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嬴政一樣想到可以從天書這裡獲取曬鹽之法的人有很多,不過彆人沒有他這麼果決。
大概是和鹽本身的特殊性有關,柴米油鹽醬醋茶,人是離不開鹽的,而古代鹽產量稀少。
製鹽之法從三皇五帝時期開始,早在那時便有夙沙氏海水煮鹽,到了商周,除了煮海水出來的散鹽,還有鹽池風化的苦鹽、鹹水湖的池鹽,以及戎狄進貢的岩鹽。
其中岩鹽自帶甜味,又名飴鹽,是周天子專屬的貢鹽。
天子以這四種鹽彰顯了自己的尊貴,可見鹽的特殊性。
當然,這些都是江思瑤不會說的,畢竟鹽鐵為何官營,彆人不知道,語c皇帝組的肯定知道。
不過,怎麼沒有語c後宮組的來串門呀,江思瑤主打一個好奇。
針對這位秦始皇單推人的問題,江思瑤選擇從秦之後開始講起。
【北魏時期初創鹽田曬鹽之法,元代以後刮泥淋鹵法和潑灰製鹵法逐漸被推廣,清朝嘉慶之後,板曬結晶讓製鹽工藝進一步變革。
當然,我們現在已經純純靠科學技術啦,鹽的產量提高到物美價廉的程度了,國家放開管製也不會影響到百姓的正常生活。】
倒也是出於江思瑤的美化,畢竟管製鹽是出於體恤百姓,不想讓鹽販子哄抬鹽價,從而讓百姓更加吃不起,還是皇帝想賺這一筆錢,還是兩說。
具體出於什麼心理,大抵還是需要看在位的君主是好是壞吧,也不一竿子打死了。
聽到元朝的時候,即使是在和禦醫分析寶貝大兒的身體情況,製定合理養生措施的朱元璋也有一瞬間悵然。
可惜於怎麼沒留下張士誠的命,朱元璋拍了拍自家標兒的肩膀,“老爹沒用啊,當時沒從張士誠拿到這些製鹽的辦法。”
朱標從太醫手裡接過調理身體的手冊,已經是明朝了,紙張早就推廣起來,而能把紙也寫出厚厚一遝,堪比一份竹簡的氣魄。
如果朱元璋的愛能實體化,大概就是眼前這厚厚的,在短時間內寫加整理出來的紙了吧。
朱標反手抱住爹和娘的肩膀,“不,父皇母後已經做到最好了,沒有比你們更厲害的人了,這些事情,和該交由兒子們來完成的。”
朱元璋是窮苦人出身,他甚至比不得張士誠,張士誠是雖然是被壓迫的運官鹽的窮苦人,也是私鹽販子,當然,也正是因為他賣私鹽,地主豪強對他的壓迫更深,憤然反抗,十八條扁擔就這麼起義了。
而朱元璋開局一個眾所周知的破碗,帶的兄弟都是村裡出來的發小,加入紅巾軍才多了見識。
馬秀英也不過是郭子興的養女而已,前期郭家能給朱元璋帶來的助力也有限,兩人扶持至今全靠一個戰前一個戰後,沒有多少外力扶持。
而就是這樣,建立起來了這大明的江山,朱標從不覺得自己的父母遜色於誰,即使是大臣們想讓朱家追認朱熹為祖宗,朱標也沒有鬆口勸說父皇。
從零到一百,到無窮,沒有什麼丟臉的。
“遲早都會有的,不是嗎?”朱標看向自己的三位親兄弟,兩位養兄。
“那當然,標兒想要的東西,我都會努力。”第一個響應的是沐英,他向來是擁護朱標的。
朱樉、朱棡、朱棣更是積極,一個個你爭我搶地爭取優先站在大哥麵前的權利,就連最謹慎的李文忠,都誇下海口會解決鹽商問題。
和康熙養兒如養蠱一樣的模式不同,朱元璋養兒子是培養他們對頭狼,也就是大兒子的忠誠度。
但是兩個都失敗了,前者失敗在蠱蟲反噬,後者失敗在頭狼死了。
康熙此時也在頭疼,這嘉慶究竟是誰,老四的年號應該是雍正才對,他兒子是乾隆啊。
這個嘉慶,難道是那不知道是誰的乾隆的兒子?
大清的未來還是在欣欣向榮的嘛。
【雖然大清在經過康雍乾三人的努力之下,走向過輝煌,但是也正是在康熙和乾隆的放縱中埋下禍根直接衰落。畢竟從《紅樓夢》就能看出來,康熙維護乳母一家,倆任織造,賺錢不行,虧空數筆,都被掩蓋了下來。老年更是縱然官員向國庫借錢,還不還,康熙和他的孫子乾隆,一個勁的負責花錢,還不是往正道花。可憐雍正努力填空父皇留下來的負債,還得給兒子準備揮霍的花銷。天天勞心儘力不養生,比那兩位壽命短也合理。】
不僅沒有欣欣向榮,反而被點名批評。
康熙臉都黑了。
被誇獎的胤禛也並不快樂,天書拉踩誰不好啊,捧自己踩汗阿瑪,要不是不認識這位女子,胤禛都懷疑是不是哪裡得罪了她。
上眼藥也不能上這麼狠的啊!
汗阿瑪不是什麼大度的性子啊。
倒是最近一直給他下絆子的兄弟們,因這段話對他憐愛了不少,畢竟就要倒黴了。
胤祉更是直接端起酒,連慣常會說的祝酒辭都沒說,生怕多說一個字,笑聲就要藏不住了,“老四,為兄敬你一杯,為大清死而後已,屬實氣度不凡。”
同在酒桌之上的還有太子胤礽,甚至大阿哥胤禔也到場了,四人的聚會,本是胤禛聚起來告饒的。
現在到好,話都沒說,解氣大半。
甚至胤禔還代入了一下自己,“還是老四厲害,看來適合去戶部啊,為兄這隻會打仗,也是燒錢的,以後還要仰仗咱們四阿哥。”
胤禛那張初現端倪的冷麵寒氣直冒,被當做錢袋子的感覺著實不好,如果這皇位是要花我的命去給汗阿瑪和不知道哪位逆子鋪路,那還是。
“太子二哥,您相信臣弟,胤禛絕無二心啊!”
這當皇帝的福氣,還是愛誰要誰要吧。
感謝前後兩位窟窿,皇位這個香饃饃在要往裡搞錢的一瞬間,讓尚武的大阿哥胤禔和尚文的三阿哥胤祉都清醒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