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弘書輕輕扯動垂落的紅綢,懸掛在大門之上的巨大匾額終於露出了真麵目,上麵黑底金字的落著四個大字。
——仁心醫院。
是弘書的親筆字。
“咻~咚!咻~咚!咻~咚!”
煙花炸裂的聲音適時響起,將現場的氣氛推向高潮。
福惠呱唧呱唧鼓了幾下掌,遺憾地看著天邊:“可惜是白日,煙花不是最美的樣子。”
而他短暫如同煙花一樣的出行也要結束了。
弘書走完揭匾儀式便帶著侍衛營離開,剩下的表演以及義診並不需要他在場,他也不適合在場。
站的越高,和與民同樂的距離隻會更遠。
……
“…孔廟告成,慶雲呈現,實從古未有之上瑞…”
小朝會上,弘書隻留了一隻耳朵給正在稟奏的大臣,剩下的身心全在自己昨日已經送到通政司的第三封奏疏上。
走神的他卻忽然被點名。
“…衍聖公來京,本應陛見,但其病痛纏身、步履艱難,不能覲見。臣請太子殿下前往慰問,頒賜食撰,以示眷懷。”
看來即便他的奏疏會遭到許多人反對,這些人大概率也隻會反對事而不會反對人,弘書揣測著,否則這位禮部尚書不會提這個明顯對他有利的建議。
胤禛很早就知道兒子的想法,他不僅對朝廷推崇程朱理學不太讚同,對於衍聖公和孔家的存在也很不感冒,故而他沒有直接允準,而是看向兒子,用眼神詢問他的意願。
弘書察覺到阿瑪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抬起頭,讀懂了他的意思,心下湧起淡淡的感動,眨了眨眼。
——固然他對這兩者不是很感冒,未來也打著打壓其影響力的打算,但政治不是隻看自己心情,他還沒有那麼幼稚。
況且見這一麵也不是沒有好處,弘書心思電轉間門,已經開始打話術腹稿。
“準,禮部與太子溝通,安排時間門。”
此事結束,彙報人站回大隊伍裡,現場安靜了幾瞬,竟沒有出來接班。
弘書了悟,都在等他。
“兒臣有本啟奏。”
已經看過奏疏的胤禛微微直了直腰,淡聲道:“準奏。”
“有史以來…滿漢畛域之彆實無緣法…故請廢旗民不通婚……選秀之例乃世祖初立,順治年原並無身份之彆,世祖恪妃亦為漢女…既漢軍旗可待選,漢臣為何不能?兩者原無區彆…慮外任者眾多,亦無前例,可取自願之原則……太醫院院使近年率眾太醫研究…女子過幼於孕育之事弊大於利…故朝廷當做出表率,修正秀女參選年齡,以過及笄之年為美…”
說了,他真的一字未改的說了。
能出席小朝會的至少都是三品以上的官員,此時他們心中複雜不可言說,唏噓者有之、感懷者有之、不解者有之,憤怒者更有之。
終於,弘書說完了。
他最後一個字的尾音還未落下,就有人迫不及待地跳出來。
“臣反對!”
弘書看過去,驚訝的挑了挑眉毛,他原以為第一個跳出來的會是那幾個有極端民族傾向的滿族都統,卻沒想到會是眼前這位——蒙古族人莽鵠立。
莽鵠立是康熙朝的老人了,今年才被擢正藍旗蒙古都統,弘書對他並不算熟悉,但作為能立在朝堂上的為數不多的蒙古人,明安圖與這位還是有些交集的。弘書不信自己的屬臣在背後沒有去幫自己拉票,而此時莽鵠立如此旗幟鮮明地站出來,隻能說明一件事,這位,恐怕比一些視漢人為賤民的滿人還要偏執一些。
“旗民不通婚乃世祖爺在世時定下的規矩…大清以孝治國…太子正位不過幾月時間門,便要改祖製,恐怕不妥…八旗乃我朝之根本…”
他猜錯了,隨著莽鵠立的辯駁,弘書心中逐漸升起明悟,莽鵠立如此急切地站出來反駁,固然有他本身歧視漢人的原因,但更多的卻是為了維護蒙古各部的利益。
還是他小瞧了能在朝堂屹立幾十年的這些人精子啊,弘書本以為不會有多少人能窺見廢除旗民不通婚的背後,對蒙古各部的影響,至少蒙古那邊的反應應該會遲鈍些,畢竟他的四姐前幾日才由弘晝送嫁前往草原。
卻沒想到,這個底層出身的莽鵠立竟然這麼敏銳。
不對,他又想錯了,弘書微微搖頭,一個能從八品筆帖式爬上從一品都統的人必然是有超越他出身的過人之處。
莽鵠立恐怕就擁有著卓絕的政治敏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