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些新奇好看的小東西以外, 沈若還要做些尋常人家能用上的東西。
這時候的人都用“包袱”。所謂“包袱”就是用一張方形的布折起來的小包,能用來裝各種東西,隻要布夠大任何不規則的物體都能往裡裝, 且打上了結也不容易掉。
但是每次要取包袱裡頭的東西都得拿下來整個打開真的很麻煩,而且包袱一般都是趕路背行李的時候用, 為了防止東西掉了那結都打得很緊,拆起來十分費勁。
那一打開要找東西, 要是東西小, 那麼多堆在一塊也不知道得找到什麼時候去,著實是有些不太方便。
平時村裡人要去采東西之類的都是拎著籃子,因為籃子許多人家都會做,竹子是山上砍得也不用花錢。但是籃子有一點不好,就是自重太重了。大籃子本身就有個四斤五斤的, 再加上裡頭的東西, 時間久了夾在臂彎裡提著,皮肉都能給壓紅了。
所以沈若打算做些現代人用的“帆布包”“單肩包”以及“書包”,用布料做出來的包就很輕便,背在身上也方便極了。
這時候有布料的人家都是用來做衣服的,沒人會想把布料做成包。
就算是做包袱也沒人用棉布,大多是用最差的粗麻布來做包袱用。粗麻布製作的東西最常見的就是大麻袋了。
這時候是沒人做,不知道布藝的包有多少好處, 沈若就打算自己當這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之前摘梨子, 他爬樹,藍帆和二狗在底下接, 需要三人合作。
但要是那會兒他身後能背個大布包,摘了梨子就能往包裡放,這樣的話一個人就能行。
這多省事兒啊!
穿到古代不方便的地方實在太多, 沈若想要儘可能地讓自己目前的生活可以變得便利一點。
眾人聽沈若說的都一愣一愣的,用布來做包那可真是大手筆啊。
古時候的布料幅寬都很窄,價格貴,要是拿來做包那真的是太奢侈了!
定價要是太貴,估計也沒啥人會買。
嬸子們紛紛提出自己的疑惑,沈若早就想過這一點。
誰說他要用完整的布料來做包了?
沈若道:“既然‘百家被’可以用百片不同的碎布來縫製,那這包也成。不用全部弄成方形,剩下的布頭有什麼形狀就給它剪一剪跟邊上另一塊縫上,等縫好整合成一大塊布之後再裁。”
大家都被用布做包這件事給牽住了心神,下意識以為這麼金貴的東西就該用整布,其實不用的,做出個能用的就成。這樣的話成本降低,賣的價格也貴不到哪裡去。
而且這些布料都不醜,做出來的每個包都是獨一無二的樣式,肯定也不會醜。
沈若還打算做些盤扣,斜挎單肩包肯定是要加個蓋子的,這樣係上可以讓包裡的東西不至於掉出來。
帆布包可以做加蓋和不加蓋的兩種。書包的話,可以做成普通的抽繩水桶包,底下多用幾層布料墊著硬挺些,可以放重一些的硯台一類。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簡單。特彆是沈若說的那個抽繩水桶書包。
怎麼把繩子懟進去就是一個問題,而且繡完了還要翻麵的。
沈若就和他娘以及幾個腦子轉得快的嬸子討論了起來。
巧姐兒對那個單肩包很感興趣就在一邊聽他們討論一邊上手做了。桌上堆得碎布頭很多,她照著自己的審美挑了些花布,各種不規則的形狀都有,用剪子剪出一條直線的邊,然後就開始縫合。
她是真心喜歡縫紉和繡東西的,那雙眼睛裡就隻能看得到手裡的活兒,做的時候嘴角還不自覺帶著笑。
很快她就縫好了一大片,問若哥兒這樣成不成。
果不其然得到了誇讚,她臉都紅透了。用剪子將邊上歪來扭曲的邊比著四指寬給剪掉,這長條子若哥兒說了是要用來做包的帶子的。裁剪出來的兩塊布料就是長方形的,一塊要做包蓋所以特意留長了,是另一塊的兩倍那麼長。
巧姐兒也有自己的小巧思在的,將兩片布料翻麵,正麵對正麵,將左右和下麵的三條線給縫好之後,再翻回來。這樣包的雛形就出來了,上麵長出的那一截得給它撾進去縫。
巧姐兒覺得那包蓋和包本身全是橫平豎直的有些呆板,不太好看,就自作主張給疊成了個三角形。
沈若見了又是誇的,順便還提了圓弧形和梯形的方案。
巧姐兒聽了更興奮了,恨不得自己立馬把這些都做出來!
這邊的書包也討論出章程來了。
抽繩可以用沈若之前做的那種七彩發繩,穿繩子可以用個小工具,周蘭家裡有鐵絲能做,就是一個長鐵絲上頭再圈一個小圓環,把繩子的一頭卷上,往裡懟,然後把鐵絲和圓環一起抽出來,這樣繩子也就跟著出來了。
抽繩水桶包得穿兩根繩,這樣才能左右手一齊拉將包口給攏上,所以大家商量著那得留個兩指寬,這樣才不至於穿不進去繩。
沈若點點頭,果然還是“眾人拾柴火焰高”,他就會設計,具體怎麼做出來的還真不太清楚。這下大家都給出出主意,立刻就定下了方案。
這參與感瞬間就起來了,嬸子們也很興奮,畢竟這個東西從來沒見過,就跟自己幫著一起創造出來的一樣。
特彆是做出成品的那一刻,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有嬸子試著背了下,臉上笑出了一臉褶子:“我瞧著這個好,若哥兒剛叫它什麼來著?‘書包’?給讀書人用的東西,瞧著就厲害!”
“這抽繩一拉就能關上,太好玩了哈哈。”有嬸子上手去拉,覺得神奇有趣極了。
“真方便啊,瞧著挺能裝的,還這麼輕呢!”
“是啊,若哥兒可真是個天才,也不知道咋想到的。”有嬸子笑著誇沈若。
沈若笑著搖搖頭。這些還真都不是他想到的,二十一世紀這些包包的各種設計層出不窮,追根溯源是誰先發明出來的沈若也不清楚,不過這會兒他們能做出來的就隻是最最最簡單的那一種包。
做這些東西,他不過是占了先人智慧的便宜,順便發揮了一下自己身為穿越者的“金手指”。
巧姐兒也做好了手裡的單肩包,連包帶也縫好了翻出來,將包和包帶縫合在了一起。
這種類型的包從沒見過自然也沒人背過,但是巧姐兒無師自通直接斜挎在了身上,雙手捏著胸前的包帶,看著就像個要去上學的初中生。
“喲,巧姐兒也做好了,快瞧瞧。”巧姐兒她娘臉都要笑爛了,自家閨女兒今日在這兒可是出了不少風頭,以後誰出去不說一句自家巧姐兒女紅厲害啊。
“好看!沒想到這碎布頭做出來的包也這麼好看啊。”
“是啊,瞧著真不錯……就是這包有點兒小,看起來背不下太多東西啊。”
“我覺著要是再做大些就更好了。”
嬸子們都喜歡大個的東西,就像要裝東西的籃子也要做得夠大,這樣才比較能裝。
但是單肩包做得太大就不好看了,畢竟是要背在身上的。
二十一世紀的包,甚至還有許多小到什麼東西都裝不下,隻能裝得下可愛的。
“這種類型的包是小的好看,就背在身上走,放些隨身要帶的東西。”沈若已經編好了盤扣,巧姐兒接過之後就給三角的尖尖上縫一個子扣,在布麵上縫上母扣,這樣一搭上,瞬間精致度就提升了不少。
沈若還拿了個小的布藝千紙鶴做成了掛件,給墜上了同色的布條流蘇,抬手往凸起的子扣上掛。
“喲,這樣是真好看啊!雖然裝不下太多東西,但背著就是好看!”
“我瞧著比鎮上小姐家的荷包還好看呢!”
有嬸子用手比了比大小,說道:“其實也不算太小,能放下木簪子小鏡子啥的,那大蔥都能塞上五六根呢!”
眾人想象了一下塞大蔥的畫麵,不約而同地皺了下眉:“這大蔥多長啊,放裡頭得長出來一大截呢!”
“誒唷,這麼好看的包怎麼能用來放大蔥。可彆說了,想想都覺得埋汰。”
“是啊,這裡頭就該放些寶貝。”巧姐兒紅著臉把沈若給她的頭繩小心摘下來給放了進去。
大家激烈地討論著,又開動腦筋想出了更多的小設計來,水桶包不僅做了底部是圓的,還做了方的、六邊形的,討論出來覺得可行,就做個樣品出來。
桌上堆得那些布料都可以隨意取用,縫這些東西都不難,對這些做慣了的嬸子來說,甚至能稱得上是簡單,閉著眼睛都能縫的那種。
但是這些設計卻不簡單,看到從自己手裡做出來的東西精致又好看還實用,那成就感蹭蹭地往上漲。
大家還要比比誰繡的、縫的又快又好。
在互相誇讚和討論讚美聲中,時間悄然流逝。
很快就到了正午,嬸子們這會兒熱情高漲,手裡的活計不停一點兒也感覺不到累,自己帶來的籃子裡頭都堆了不少自己做出來的東西了。
有的嬸子喜歡繡花,就拿了發帶繡。有嬸子愛縫東西,就縫包。大家都各自拿了自己愛做的活計,渴了還有紅糖水喝,還有又大又甜的梨子吃,彆提多滋潤了,每個人臉上都帶著笑。
這個時間點沈若家該吃午食了,農家普遍都是吃兩餐,隻沈大山家被沈若帶的開始吃三餐。幫忙做活兒的這邊交給李善桃幫忙看著,沈若就得出空來做午食。
柳杉見時間差不多就放下手裡的手帕,從屋裡出來幫襯著。
很快廚屋裡頭就傳出了炊米的香氣。
沈若打算煮一大鍋粥,新收的米熬煮出米油,泛著濃重的糧食香氣。
相比於厚重的稠粥,沈若更喜歡喝稀粥,比較好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