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指南針:從磁石到司南3 朕現在,就要……(2 / 2)

【比如在公元838年,唐文宗開成三年,日本和尚圓仁來中國求法,所寫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裡,就記載了他們在海上碰見陰雨天氣,無法辨彆海船的航行方向。】

秦始皇一聽,禁不住有些快樂。

公元前838年,距離現在已經有一千多年。

在真正的曆史上,後世一千多年裡,依然還存在著航海無法辨認方向的問題。

而他們現在,竟然已經可以用上指南針!

航海!!!

朕現在,就要開啟航海的大業!!

【指南針用於航海,最早的記載是在北宋時期。朱彧的《萍洲可談》寫到了當時航海辨彆方向的情形,他們這時候的舟師,夜晚觀星、白天觀太陽,陰晦的天氣就觀指南針。】

——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

【誠然,古人利用天象進行方位的判斷,已經有千百年的曆史了,所以在當時他們還是以觀日月星辰為主,而以指南針為陰晦天氣的輔助。】

【南宋時期,吳自牧的《夢梁錄》裡也提到了指南針。是說在風雨冥晦之時,惟憑針盤而行,並且有火長看管,毫厘不敢差誤。因為這指南針是一船人性命所係,故而不容出錯。】

墨子連連稱讚,他本身就更加欣賞對人有用的發明創造,有利於人的才是巧,無利於人的隻能是拙,而這指南針,是大巧之中的大巧啊!

能讓人在海中航行而不迷失方向,整船人的性命就係在這小小的一根磁針上麵。

這如何稱不上大巧!!!

魯班根據這一段內容裡自己的思路,複盤完發現這段思路是這樣的:

先是看見後世發明的指南針,然後才開始思考它的用途會在哪些方麵。

這是從發現、發明創造出發,既而想到它的作用與實際應用。與從現實的需要出發不同。

魯班:有沒有可能,我的連飛三天而不落地的木鵲,也會是很有用的呢!

之前墨子說他的木鵲,還不如普通木匠分分鐘削出來的車轄。

因為車轄裝在車軸上麵之後,車子就可以負重五十石,而他的木鵲卻沒有實際的用途。

以前的魯班:嗚嗚嗚嗚嗚墨翟你說得好有道理。

現在的魯班:我集思廣益,想一個用途不就完了嗎!

就像這指南針用於航海一樣,最初發明它的時候也沒有想到這種用途!

魯班在視頻的評論區發了一句征集帖後。

得到的點讚數最高的答複是——

[要不,魯班大師您做一個無人機?]

在魯班的一次詢問之下,許多評論開始給他解釋“無人機”是什麼東西。

魯班:好!用木鵲造無人機!到時候,讓墨子也稱讚我一句大巧!

雖然現在還不可能做到後世的那種無人機,也無法理解“拍照”等詞彙。

但簡單地送一送東西說不定可以?

魯班眼巴巴地看著天幕,期待著它什麼時候可以多多直播一些木工方麵的東西。

或者其他各種精巧的東西。

比如評論區裡那些人對他說的“珍妮紡紗機”“蒸汽機”之類的,聽起來就——

好吧,不明覺曆。

這時候,穹宇之上的仙樂,已經變得益發舒緩、柔和,明顯是這一段視頻的末尾了。

【明初,鄭和“七下西洋”,如此大規模的遠海航行,終能夠安全無虞,也得益於指南針的重要作用。也正是有了指南針在航海方麵的應用,海上的交通,才能迅速地發展與擴大。】

最後的畫麵是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圖,以及周邊的地理人文環境等等。

天幕的視頻,緩緩進入了尾聲。

各時空的人們,全部都收獲頗豐,不僅獲得了指南針、指南魚的製作方法,還了解到了磁石的特性,了解到地球、子午線、地磁場……

雖然,絕大多數人並不能完全地理解所有的名詞。但是他們似乎見到了更加先進的世界。

他們逐漸開始有一種“科學”的觀念。

至於所謂的“尋仙問藥”“煉丹”“點石成金”等等方士們推崇的東西,也漸漸沒落下去。

這種沒落不是細水長流地消失,而是在朝夕之間被人們拋棄,漸漸遺忘、無人問津。

在觀眾與粉絲們的請求之下,宮商羽每次在視頻的結尾,都會留下一段空白。

這段空白不是完全的空白。

隻是與每次視頻的主題內容無關,而是會隨機地播放一些預設好的圖片、音樂。

在這一段空白裡,各時空的曆史人物,則紛紛停下對天幕直播的記錄。

他們在彈幕裡溝通古今,互相對話。

在天幕的作用下,早至春秋戰國時期,“紙”的使用,已經開始逐漸普及。

造紙術與印刷術的方法,都是公開的。

甚至還有人專門出書,寫了天幕傳授的這兩種技術。同時,也催生了關於紙的各行各業。

各國的官方也通過出書,給百姓們免費傳授水碓、指南針等等的製造方法。

至於火藥的具體技術、各種配方,則是不得在市麵上流通,而且受到嚴格的限製。

墨子等人在天幕之上遊說,最後終於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諸侯國間,重新製定了規則。

因為火藥的殺傷性太大,所以在兩國的戰爭之中,雙方均不得使用。

如果有哪國,在戰爭中用到了火藥,那麼將會受到其餘諸侯國的聯合製裁。

各國之間,通過天幕進行諸侯會盟。

他們在各自的時空裡,創建了一個個群聊,拉進自己時代的諸侯國君。

群主,則由“霸主”擔任。

這些被周天子封為“伯”的霸主,本就負責調停各諸侯國之間的矛盾。

涉及到火藥戰爭等方麵,便照舊如此。

秦漢之際,航海一事已經被寫上了日程。

兩位皇帝開始關心航海,關心遙遠的土地,以及更加廣闊的未知的世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