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農業:無性繁育技術1 漢武帝:朕栽一……(1 / 2)

在直播完《古代農業:良種選育與種子處理》之後, 碧空的光幕還未消散。

隻見流雲之間的畫麵,先是淡化成空白,緊接著又出現了數個流光溢彩的大字。

——無性繁育技術。

【在我國的古代農業當中, 人工無性繁育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比如桑樹、林木、園藝、花卉等等,諸多方麵的生產都運用到了這種技術。這種技術,可以促進它們提早開花結實,同時也是一種培育良種的途徑。】

各時空的人們都無比熟悉的天音響起,伴隨著無數桑樹、果樹、花卉生長的情景。

栩栩如生的真實影像, 伴隨著快進的時間, 將這些花草樹木的生長過程展現得淋漓儘致。

果樹開花、結實,隻在刹那之間。

宛若神跡!!

然而在春秋戰國時期、秦漢時期, 人們對於這種驚世絕倫的現象, 早已司空見慣。

他們大多不再震撼於天幕的表現力, 而是震撼於更加深層次的東西——技術!

後世的技術,他們可以學會的技術!

【果木的繁育, 分為種、栽、插這三種, 對應著現代的實生苗繁殖、扡插與嫁接。本期視頻, 主要講扡插、嫁接, 這兩種無性繁育技術。】

這一次, 天幕的主講人依舊是——

北魏, 賈思勰同學。

隻見浮雲朵朵的蒼穹之上, 由後世AI模擬出的賈思勰, 徐徐顯露出一個半身。

大家現在看這種AI的臉, 已經十分習慣。

完全不覺得有什麼不妥或是奇怪了,反而還因為對技術、知識的渴望——

看著他們的形象,都十分順眼。

光幕之上, 賈思勰的身邊,還浮著一個古色古香的方框,裡麵寫著他的代表作:

《齊民要術》四個字。

【我國古代扡插的起源非常早。早在《詩經》當中,就已經有“折柳樊圃”的記載。折柳樊圃,就是折斷柳枝,然後將這些柳枝,栽插在菜圃的四周作為樊籬。】

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原本還在好奇:

何謂無性繁育技術?這幾個字他們都認識,但是合在一起他們就不認識了。

直到天幕上的賈思勰,用著曆史up主宮商羽的聲音,說出《詩經》裡的“折柳樊圃”。

他們大概有點覺察到了。

孔子: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不能辰夜,不夙則莫。

所謂的“扡插”,這大概是一種,由“折柳栽種”延伸出的,農業方麵的栽種技術吧。

【東漢崔寔的《四民月令》也有記載:“正月可以掩樹枝。”將樹枝埋進土裡,等到明年生根之後用來栽植。這種方法,其實也就是用高枝壓條來獲取扡插的材料。】

光幕之上,賈思勰變為半透明化狀態。

一段簡單的動畫出現,那是崔寔帶領著百姓,在正月時節,進行“掩樹枝”的畫麵。

旁邊還有關於崔寔這個人的簡介。

簪花小楷上寫著:崔寔,東漢後期政治家,官至尚書,著有《四民月令》。

——包括每月的農業生產安排,如耕地、播種、催芽、分栽、耘鋤、收獲等等。

在“掩樹枝”的動畫過去後,碧空的光幕上又是忽的一閃,如同仙人以大法術將其抹去。

其後,便出現一段文字。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的表述是:扡插,把枝條或者根、葉等插入土中以繁殖苗木。】

戰國時期,農家的許行聽見這裡。

他意識到這一期的《無性繁育技術》,其實並不是一個重新展開的農業話題。

而是,銜接著之前的良種選育、種子處理。

所謂扡插,它使用的枝條、根葉,難道不也是林木的“種子”的一種嗎?

春秋時期,範蠡收了攤,席地而坐。

他也很快發現這一點。

枝條、根葉,正是繁殖苗木的所在。

【扡插的使用範圍十分廣泛。那些比較晚才能結出果實的果樹,比如說李樹,一般就用扡插,也就是《齊民要術》裡“栽”的手法。】

伴隨著光幕上“賈思勰”的敘述,天際之間出現一棵碩大無朋的李樹,蔚為大觀。

它枝葉繁茂、碩果累累,橫亙於雲彩之間。

在巨大李樹的旁邊,還寫有四句詩,依然是用小小的豎體字體,陪襯在巨樹的旁邊。

曾見繁英出縹牆,更將朱實奉華堂。蹊桃得地偏相映,莫損清陰欲代僵。

——宋·宋祁

緊接著,隻見一隻手從斜刺裡伸出來,漫不經心地,折斷了這棵巨大神樹的枝條。