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期年大祭才過,朱意遠不敢露出太多喜意,道:“是有兩件好事想要第一時間告知主子。”
“什麼好事。”弘書跟拉著拖鞋下床,準備洗漱。
朱意遠跟著他:“一是昨日皇上下旨給造辦處,言說主子您此次主持祭禮有功,該賞,令造辦處給咱們毓慶宮換上玻璃窗欞。”
霍,原來還能這麼整啊,還算阿瑪有良心。弘書腳步頓了一下,繼續走:"第二呢?"
“二是太醫院的吳謙太醫來稟,關於酒精的重症對照試驗已經完成,等您回來召見。”
弘書停下腳步,轉身道:“什麼時候來的?”
朱意遠答道:“兩日前。”
總算做完了,弘書吐了口氣,吩咐道: “讓他們在我下去下學後過來。”
“嘛。”
久彆重逢的上書房沒有對弘書熱烈歡迎,隻有允禧一人關心他齋戒飯好不好吃。
"……"弘書道,"就跟咱們現在吃的差不多。"都是吃素能有什麼區彆。
允禧有些失望:“我還以為那些和尚道士做的齋飯有所不同。”
“哦,那確實還是有些不同的。”弘書麵無表情道,“咱們現在吃素好歹還放些素油調料,齋飯也就有點鹽味。”
佛家的五葷是什麼?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菩蔥,基本把現在常用的調料一網打儘。
允禧下巴後縮:“咦~”
拍拍弘書的肩膀,剛準備說聲辛苦,反應過來弘書去祭奠的是他爹……默默收回手。
下學後,弘書回到毓慶宮,吳謙等人已經在等著,看到他神情都非常激動。
“六阿哥,您看看,您看看,酒精真是了不得啊!”吳謙抖著實驗記錄給弘書。
弘書拿過來逐頁翻看,時不時就滿意的點頭,不是為酒精的效果,這是他早就知道的事情,而是為這些人寫的試驗報告,雖然才跟他學過一回,報告卻也寫的有模有樣。
“不錯,你們做的很好,辛苦了。”弘書道,“有了這兩組試驗報告,想來酒精的推行會順利不少。"
吳謙等人擊掌而慶,然後厚著臉皮道:“六阿哥,您上次給的酒精都用完了,不知道您這裡還有沒有,臣願意出錢買。”
弘書無語: "……我昨兒才回來,哪有時間做,之前的也不剩下多少,我的實驗室還不夠用呢。"
吳謙等人很失望,他們還想著拿酒精回去自己做彆的試驗呢,這次試驗因為是六阿哥召集的,所以大家同心協力。但大家即為同僚,誰又能沒點小心思呢,酒精的功勞是六阿哥的不容置疑,他們買酒精,隻是希望能研究出新的治病方子來,功勞不功勞的再說,他們就想在同僚裡獨占一回鼇頭。
“好了。”弘書看不過他們那渴望的表情,“等我上報給皇阿瑪,開始大規模製備,你們想要多少有多少。”
做實驗嘛,能用多少呢。
“那可說好了啊,六阿哥,到時候一定要賣給我。”
“對對,您可不能反悔,到時候又說不夠了不賣。”
“六阿哥,您看咱們都這麼熟了,到時候能不能給個內部價?”
到時候到時候……弘書感覺自己被幾千隻鴨子圍著,誰說男人話不多的?!
曆經乾辛萬苦將太醫們 請走’, 弘書煩惱的揉揉額頭, 這還是酒精, 能大規模製備, 以後自己要是再搞出些以目前技術不能大規模製備的,會不會被這幫人煩死?
腦補的弘書打了個冷顫,第一次感到害怕。
養心殿, 胤看到兒子有些無奈:“才回來, 你就不能消停些?”
他私庫那點銀子能保住多久?
弘書道:“您確定要我消停?友情提示,兒臣手裡這……”他晃了晃手中厚厚一疊資料,“……可是跟牛痘差不多的好東西。”
兒子雖然頑皮了些,卻從沒說過大話,胤模選擇性遺忘【包悠青史留名立刻嚴肅道: "呈上來。"
蘇培盛越發人精,這時候根本不上前討嫌,任由六阿哥自己將東西呈上去,自己默默往遠處挪了幾步。
“酒精?” 胤摸看到這個名字就有些不好的預感, 繼續看下去, 很好, 證實了他的預感。
將所有資料看完, 胤歎道: “確實是好東西。”然後輕瞪弘書, ”但你也是真會給朕出難題。"
“你就不能做些不費錢糧的東西?”
“不費錢糧就能做出的好東西?”弘書好生驚詫,“皇阿瑪您怎麼也發起白日夢來了?”
胤禧麵無表情地握住手中的一厚疊資料,“梆”地敲在弘書頭上。
弘書像偷偷冒頭的地鼠被敲回去一樣,抱著腦袋蹲下嗷嗷叫:"皇阿瑪,下手沒必要這麼狠吧。”
“哼,不狠你不長記性。”胤著臉道,“什麼話都敢說。”
弘書在他看不到的地方撤撤嘴,然後放下手,就著蹲著的姿勢抱住胤模的腿: “那這不是隻有咱們父子倆嘛,私下說說話都不行了。"
胤用腿踢了踢他:“放開。”
“不放。”弘書耍無賴,“您這腿我又不是沒抱過,怎麼以前能抱現在就不能了啊?”
胤十分想再敲他一下:“幾歲了,還要無賴。”
“四歲零四個月。”弘書恬不知恥地道。
胤無語,你乾的這哪一件事像是四歲能乾的出來的?
“起來,說說這個酒精。”胤模隻能拿出說正經事大法,“你這裡說能用穀類、薯類、玉米、高梁和野生植物果實釀造。”
“這個薯類有哪些?”
說起正事,弘書就不好再要無賴了,站起身道:“馬鈴薯、白薯、紅薯、芋頭及山藥等根莖類作物都能稱為薯類。”
胤模點點頭,皺眉道:“朕沒記錯的話,你說的這個馬鈴薯、紅薯和玉米都是番外傳進來的吧?如今國內種植麵積好像並不多。”
"是。" 弘書是有查過這一時期的資料的, 因為這些從國外才傳進來不久的作物不能作為稅收上繳,且畝產量也沒有後世那麼驚人,所以大清官方對這些外來作物並沒有強行推廣,種植麵積也沒有進行統計,“這幾樣如今在南方種植的較多,北方也有百姓種,但比較少。”
畢竟沒有官方的推廣,隻靠民間交流。
胤點點頭:“若是能用這些番物來做酒精當然最好,朕隻怕,這酒精麵世以後,番物價漲,百姓紛紛去種番物,不種穀麥了。”
“這幾年連年天災,前線又頗多耗費,朝廷至收上來的稅糧本就捉襟見肘,若百姓再棄穀麥不種天下恐要動蕩。"
弘書道:“皇阿瑪有沒有想過,適當推廣這些番物,也將其作為稅糧的一種征收呢?兒臣翻閱典籍,發現這些番物在海外的產量頗高,許多國家都是靠著它們養育小民。雖然傳進咱們這裡之後,畝產表現不大亮眼,但那應該是因為還不適應,等種過幾代之後,它們適應了咱們的土地,相信產量還會更高。況且它們現在的產量其實也並不算低,最起碼是高於穀麥類的。"
“你說的這些朕也有了解過。”胤祁並不是空談國事的人,“你既然知道它們在海外的情況,就應該知道一它們不能代替穀麥作為主食,二它們病害太多,很容易絕收,可以在災年應急讓小民吃一時,卻不能讓小民吃一世。"
“小民是愚昧的,他們不會懂什麼是為他們好,若將這些番物添做稅糧,他們隻會看見這些作物的高產量,蜂擁而上,棄穀麥擇番物,介時隻需一場病害,天下完矣。’
弘書知道阿瑪說的是對的,這不是瞎擔心,而是確實發生過的。後世的愛爾蘭就是,全民種土豆,卻在一場突如其來的 ''晚疫病'' 中絕收,當時餓死人數高達一百多萬人。
“兒臣明白您所擔心的。”弘書道,“但我們也不必完全一刀切將其革除在外,可以想法子來逼製這種情況的發生,譬如可以規定小民所交稅糧隻能有兩成用番物,其餘八成還是上繳穀麥。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召集天下善種地的老農,對這些番物進行選育改良,令它們更加適應咱們的土地,病害更少、產量更高。"
“我們不能看見困難就隻想著放棄,事在人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