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的想法與秦始皇不謀而合。
他之前也看過那些巨大的地圖,得知在自己統治的領域之外,還有那樣廣闊的世界。
在他們的南方,隔著漫無邊際的大海,竟然還有其他遼闊無垠的土地。
具體的方位,他們其實都已經畫下來了。
如果擁有至為準確的指南針,再製造出巨大的舟船,他們是否能踏上那些土地呢?
他們這般思考著、規劃著,天幕已經開始敘述指南針的一些簡單的原理。
【指南針的發明,與物體的磁性有關。】
【它通過一根磁針來指示南北的方向。磁針裝在軸上,能夠自由轉動。在地磁場的作用下,這根磁針會穩定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磁針的北極所指向的方向,便是地理上的北極。】
物體的磁性?地磁場?磁子午線?切線?
這些東西他們沒太聽懂,但所謂“地理上的北極”,應該是指北方吧。
也就是說,磁針的北極會指向北方。
這與司南勺柄的指向,似乎是相反的。
隻有少部分人對“指南針”的原理感興趣,他們津津有味地聽著天幕的解釋與說明。
而更多的人,則是期待“指南針”的製作方法。
燕國、趙國那些已經做出“司南”,但不知道他們的司南是不是後世的司南的那些人——
什麼?一根磁針,便可指示南北?!
這可比光幕裡展示給他們看的“司南”更加令人震驚,更加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我們不妨從磁石說起,古代正是發現了磁石的指極性,從而發明了這種指南儀器。】
春秋時期,管仲聽見“磁石”點點頭。
不過他隻知道,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銅。至於所謂的“指極性”,就不知道了。
然而,管仲通過天幕的前後敘述,也不難判斷出,這是在說磁石可以指示南北。
磁石,擁有指示南北的特性。
先秦時期的人們,確實也積累了一部分對“磁”的認識,比如在探尋鐵礦之時,有時候就會發現一種頗為神奇的磁鐵礦,這也就是磁石了。
磁石,是一種黑色的晶體。
【根據《古礦錄》的記載,早期的指南針,最早出現在戰國時代的磁山一帶。也可以說,磁山這個地方,便是指南針的發源之地。】
天幕上,出現了“磁山”之地。
地圖顯示“磁山”在現代河北省邯鄲市的武安。
晉文公等晉國的曆代國君們一喜,看這地圖方位,這不就是我們晉國的領土嗎?
戰國時期,趙國的曆代國君們:
這是我們趙國的武安邑!!!
秦始皇:哦,是邯鄲郡啊。
漢武帝:原來是魏郡啊。
他們又看見光幕之中,關於曆史典籍的記載。隻不過這些典籍,對他們來說其實是未來。
《明史地理誌》:
“磁州武安縣西南有磁山,產磁鐵石。”
【根據典籍的記載,關於指南針的敘述,皆在古代以邯鄲為中心的燕趙區域內。在可考範圍之內,這些指南針皆是由天然磁石磨製而成。】
【而按照先秦典籍所記載,唯有武安磁山這一帶產出天然的磁石。因此先秦時期有可能製造出司南之地,唯有以邯鄲為中心的燕趙區域。】
燕國與趙國:揚眉吐氣.jpg
沒想到他們也有一天,可以成為天幕敘述之事的主角。勉強算做是主角吧!!
晉國:太好了,隻有我們這裡產天然磁石。
他們在不同的時空,占據著同一地點。
秦始皇:好的,去邯鄲郡挖礦。
漢武帝:好的,去魏郡挖礦。
秦王政:好的,去攻打燕國、趙國,然後挖礦。
【我們已經知道磁石的特性,它可以將鐵屑吸在一起,所以又稱為“吸鐵石”。古代認為,磁石吸鐵,這就如同一位慈祥的母親吸引自己的孩子一般,因此便稱其為“慈石”。】
確實,正所謂:“慈招鐵,或引之也”。
他們將“石”比喻為“鐵”的母親。
然後“石”又有“慈”和“不慈”兩種。
慈愛的石頭,可以吸引其子女——鐵。
不慈的石頭,就吸引不了。
在漢代以前,磁石,也是寫成“慈石”的。
【實際上,磁石之所以吸鐵,是由於每一塊磁石的兩端,都有著不同的磁極:正極與負極。】
【我們居住的地球,其實同樣也是一塊天然的大磁鐵。地球的北極為負磁極,南極為正磁極。】
古人們越發地聽不懂了,磁極、正極、負極,還有地球、北極、南極,負磁極、正磁極……
這些東西,完全超出了他們的認知範圍。
【從磁石來說,同性的磁極之間會相互排斥,異性的磁極之間會相互吸引。】
【在地球這個天然的大磁鐵上麵,同樣也是如此。我們用一根磁針,讓磁針能夠自由轉動。那麼不管我們位於何處,磁針的正極都會指向北,負極則會指向南。】
漢武帝:“!!!!”什麼?同性的磁極之間會相互排斥,異性的磁極之間會相互吸引?
劉徹聽到這裡,忽然想起了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