回合,身為駙馬的策棱的表態起到了關鍵作用。
但策棱一向是個不參與紛爭的純臣,他是康熙一手養大的駙馬,自然不會蠢到看不出來這事牽扯到皇子之間門的爭鬥。
康熙私下將策棱叫來,問他緣由。策棱答道:“臣隻忠心皇上,忠心大清。此次出頭,乃是約束公主改嫁有三害:以他俗論蒙古,不利蒙古歸化,此一害;受製漢儒更改國策,助長言詰黨爭,此二害;靖邊有功而受汙名,何以麵敵,此三害。”
康熙點頭,認可了策棱的回答。皇帝作為男人自然希望他的後妃們從一而終,但當嶽父就不一樣了,女婿主動說不反對女兒改嫁,這麼乖覺他自然不會不高興。
而且策棱解了他的難局。從利益角度說,將昆昆二嫁給沙皇可以說是天賜的良機,至少準噶爾沒了俄國的支持,威脅去了大半。康熙不想放棄這麼有利的一步棋,那麼蒙古人在輿論中的站隊真的讓他省心。不然若是幾大蒙古王公跳出來說不願意公主改嫁就算是皇帝也挺難辦的。
高興歸高興,多疑歸多疑。前腳給策棱賞賜了一堆金銀財寶,後腳皇帝就命令道:“去查查,這兩天有誰拜訪過六公主和策棱夫妻。”
鷹犬們很快就打聽到了皇帝想要的答案:“兩天前,定王府的弘晏阿哥去過。”
“弘晏?”康熙挑了挑眉,“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