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八六秋 三更合一(1 / 2)

王一城可不是僅僅看到遲盼兒不太對就偷偷舉報人家。他其實分析起來也是有理有據的, 這挖墳又不是小事兒,他既然覺的不對,自然要說的, 不過這事兒究竟是不是, 那就要公安同誌來調查了。

總歸他是相信公安同誌的, 這又不是舊社會,不會胡編亂造, 調查清楚了也不會冤枉好人, 更不會放過壞人。

本質上,作為有上輩子記憶的人,王一城對挖墳這事兒還是挺膈應的。

入土為安。

這話總是沒錯的。

不過他既然是舉報了,也並沒有太過關注, 他可不想被人盯上打擊報複。不管會不會,自己得小心的, 王一城做事情還是謹慎的。而且吧,這段日子王一城還真是挺有關注度, 一來是做編劇獲獎;二來就是新書上市。

甚至有幾家報紙想要采訪他, 都被王一城給拒絕了。

他並不是很樂意出這個風頭, 沒必要, 他已經更張揚了。

講真,王一城這本書熱度相當高, 甚至隱隱約約有超過之前愛情小說的架勢。以前他的愛情小說就很多人喜歡,不過實在來說,還是女同誌喜歡的更多一點。

但是這一本明顯是男同誌喜歡的更多, 再加上原本就有的女讀者基礎,這一本書賣的十分好。

好像男人天生就對升官發財死老婆周旋在各種美女之間有著天然的熱愛,饒是王一城是個男的, 也不得不說,很多男人都這樣。所以邱老爺子的傳記,賣的十分好。

王一城也算是牆內牆外兩開花了,在邱芷珊朋友的推廣下,他的書在國外賣的也很好。

酒香也怕巷子深,特彆是異國他鄉,人家又不知道他是誰,那總得宣傳。有時候推廣是很重要的。讓人知道你,才能知道你好不好。不然人家都不知道你是誰,自然不會買賬了。

王一城休息了大半個月,真真兒覺得“書中自有黃金屋”啊。

不過他沒事兒倒是不出門,大熱天的出去遭罪乾什麼,在家吹著風扇看著書,吃吃喝喝還有貓貓狗狗圍繞,王一城覺得這樣才輕鬆,倒是寶丫,彆看她乾活兒不行,但是倒是每周都提著包包去練拳,也不苦不怕累的。

李真真和寶丫一起的,兩個姑娘一起,倒是也不覺得枯燥。

這個暑假啊,李真真來他們家的時間估計比回家都長。

暑假的日子就是過的這麼快,幾乎是一轉眼就到了開學。

八三年的秋天跟每一個秋天也沒有什麼兩樣,隻不過四九城的秋天總是過得很快,感覺還沒有幾天呢,秋風過去,就已經入了冬,天氣漸漸冷了起來,也是在這個時候,王一城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個新聞,四九城警方跨省偵辦,偵破了一起特大的盜墓案件,抓獲了盜墓團夥幾十人。屬於重大事件。

王一城認認真真的看了一遍,裡麵沒有提遲盼兒,但是卻提到了接到了熱心群眾舉報,從外圍調查起,抽絲剝繭,意外發現案情重大,才很順利調查清楚。王一城敏銳的覺得,這個接到群眾舉報,就是他投遞的舉報信了。

他就說,遲盼兒不像是啥好人。

他記得啊,當初還在村裡的時候,偷聽過陳文麗的話,按照陳文麗話裡的意思,上輩子遲盼兒應該是偷了彆人的錄取通知書,鳩占鵲巢改變人生了。

那個被偷的人很有可能就是林錦。

不過因為好幾個人的乾預,這輩子遲盼兒沒有成功,可這足以說明遲盼兒的人品。這輩子雖然沒有成功,她也沒有留在村裡,還是跑掉了。隻不過吧,沒想到她跑到了之後竟然會去乾這個。

說實在的,王一城一點也不奇怪,她上輩子能偷人家錄取通知書,就可見這人是多麼的卑劣。一個這種人品的人,乾什麼都不奇怪。可彆覺得偷錄取通知書冒名頂替不涉及人命就是小事兒。

這可是關乎彆人一輩子的大事兒。

王一城代入一下都覺得簡直頭皮發麻,所以他是很厭惡遲盼兒的,她這輩子沒有成功又做了彆的犯法的事兒,王一城覺得進去也是天有眼。

她上輩子搶彆人的身份就該進去。

說起來,他們村裡這些知青,其實跟彆的村比起來真的好多了,畢竟田建國是個厚道人,加上陳文麗在本地也鬨了事兒,所以他們本地的知青過的都不差。特彆是他們村。

但是就這,就這還能弄成這樣,遲盼兒本質就不是什麼好東西。

他們村來的這些知青,有當初第一茬兒恢複高考就考走了的趙軍和林錦。據說這兩個人已經結婚了。相比於林錦上輩子被人搶了自己的錄取通知書,這輩子她倒是護的很好,這麼些年,兜兜轉轉倒是跟趙軍走在一起。兩個人結婚,趙軍還給他大舅田建國寄了一包喜糖呢。

他們日子挺好,彆人也不賴,江舟家庭條件不差,回城就過的不錯。還有陳文麗,疑似是個人秘密被揭穿嗎,然後去吃皇糧了,也不差。

隱隱約約也能聽到還有其他人,過的好不好的,努力日子都還成,要說最不咋樣的,就是遲盼兒了。這人應該是徹底進去了。王一城想一想,他們村這進去的概率還不低,那個誰,顧凜不是也進去了?

哦,不對,遲盼兒不能算他們村的人。

秋天漸漸冷了,王一城請假去了港城一趟,隻留了一個禮拜就回來了。邱老爺子倒是也沒有為難王一城,雖說女兒女婿疑似兩地分居,但是雖然他沒有讀過很多書,卻也不會耽誤彆人的學業。

而這一年入冬,王一城雖然還沒有回家,但是已經接到了家裡搬家的信,他們家人已經搬入了新房子。這可是個大喜事兒,王一城即便是沒回去也跟著高興。

說起來啊,他過年回去總算是不用在跟著的大侄子一起擠了。

當然了,他們在公社也是有房的,不過王一城還是更樂意一家子在一起,住樓房是方便,但是過年就那麼幾天,自然是希望團圓樂嗬一些了。

所以他這兩年回去都是直接去村裡住,如今倒是好了,地方多了,倒是也不用再擁擠了。

要說起來,日子過的也快,秋天入冬快,冬日入春又何嘗不是。

一轉眼,恍恍惚惚三年就過去了。

三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了。

這三年多變化可不小,王一城已經徹底畢業,留校任教做了老師,他這人要是真的用心,其實不管是從政還是從商都會做的很好。不過他的性格就是懶懶散散的,凡事兒隻四個字:享受人生。

那自然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他畢業之後留校任教了。現在是中文係教授,雖然留校任教時間還不長,也才不到半年,但是也算是最受歡迎的教授之一了,畢竟,長得英俊又有才華,這三年來,他又發表過幾篇小說,國內國外都名聲顯赫,各方麵加持,他都算是最出風頭的。

不過王一城這人雖然講課幽默風趣,但是跟學生卻不會接觸特彆多,他還是很注重分寸的。在這一點上,很多人都覺得王一城還是精明,他這種風雲人物,確實是很容易被人詬病這個。所以不管上課怎麼跟學生打成一片,下課都是拒人於千裡之外的,特彆是女學生。

他可不想引起什麼不好的傳聞。

這種老師學生的事兒也是聽說過的,但是王一城可不樂意乾,他雖然有點吊兒郎當的,但是在這方麵是十分堅定的。

王一城順順利利入職了母校,他在這個學校一路讀了這麼多年,也是相當熟悉了,以前的老師現在都是自己的同事,過渡也沒有什麼難度,雖然王一城入職的時間不長,但是也挺習慣了。

算一算七七年恢複高考,到現在已經八六年的秋天了,感覺時間真是一晃而過。

王一城留在母校任教,他女兒寶丫也在本校讀研究生,寶丫大學都畢業了呢。她的同學不少都已經分配了,像是李真真就是去了政法口工作。

同寢室的另外兩個人安秀玉還有薑曉雯也都留在首都分配了,雖然現在已經不是剛恢複高考那幾年了,但是他們學校留在這邊的還是挺多的。

畢竟,這個也是要看學校的。

他們學校留京率蠻高的,所以同學們時常還能聚一聚。

幾個人之中隻有寶丫一個人還在讀書,但是雖然畢業了,但是到底一起住了四年,感情還是不錯的,他們倒是經常一起聚一聚。除了他們,紹勇也畢業留在了首都。

寶丫的這些兄弟姐妹,隻有紹勇是考在首都留在首都,他倒是跟薑曉雯看對了眼,兩個人正在處對象,已經開始談婚論嫁了。

大概紹勇同學就是長輩們最喜歡的那種孩子呢,上學的時候在感情的事情上就一點也不開竅,整天傻樂嗬,一畢業就突然開竅。恨不能馬上結婚。

這是家長最喜歡的,也是紹勇本人了。

雖然紹勇和薑曉雯都不是本地人,兩個人分房也沒信兒呢,但是已經商量好了,如果結婚就先買房子。反正他們買不買房子跟什麼時候分房也沒有關係。

那為了住的好,不如先買房。

其實要是說起來,薑曉雯個人條件比紹勇好的,不管是父母的工作還是自己的工作學曆,都比紹勇強。但是紹勇也不自卑,兩個小情侶感情還挺好。

紹勇也跟小叔求助過了,如果買房子錢不夠,就跟王一城借一些,他們夫妻再慢慢還。王一城也沒拒絕,其實本來他們兩個人商量這個事兒的時候也是有點猶豫要不要先買房。

但是還是紹勇定下來。如果真是他們要結婚,還是要買房的,這不管啥事兒都一樣,如果自己看不明白,那就跟著聰明人學,這幾年,王一城倒是陸陸續續也買了幾個房子了。

所以紹勇覺得,跟著小叔學不會錯,絕對不會吃虧的。

畢竟,他從小到大就沒看過小叔吃虧啊!

學也學會了。

紹勇跟薑曉雯兩個人最近都在看房,薑曉雯家不是隻有一個女兒,能拿出來的支援也是有限,而王一海夫妻也是一樣,他們夫妻之前沒有分家,家裡又有那麼多讀書人,幾年前還蓋了房子,能拿出來的錢也不多,好在還有王一城。

就連紹勇都要籌備結婚的事兒了,像是王家的紹文紹武,他們都已經結婚了。甚至大丫二丫三丫四丫都結婚了。

倒不是孩子們結婚早,畢竟啊,寶丫都二十三周歲了,虛歲也是二十四了,這可是八六年的深秋了,再轉過年也是二十五了呢,她的哥哥姐姐,這個年紀結婚也都算是同齡人裡結婚比較晚點了。

王一城老家的房子,賣給四丫了。

因為王一城一般回去也不會去公社住,東西該拿走的也都拿走了,所以一直空著,四丫的結婚對象是田秀娟介紹的,是他們單位一個領導的兒子,在林業部門工作,雖然是公務員,但是因為年輕也沒有分房,所以小夫妻也是打算買房。王一城算是比市場價低了三成的價格賣給四丫的。

四丫裝潢之後結婚了。

她也是今年才結婚的,算起來,王一城對幾個侄子侄女兒還挺一視同仁的,但是四丫確實是占便宜了。不過王一城也有自己的想法。家裡其他的孩子都考大學出來了,像是紹勇肯定要留在四九城,而紹文紹武大丫二丫他們都在市內生活。

就連紹傑和六丫也是一樣,他們基本都沒有留在村裡了。

隻有四丫現在還是村裡的婦女主任,她是接了田巧花的班,因為在村裡的關係。也是最照顧家裡人的,特彆是田巧花。畢竟田巧花的工作可是給了四丫,四丫一直都覺得自己是奶奶最疼愛的孫女兒。

好巧,寶丫也是這麼認為。

又好巧,打小兒住在老太太房間的三丫也是這麼認為。

大丫覺得自己是長孫女兒,她才是。

這些孩子啊,各個都覺得自己最重要,不得不說田巧花的厲害了。

當然這不重要,重要的是王一城覺得給四丫便宜一些,是值得的。

她對老太太也好,就衝著四丫對田巧花儘心儘力。王一城白送她房子都行。

不過吧,鬥米恩升米仇,畢竟還有侄女婿呢,所以王一城沒有白給。但是比市場價便宜三成,也是讓小夫妻激動的晚上偷偷哭了好幾場。

嗯,田巧花發現的,也是田巧花告密的。

王一城一切儘在掌握。

不過他覺得這樣沒有什麼不好,他自己沒有留在家鄉,再孝順也不能時時刻刻的好好照顧老太太,老太太現在年紀大了也不樂意去四九城住,以前樂意出來是因為能看電視,現在自家都能了,她更樂意在村裡,成為老夥計們羨慕的對象。

在城裡沒這個感覺啦。

還是個挺虛榮的老太太。

王一城自己不能好好照看老人家,那麼有人能夠好好照顧,自然是個好事兒。

王家這些兄弟姐妹過的都不差,但是最好的肯定是王一城,那是天上地下的好。這些年他們也都去過首都的,曉得王一城多有錢。不過大家一起住了這麼多年,也是曉得王一城這個人的性格。

他可不是那種會無私奉獻的人,他又在多錢,該親兄弟明算賬都一點也不差的。

所以幾個嫂子都難得的心知肚明,田巧花在,他們好好照顧老太太,王一城絕對不會跟他們計較小事兒,對他們也大方。可說句不好聽的,萬一有一天老太太不在了,那小五子對他們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

畢竟,有沒有老娘差距還是很大的。

正是因此,現在田秀娟陳冬梅柳來弟三個可都格外的孝順,年輕的時候是被老太太壓著不敢跳腳,現在則是心甘情願的老老實實、正是因為有老太太,小五子每年買多少東西啊。

這個賬,家庭主婦都會算。

這三年的變化不小,王家光是結婚都要好幾個了。另外一個大事兒就是他們家分家了。

其實紹勇寶丫他們這一茬兒孩子畢業,王家就分家了。倒是沒在等六丫和紹傑。不過分家的時候,老太太給兩個孩子讀書的學費和生活費單獨留出來了。

也是比照著其他人的標準。

本來老太太是想全都畢業了再分家,但是這麼些年,老太太也有點管夠了。小五子那麼年輕都想著整天快樂過日子,她這麼大歲數還要為家裡操持,這像話嗎?

老牛也得歇一歇吧?

總之,老太太覺得自己該休息,所以在紹勇畢業之後就分家了。

現在王家一大家子住在一個大院兒,吃飯倒是跟著老二和老三。老大兩口子都上班,老太太一周跟著陳冬梅吃飯,一周跟著柳來弟吃飯。

講真,兩個兒媳婦兒都很樂意要她呢。

相比於彆的老太太拿著家裡的“大權”不樂意分家,田巧花可不是那樣。同樣的,陳冬梅和柳來弟也不像是彆人家兒媳婦兒那樣不樂意伺候老人。

他們還真是樂意伺候的。

畢竟,照顧老太太不虧啊。

現在村裡的老人最羨慕的就是田巧花,住著大房子,家裡電視機洗衣機電風扇一應俱全。不僅如此,兒女還都孝順。就連外孫都隔三差五的買東西回來看姥姥呢。

他們怎麼能不羨慕?

要知道,這人老了啊,多少都不受待見啊,如果是家裡有孝順孩子還好,如果沒有孝順的孩子,那可真是遭了罪的。不過全村上下有顧家這麼個對照組,大家又都覺得,自己兒女一般般也不是很壞。

畢竟還有更差勁兒的呢。

也就是顧家厚臉皮了,還能扛著。

不過這也不耽誤大家羨慕田巧花,兒女有出息,孫子孫女兒也有出息,誰有她過得好?

最羨慕的,當屬當年的老鄰居吳阿婆了。

這都三年了,吳阿婆還活蹦亂跳的,彆看她日子過的特彆差,人也越發的蒼老的厲害,但是精神頭倒是挺好,這麼大歲數還能上山呢。

彆說她沒事兒,他家老頭子都沒事兒。

這就很是離譜了。

這老頭中風了三四年,整個人癱了躺哪兒,說話都費勁,但是仍舊活著,這些年日子過的苦,他們老兩口沒少遭罪,但是仍舊頑強活著。現在吳阿婆就跟祥林嫂一樣,時常跟著顧老頭念叨:“當年咱們兩家可是差不離啊,他們家過得還不如我們家呢,誰曾想啊,現在竟然成了這樣。你說啥時候變得呢?老天爺不公平啊!她田巧花憑什麼過好日子?”

她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又恍惚覺得,都是讀書鬨的。

她仔細回想往事,第一次改變就是公社的汽修分廠招工,但是顧家四個兒子都考上了。

都考上了啊。

憑啥,就因為他們多念了點書嗎?

真是不公平啊。

明明當初還是他家兒子更能乾啊。就因為這個文憑的差距,他們就沒有報名的機會,真是老天沒眼。

再就是第二次……

第二次改變是恢複高考,好像自從恢複高考,這王家就一下子一飛衝天了,王一城考上了名校,老王家的小輩兒一個個都讀書,比彆人家多了好多優勢,紛紛都進城了。

是啊,恢複高考。

兩次都是因為學習。

一次改變了田巧花兒子們的命運。

一次改變了田巧花孫子孫女的命運。

她想到這裡,痛心疾首,她不思考自己重男輕女,不重視學習,倒是罵道:“殺千刀的啊,這為啥要恢複高考啊!為啥啊!就不該恢複啊!”

如果不恢複高考,那麼他們家根本起不來啊,彆看幾個兒子都有工作,但是就那麼一個工作,給那個小輩兒?他家孩子可不少的,到時候還不是要鬨?他家還能看熱鬨呢。

結果偏是就恢複了高考。

“這瞎定的政策啊,就不該恢複啊!真是沒天理了啊!”

吳阿婆痛心疾首,恨得不行。

“讀書有什麼用啊?多認識幾個字兒能死啊?乾活兒哪裡需要那麼多的文化?殺千刀的,就不該恢複高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