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江思瑤並不知情,所以她在快樂地進行收尾。
草草過了一遍知識點,沒想到竟然這麼快就結束了,比起數學那種給的題目也不懂的狀態,化學一時間都溫柔了起來。
在正式開始做試卷之前,顯得無比溫柔。
【金屬材料的性能之前也簡單介紹過,大家都差不多啊,都是金屬。
不過,除了延展性、導熱、可鑄性之外,有一個特性還真的很想介紹給大家認識。
那就是導電性。
咱就是說,導電,這個用處比較直觀且有效,它導的是天上的閃電哦,厲不厲害?
哈哈,其實能導電的都可以導啦,人體都可以導電。
導電不是為了借這個點,大多數還是為了避雷,是的,這是一種避雷的措施,防止雷電劈死自己或者劈著了樹之類的,引發叢林大火。
首先我們先講一下閃電,並不是背後有神仙,而是一種自然現象。之前也略微帶過水,水除了我們肉眼看到的水流,實際上還有我們看不見的水分子。
水蒸氣變多了,也就形成了雲,而雲越發厚重,就越容易形成烏雲。
而烏雲打雷,是下雨天的一種再正常不多的自然現象了,這背後的原理和雲的形成有關。
水蒸氣遇冷凝結,凝結過程中,雲中的冰滴、冰晶一邊碰撞一邊合並,一點也沒見外,就會形成大量的水。這些水滴在我們自己的天空就會和空氣反應,與顆粒、離子碰撞,就會有帶電閃雷鳴的雲出現啦,它被叫做雷積雲。
而我們要介紹的避雷針,它的原理有一,一方麵是尖端放電,另一方麵則是導電。
先講比較難理解的尖端放電,剛也講了,雷積雲的雲中是有電的,尖端放電呢就是吸引的這部分電。
在強電場中,導體的尖端越是尖銳,這個尖端放電就越明顯。
導電就是字麵意思啦,銀、銅、金、鋁等等金屬的導電性都很好,避雷針一般是鍍鋅圓鋼做成,鋼自然是能導電的,它是鐵裡麵混合一點點碳,而鐵和碳都是導電的。
避雷針一般情況會放置的最高,然後直接把雷接引到地下的,被雷劈的概率直線下降,再也不用擔心發毒誓會真的遭到天打雷劈啦。】
雖然是現代社會,但是很多時候,電閃雷鳴也會有人開玩笑的說,是誰誰誰在發毒誓,江思瑤很自然地帶了這個梗。
【說起來,似乎曆史上就有好幾位名人是死在雷電下。
比如商朝的,武乙,一位製作人偶稱為“天神”,和它對賭,贏了之後,“射天”的奇人。
似乎就是死於晴天霹靂,這放在以前妥妥的危險事故,就是不敬神明的報應。
但是有了避雷針之後……
他要是再被劈死,嗯,那還真不好說。】
一時間,認識武乙的和不認識的都有些沉默了。
還沒來得及製作這個人偶的武乙趕忙安排人先學會了這個避雷針,不能真死在雷下吧,還是在天書說了之後。
“王,這鍍鋅鋼板?我們沒有啊?”
確實,鋼最早出現在春秋晚期,當時的青銅器技術已經純熟,已經在造鐵器了,而煉鐵技術被發明之後,很快就學會了煉鋼。最早的鋼應該是在煉鐵中滲入碳,從而煉成的鋼。
商朝隻有青銅器,鐵還沒怎麼開始研究呢。
之前武乙也不關注,說實話,他並不是一個英明神武的國王,甚至他自己都不這麼認為,天書說的天神“人偶”“射天”的舉動,他自認為,還真是自己能乾出來的事情,所以才會開始防範。
而關於礦產,天書給的地圖裡確實給了好幾版,但是和商的地貌並不太一致,武乙已經默認了,挖礦這項偉大的任務就交給子孫後代來做了。
他並不知道,他的曾孫子也就是商紂王帝辛,會是商的最後一位國君。
沒有也沒辦法,總不能空手變出來,要是有這個本事,他們也不會當個宮人了,早就搖身一變,華麗專職為國師了,再不濟也是大巫。
在巫醫不分家的商,巫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用金銀,不是說金銀也可以導電嗎?”
武乙不缺金銀,他是商朝的第一十八位國君,誰缺他都不會缺的。
很奢侈,用金銀做的避雷針,即使是江思瑤知道了,也得先關心一下是否穩固。
當然,不是問材料是否穩固,得是問地位,這避雷針不得三天被偷一次啊?
作為武乙的曾孫子,帝辛一直在聽彆人家的八卦,萬萬沒想到,還能聽到自家的頭上。
不是,天書能不能記點正經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